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城市发展现"鬼城"现象 专家呼吁生态底线规划先行


导读: 我国许多城市在做空间规划时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城市规划的“区域”理念,导致城市规划贪大求全、无视长远,不能很好地考虑自身在更大区域范围中的定位,结果导致城市经济和人口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空间受限,“城市病”逐渐显现。


近日《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8》在京发布。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许多城市规划缺乏长期性。以沿海某市为例,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市平均每8年就要进行一次城市规划的修编。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该市分别于1957年、1959年、1964年、1974年进行了四次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但这四次规划或者没有成文,或者虽已成文,但没有得到上级政府批准,加上历史或其他原因,规划没能得到及时修编完善和较好实施,使得城市配套不完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和不足。改革开放以来,该市城市规划修订频率更为频繁,仅“十二五”期间,该市就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三次编制或修订。


报告认为,城市规划频繁修订与我国当前的城镇化快速发展、土地财政和政府领导的频繁变动有很大关系。我国当前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规模的不断膨胀,使一些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超过了城市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的承载能力,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人口超饱和、建筑空间拥挤、绿化面积减少、交通阻塞、城市抗灾能力差等“城市病”凸显。


“‘建了拆、拆了建’、‘一届政府一个规划’和‘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影响发展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指导,甚至出现无序建设、重复建设等,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政府的公信力、城市的竞争力及市民生活都产生了诸多的负面影响”。报告如是说。


对此,报告建议,明确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在城市发展中坚持规划先行、依规建设,确保城市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推动城市发展由产城分离、职住失衡向产城融合、职住平衡转型,逐步改变目前城市发展中普遍出现的“圈地式”、“摊大饼”、“卧城”、“鬼城”等现象。


(来源: 法制日报)



国地资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国土城建环境行业资讯、跟踪学习国土城建环境热点问题。为此,国地资讯不定期发布原创研究类文章,坚持分享,坚持提供优质服务。相关原创精选文章可通过国地资讯公众号菜单“微工具”查阅。


耕地保护

01 | 基于低碳经济的土地整治初探

02 | 透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看生态危机

03 | 多少耕地才能保证中国“舌尖上的安全”

04 | 占用了高标准基本农田,怎么办

多规合一

05 | 大数据视角下的“多规合一”

06 | 基于“三层四线”的“多规合一”管理平台建设

07 | 上海、重庆、广州等地“多规合一”的实践综述

08 | 域外借鉴——美国佬的“多规”如何“合一”

… …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