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成兵,风景园林与旅游规划分院
回忆乡韵
“几声雁叫,月宫和田野都变得苍茫起来,不远处,几朵野菊花坐在田埂上和秋风私语。曾几何时,我家乡的天空上早已寻不到大雁的踪迹。嵇康笔下“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景象已不复存在。雁叫,只是儿时的记忆”—-《乡村秋夜》。
随着乡村自然环境的退化,民风也正在从淳朴两个字中游离出来,就在我们眼前。我们的乡村正在失去美好自然的生长环境,游荡在村前屋后孩子们的嬉戏声也越来越听不清了。我们不得不去记忆和古诗词里寻找乡村意象,而这一切已经成为无法掩饰的普遍现象。无可奈何花落去,空余一声叹息。来吧,陪我一起去追寻我们的乡村记忆吧!
我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乡村中宁静的田野、连绵的土丘、湛蓝的湖泊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一幅永久不变色调的优美画卷。依稀记得在那个没有高档玩具、没有电脑手机的时期,我们依然有着很多丰富的游戏,陪伴我们度过童年。
丢沙包:左顾右盼间被沙包打中的脸庞的痛,你还是否记得?
玩泥巴:精心制作的玩具被自己一脚踹坏的感触是否还在?
老鹰捉小鸡:躲在哥哥姐姐后面以为很安全,却也总是被抓到。
打水漂:选用石块瓦片用力投掷向水面,1个、2个、3个……扔的胳膊疼痛后还依依不舍。
在一番热闹的背后,你会感觉到乡村的生活气息真的是十分寂静的。在这里,你的心会显得很平静,你的目光会变得很温柔。这是地球上最朴素、最真实的地方。水是清澈的,田是金黄的,人是本分的……自然显示它本色,淳朴表明它的性格,无需加任何修饰和雕琢,就会令人觉得眼明心静。
日落西山的美景,炊烟袅袅的画面,绵绵细雨轻拂着村庄生活的气息,月影摇曳的静谧,犬吠深巷的冬夜……这些场景不经意间渲染出乡村生活的美妙气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幅多么宁静致远、悠闲自得的乡村画面啊!在经历了城市万千奢华之后,也许更能体悟到广阔田野中那份闲适自安的美好心境。乡村曾是多少古代名士向往的栖息地,是多少超尘脱俗的隐者洗涤污垢进入“大静、大朴”境界的精神家园。
寻找乡村
在宁静的另一头,城市的建筑正在疯狂生长,而追逐梦想、向往现代生活的人们藏在城市的躯干里小心翼翼地向前走着。记忆中的马蹄声渐渐远去,只留下乡村在远方颤巍巍地固守张望。躲在大都市幻想着记忆中田园的我们都知道,乡村急切需要一次升华,或许是一次涅槃重生。普通的乡村缺少历史古村落那样的物质和文化财富加以挖掘,更没有名人异士加以雕琢,有的只是一场唱不完的戏罢了:乡村是舞台,村民则是一个个原原本本的演员,形形色色直接演绎的都是一抹乡村韵事。这里不需要演技、也不需要明星,因为他们演的是自己,演的是本真……只是当下这出戏需要登台演出了,而不是窝在炊烟村口独自哼唱。
抬眼望去皆是“农家乐、田园游乐“发展的当下,“美丽乡村”提醒着我们追寻乡村本有的质朴、纯真的东西。在“美丽乡村”的大道上,我们游赏玩耍、洗尽铅华……当我们还在为城市景观的华而不实、缺乏趣味性而烦恼时,乡村以其特有的风貌向我们展示着她的魅力,举手投足间皆是欢声笑语,皆是城市景观可以借鉴的地方。
农家乐:农家房屋改造利用,接待游人住宿餐饮。
农业博览园:柑橘、杨涛、葡萄、草莓等瓜果蔬菜,作为健康蔬菜餐点,果园、蔬菜园供人采摘、展示,发挥其科普教育价值。
农作物迷宫:油菜花田、向日葵等高杆作物的种植。
农耕活动的利用:农业种植活动的体验与参与,出租菜圃、认养果树,学习种植水稻等,还有借助农事举办的农业娱乐活动,如骑竹马、滚铁圈、放风筝、抓虾、抓泥鳅等等。
田园乡音:乡村音乐节。
结语
我一直这么认为,一个国家无论怎么发展,也不该让城市完全取代乡村而变成一个百分百工业化、城市化的国家,否则这是极其悲哀的。城市无论如何不能完全取代乡村,乡村也不需要完全城市化,否则人类的生存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因此,既不要盲目鄙视乡村的朴实无华,也不要完全崇拜城市的富丽堂皇,城市与农村永远是地球上两道美丽的风景线,生活在任何一处,只要心境美好,都是自己的天堂。
乡村从来都不缺趣味的事情,从来不缺有趣的活动,因为这里的活动源于生活,源于身边的点点滴滴。反过来看我们的城市景观,太多人工雕琢的东西,过多的广场、休息坐凳、休闲平台等设施把人们困住了,困在了一个小小的“设计师“制造的空间里。设计师们费尽心力去揣测人们的需求,去迎合人们的需求,到头来真正的趣味性、参与性需求却极少考虑。其实就跟乡村一样吧,没人去设计它,它依然有趣,因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会自己寻找趣味。城市景观是否应该更多地引导人们去参与、互动、创造乐趣,这样城市生活的趣味性便不那么繁琐、那么空泛。至于景观趣味性,说的着实有点少了。
订阅:
1、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关注
2、微信号搜索“jupchina”
3、查找公众号“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分享: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转发给朋友
更多资讯:
点击右上角的查看“官方账号”查看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