
1.重视养老设施的住宅化和居住性:可以允许在老人居住设施中搬入老人自己的物品和装饰品,布置自己熟悉的环境,节省设施费用,更是体现家庭的温暖。
2.智能化:用居住设施的智能化来弥补老年人的身体职能的下降,对于没有失能的老年人进行紧急时刻的对应。
3.复合化:自身群体的复合——将老年住宅、康复中心、老人公寓相组合;综合化复合——养老社区内部也设置幼儿游乐设施,使老人们能够吸收到社区的活力,儿童的活力和其他人群的活力,减少孤独感、被遗弃感和自卑心理。
在保证不超线情况下满足房间数量,做到居室向阳最大化,将物业等放置在建筑群体的中间部位光照较差的地方,把空间用足。
本次项目的建筑功能分区共分为三区一中心:康复中心区、老年人居住用房区、老人公寓区及公共活动中心(含物业办公等)。
地块西侧紧邻体检中心和医院,将功能上要求紧邻医院的康复中心和(需看护)老年人居住用房放置在整个地块的西侧。其中康复中心放置在北面,将老年人居住用房放置在南面,其日照和景观得到保障。老年人居住底层设置有医护室,与救护车停车库直接相通,危急情况下,随时发车。救护车出口位于整个地块西南角上,是最接近医院出入口的。
老年人居住用房的底层有局部架空。架空部分及各栋北廊部分可以实现:夏季开敞、冬季围合、过渡季半围合,实现“绿色”应变一年四季的全天候。
地块东侧的老人公寓分为南北两栋且通过连廊组团。两栋之间光照条件较差的地方布置了物业办公用房和公共活动中心。公共活动中心的一层主要为餐厅和厨房布置。其中餐厅面向地块西侧的礼仪出入口及幽静的内庭院,景观较好。厨房面向地块东侧的主要车行道,货物进出方便。为保证消防车通过净高,各栋连廊从三层挑出,将各栋建筑紧密联系在公共活动中心的附近。
以围合式庭院的串联、建筑底层的局部架空,做出了显山露湖的美好幽静的环境,同时在景观主轴东端加设儿童游乐设施,给养老社区注入活力,让老人感受家一般的温暖。
主体建筑以灰褐色墙面和白色阳台的组合为主色调,清新朴素自然。建筑风格稳健有力而又不失温馨,走廊扶手和无障碍卫生间等细节设计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和“家”的感受。建筑造型以平屋顶为主,不同高度的屋顶花园和连廊的设置增加了老人的活动场所,促进老人间的交流。
人车分流:车道在建筑群体的外围走,内部以人行小道和步行连廊为主。保障老人身心安全的同时也创造了幽静美好的环境。老人居住用房的北面和东面的小路在紧急情况下兼做消防车道使用。
交通具有易通达性:在保证排水前提下取消室内外高差;每栋建筑出入口都可汽车直接到达下客;每栋建筑的交通核直通地下车库;社区与公园之间采用低能耗自动人行道系统连接(已获专利号ZL201220720138.5)。
设计师(从左至右) 陆建、肖冰、笪俊青
该设计为“2013年江苏省绿色建筑竞赛获奖作品”
注:长按二维码,一键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