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细化落实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对余杭区的要求,结合区发展诉求和居民意愿,指导城区有序建设,为新版总规编制提出思路和建议,去年起,杭州市规划局、余杭区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杭州市余杭分区规划(2017-2020)》的编制。
当前,规划已形成草案并将于明天起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让“杭州规划”带您先睹为快。
全面创新创业的引领区、策源地
展现中华文化魅力的高品质都市新区
用地布局结构图
临平创业城:对接沪杭甬区域发展轴,把握“G60科创走廊”、“环杭州湾经济区”、“城东智造大走廊”建设契机,打造沪杭融合新节点、世界名城新标杆、都市网络新中心、北部拥江新支点。
未来科技城:对接杭黄区域发展轴,借助科创大走廊建设,引领杭州向西形成国际化创新策源地,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社区、全国重要的创新中心、全省转型发展的引领区与高端人才特区、杭州现代化城市副中心。
良渚文化城、大径山生态区:对接杭湖区域发展轴,集聚发展文创、休闲等新兴业态,拓展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腹地,构建城北文化大走廊。良渚文化城着力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区、国家良渚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杭州北部副中心;大径山生态区着力打造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美丽中国新样板。
一带:大运河文化带,落实大花园战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运河世界级黄金旅游带、运河高端服务融合发展带。
生态安全格局结构图
落实重要湿地、滞洪调蓄区、重要水系、饮用水源地、森林公园重点区、省级公益林、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和遗址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底线并严格保护,锚固全域生态底线。形成“一环五楔多斑块”全域生态安全格局。
余杭区创新产业体系示意图
推进信息经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智造——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实现制造业、服务业的双轮驱动。
强化走廊集聚,培育城东智造走廊、城西科创走廊和城北文化发展新高地,推进区域产业创新转型;通过构建生产服务中心、研发平台、特色小镇(孵化社区)和规模化产业平台等空间载体,落实区域创新要素。
优化提升综合交通体系。
结合区域铁路建设以及城市轨道建设,加快杭州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强化交通枢纽带动作用,构建“强枢纽+强网络”的综合运输枢纽体系,提高余杭区域融合度。在现有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的基础上,加快轨道交通3号线、 4号线、5号线、9号线、 10号线及机场轨道快线建设,进一步深入推进余杭与主城一体化。强化TOD引导,优化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功能与空间布局。
余杭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优化国省道规划、区域高快速路系统,加快推动杭州中环建设,加强东中西联动、主副城一体、片区网络化。
发展智慧物流,结合新的产业布局、道路交通规划,疏解城市核心区物流职能,优化货运枢纽布局,合理安排货运流线,提升货运集散效率。
坚持公交优先,积极推进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交客流走廊。
配置品质化、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设施。
教育设施规划图
规划普通高中13所(现状保留9所)、职业高中及成人学校10所(现状7所)、特殊学校1所(规划新增)、初中共38所、小学共88所、九年一贯制共19所。
近期重点推进良渚高级中学、塘栖中学迁建、超山区块九年一贯制学校、星桥九年一贯制学校等项目建设。
文体设施规划图
规划城市级文化设施17处(保留10处)、街道级文化设施22处(保留9处)。城市级体育设施17处(保留10处)、街道级体育设施22处(保留9处)。
近期重点推进余杭全民体育中心、文化设施综合体、文化街区二期、未来科技城公共中心等项目建设。
医疗设施规划图
规划综合医院14处(保留9处)、专科医院13处(保留6处)、中西医结合医院2处(保留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处(保留23处)、公共卫生机构8处(保留5处)。
近期重点推进未来科技城浙江大学医学研究中心、良渚文化城良渚医院、树兰国际医学中心、华润杭州国际医院等项目建设。
社会福利设施规划图
规划城市级养老设施4处(保留2处)、街道级养老设施47处(保留3处)。
近期重点推进街道级养老设施项目建设。
征求意见时间
自2018年7月27日至8月10日,共15天。
征求意见地点
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新业路229号市民中心裙楼L座)、余杭规划展示馆(余杭区南苑街22号西子国际大厦36-38楼),并在“杭州市规划局”官网和 “杭州规划”、“余杭发布”微信公众号同时发布。
咨询服务
8月2日、8月3日(周四、周五)上午9:00至11:30,下午14:00至16:30,由值班人员在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一楼提供现场咨询,其他时间请市民提交书面意见。
欢迎广大市民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