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 案例放送 ♣ 看日本如何实现低碳交通系统

导言:“智慧城市日本名家谈”系列连载,由中国城市中心与日本日建设计联合推出,每期邀请日本智慧城市专家,就日本智慧城市建设进行解读分析,以体现出原汁原味的日本式智慧城市的实现方法,以飨读者。

本期主题:低碳交通系统战略

特邀嘉宾:日建设计综合研究所理事山村真司博士


2015
12月,于COP2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巴黎协议建立了一个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全新框架。今后,不只是发达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应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各种实现低碳社会的措施活动都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蓬勃发展吧。在此背景下,又一次成为问题焦点的就是——城市必须摆脱对汽车的依赖。「在日本,交通运输部门的CO2排放量约占总排放的20%。如果能减少这一部分的排放,那将是减排的巨大成就」,日建设计综合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安藤章先生说到。「为此,不应拘泥于单独的技术或制度,最好采取糖果鞭子策略即奖惩有度的措施组合」。所谓糖果,指的是提高公共交通便利性的措施;所谓鞭子,指的是对化石燃料汽车的控制措施。作为中间措施,自然不能忽视对EV(电动汽车)与FCV(燃料电池汽车)等新一代汽车普及的促进工作。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些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战略。


<图片1 新一代交通系统示意图。在中途停车,利用公共交通往返于郊外与市中心。在市中心,尽可能采用不排放CO2的交通手段。

EV共享服务的先进案例

日本的EV开发制造虽具备世界顶尖水平,但就现时点而言却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原因在于蓄电池性能导致续航距离有限以及充电站的建设不足。虽然如此,但考虑到环境问题与化石燃料枯渇问题,EV成为未来汽车主流几乎已成定局。「尤其在城市,EV将作为续航距离较短的通勤车辆被广泛利用吧」,安藤先生说到。另一方面,也有人预测「在未来,城市将不再拘泥于拥有私家车,只在需要时才去租赁的汽车共享模式也将逐渐普及」。「只在必要时才使用汽车,这种经济型利用汽车的生活方式将在今后变得愈加重要吧」

荷兰阿姆斯特丹于2011年在80公里范围内导入的结合以上两种方式的EV共享服务,备受瞩目。「这一服务『car2go』的特点在于,无需预约与用完就地可还这两点」。现在共有350辆锂电池驱动的两座EV。以信用卡进行会员登录的使用者,可在区域内自由选择任何一辆停放在路边或签约停车场的EV驾驶,使用过后也可将其停放在区域内的任意一条道路或签约停车场。还可通过WEB对所在位置进行实时搜索。收费以分钟为单位计算,由于价格非常便宜从而鼓励了人们使用。「只需将会员卡对准车身感应部位,车门即可开启。进入车内后可使用隐藏的钥匙启动引擎。」

需要充电时,市内有1500处充电桩可供利用。当电池残余电量只剩20%时,驾驶人员必须按照汽车导航系统的指示将车停放在充电桩处进行充电。「由政府负责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向市民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还放宽了一些管制条例,比如道路空间开放了民营企业准入机制。对于那些尚未导入EV共享的国家,其交通政策可从这种先进的PPP(政府民间合作)模式中得到重要启发」


<图片2> 阿姆斯特丹「car2go」的EV

有偿进入市中心的道路收费机制

安藤先生所说的「最具创新性的交通措施」是道路收费机制。作为20世纪60年代微观经济学所提倡的观点,这是一种向进入城市一定区域的车辆(不包括公共交通车辆、紧急车辆等)进行收费的机制。其思路定位于放弃交通管制,改为采取经济手段进行引导。「这不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鞭子措施吗。于2003年引入这一机制的英国伦敦,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具体表现为交通量锐减30%、公交车延迟大为缓解等」

起初在市中心约2.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实行平日早上7点到傍晚1830分间收取5英镑的收费制度,之后由于效果不错再加上市民的反映,遂将收费范围扩大到约40平方公里,收费也涨至8英镑。收费采取提前登记・提前支付的原则。设于区域内各处的监控照相机会读取违反规定(未登录・未支付)车辆的车牌号码,进行检验管理。「该部分收入用于市内公交服务。从这点来看,这无疑是一项鼓励人们不用汽车转而使用公共交通的引导措施」

日建设计综合研究所与名古屋大学共同对更加灵活且易于接受的道路收费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停车保证金制度这一方案,即向在区域内进行了购物等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动且未违章停车的驾驶人员返还收费金额的一部分甚至全部。这样一来,道路收费也有望在日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片3> 表示伦敦道路收费区域范围的道路标识

私家车与公共交通相结合的停车换乘系统

所谓停车换乘系统,就是驾驶私家车从位于郊外的家里前往最近的电车站或公交站,将车停放到停车场后再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市中心。由于这一交通系统有助于缓解市中心的交通拥堵与减少CO2排放,正在欧美及日本被广泛推广。 

然而大多数既有城区,恐怕很难在电车站与公交站旁新建停车场。所以接下来要介绍的案例就是与爱知县名古屋市郊外大型购物中心・永旺(AEON)名古屋茶屋店合作运营的、仅限于平日的停车换乘系统。「鼓励人们将车停放到永旺(AEON)的大型停车场后,到停车场地块内的公交站乘坐公交车前往名古屋中心去上班」。为使用停车场,需购买5,000日元的永旺(AEON)商品券当做每月的停车费用。这样利用者可以利用商品券购物而不必另外支付停车费。作为永旺(AEON)开放停车场的回报,这一举动为其带来了客流。此外,永旺(AEON)还向公交车利用者奖励交通环保积分,当然这些积分可以享受购物折扣也可以兑换礼品。「在回家途中购物,然后再驾驶私家车将所购商品载回家。停车换乘系统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也给忙碌的商务人士带来了便利。」


<图片4> 与永旺(AEON)合作运营的停车换乘系统

以LRT为中心的紧凑型城市建设

20世界6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的国民梦想便是拥有一辆汽车。随着汽车社会的到来,以往作为城市主要交通手段的路面电车却有很多都结束了运营。然而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近年来无法再开车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在这一背景下,一种叫做LRTLight Rail Transit)的新一代路面电车映入了人们眼帘。所谓LRT,就是利用新技术由一节或几节小型轻量化车箱组成的列车,通过电力驱动,主要在专用轨道、部分在道路上行驶的交通系统。由于距离路面2030cm间的低底盘型车辆较多,更方便老年人及身障人士上下车,这是LRT的一大特征。

富山县富山市是日本首个正式导入LRT的城市。「富山市通过发放沿线购房补助等措施形成以LRT为中心的居住模式,积极推进紧凑型城市政策正是其不凡之处」,安藤先生说到。随着新市区向郊外的急速扩展,市区地广人稀、公共交通工具不足,过于依赖汽车的生活逐渐成为富山市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无法自如驾驶汽车的人们而言,恐怕已经很难生活在这座城市。地方政府深刻认识到这一危机,针对即将到来的少子老龄化社会想出了一系列对策。通过激发公共交通活力,并在其沿线集中配置居住、商业、商务及文化等城市功能,形成以公共交通为轴心的集中紧凑型城市建设。富山轻轨就是其主导项目。

「为在激发公共交通活力的同时减轻私营铁路运营商的负担,日本现在推行了一种上下分离的方式。铁路轨道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费用由政府承担,铁路运营商只负责电车在轨道上的运行」。富山轻轨就是其中一例。

LRT是一种既人性化又非常环保的道路交通补充手段。此外,LRT不仅仅是交通手段,它还是有助于城市建设的新型公共交通工具。


<图片5> 行驶于市内的富山轻轨

具备公共交通结算×医疗信息功能的IC卡

公交车IC卡由于无需准备零钱,是一种特别实用的结算系统,尤其方便老年人使用。然而由于导入成本与维护成本高昂,使得山地丘陵等公交车运营基盘薄弱的地区很难导入。但那些山地丘陵正是独居老人不断增多的地区。而遇到紧急情况的独居老人,往往很难准确述说自己的既往病史与用药禁忌,而这也是挽救生命的障碍所在。

在此背景下,爱知县丰田市的山地丘陵——足助地区为帮助老年人安全安心的度过老年生活,尝试开发了一种兼具公共交通结算功能与记录医疗信息功能的IC卡。足助医院既是该地区的中心医院也是当地老年人的活动基地,约有患者3,000人,这3000人都获发了一种叫做「足助爱心卡」的IC卡。该卡片除具有社区公交车「maimaru」的结算功能外,还可记录性别、年龄、紧急联系人、病历、用药史等医疗信息,此外在足助医院内的商店购物时还可用此卡支付结算。

「持有该卡的话,即使发生紧急情况,救援人员通过终端设备读取资料后,紧急护送处的医疗人员就可以迅速掌握相关信息」。这种交通医疗一体化的服务通过有效利用ICT可用于对应超老龄社会。

<图片6> 足助爱心卡的使用说明。使用一枚卡片可在公交车与商店进行结算。

<图片7> 足助爱心卡上记录医疗信息、急救运送时读取患者信息、由外部判断卡片持有状况等有关医疗IC卡的一系列业务。

有效利用G空间的新一代自行车导航

G空间是GeospatialInformation(地理空间信息)的简称,这是一种利用人工卫星融合了高精度定位信息与3D高精度地图信息的技术。「日本准天顶卫星『指路号(MICHIBIKI)』所提供的位置信息,其精度要高于以往的GPS。在结合该种位置信息与自行车共享的基础上开发了导航服务」,安藤先生说到。自行车共享的利用者通过头戴式骨传导耳机与安装在自行车上的智能手机,可获得有关前往目的地的正确方向、避开坡道及自行车专用车道引导等的详细信息。「东京都台东区的实证实验已经证明了该项技术的有效性。」

随着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临近,预计外国游客也将会与日俱增,具备导航功能的自行车共享将是最适合他们的游览手段。导航系统配备日语、英语、中文、韩文四国语言,引导信息不仅使外国人也可利用自行车安全到达目的地,同时还有助于改善行车方式,这一切都借由G空间技术得以实现。

<图片8

<图片9> G空间自行车导航的系统结构与导航画面


<图片10 日建设计综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安藤章先生。专业为交通政策与ICT研究,同时兼任名古屋大学未来社会创造机构的客座教授。主要从事有关促进电动汽车等新一代汽车普及的城市基础设施与社会制度方面的研究、道路泛在开发研究(与名古屋大学的共同研究)、日本首个新型道路收费「PDS」的开发研究等。

本文来源:中国城市中心


有趣、有料、有品!

一群来自国家发改委的年轻人为你精心挑选的城市政经观察

定期组织线下活动,福利多多 


策划+原作者:日建设计 + 山村真司(日建设计综合研究所理事·首席研究员)

日文原稿编辑+网页版撰稿:CCC Media HouseCo., Ltd. + 松田亚希子

感谢作者付出的辛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