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城市研究】北上广深,谁打赢了过去5年的城市战争



文/刘晓博

来源:天天说钱(ID:liuxb0929)


4月24日,深圳公布了2015年统计公报。至此,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2015年年报”披露完毕。


过去5年(2011-2015)是中国的“十二五”,这个时间段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那么,在过去5年里,中国内地四大顶级城市的竞争,到底呈现什么样的态势呢?我们不妨从“人”和“钱”两个角度进行一下总结。


一、人口争夺战


城市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口的竞争。有了人,就有了一切。历史上,香港、上海的崛起无不如此。


由于户籍制度日益僵化,人口流动性增长,中国目前有3亿人“人户分离”,这为每个城市的人口统计带来了困难。为了体现政绩(大城市有控制人口的任务,还要在人均GDP上争夺排名),官方的人口统计往往失真。因此,近年来我一直用小学在校生人数来研究城市人口增减。


下面这个表格,是过去5年(从2010年年底到2015年年底)四大一线城市的官方公布的小学生人数和常住人口数字。

 


小学在校生人数(单位:万人)

常住人口(单位:万人)

2010

2015

增减幅度

2010

2015

增减幅度

北京

65.3

85

30%

1961

2171

10.7%

上海

70.2

79.9

13.8%

2302

2415

5%

深圳

61.9

86.5

39.7%

1036

1138

9.8%

广州

82.5

93.8

13.7%

1270

1350

6.3%


 从上述表格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官方的人口数字基本上不靠谱。比如深圳,过去5年小学生人数增长了将近40%,但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只增长了10%。北京也是如此,差距非常大。广州和上海也存在较大差距。


如果从小学生人数来看,过去5年最具人口竞争力的城市是深圳,其次是北京。这两个城市为第一阵营,人口实际增速都超过了30%。上海和广州差不多,增速都没有超过14%。在2015年,上海小学生人数在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显示实际人口有所减少,这跟上海产业调整有密切关系。

 

由于上海小学普遍是5年制,所以折算成6年制的小学生人数为96万人,总量仍然是四大城市第一,广州第二。深圳已经超过北京,位居一线城市第三位。但深圳人口增速极为迅猛,“在园幼儿”过去一年增长了10%,明显快过小学招生人数。按照目前增长速度,深圳小学生人数将很快超过广州和上海,位居全国第一。(重庆小学生人数高于四大一线城市,但它基本上是一个省,而且人数是不断减少的)

 

换句话说,过去5年里在人口竞争上,深圳夺得了冠军,北京夺得了亚军,是胜利者。而上海和广州,则是这场人口争夺战的弱者。

 

二、资金争夺战


GDP是一个中国式的笑话,这已经毋庸多言。那么怎样用一个简单的指标衡量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我认为是“资金总量”,也就是“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近年来,我一直力推这个指标,用它来观察城市竞争力,这个研究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下表是过去5年四大城市“资金总量”和GDP的关键数据。

 


本外币存款余额(单位:万亿)

GDP(单位:万亿)

2010年

2015年

增减幅度

2010年

2015年

增减幅度

北京

6.7

12.9

93%

1.38

2.3

67%

上海

5.2

10.4

100%

1.69

2.5

48%

深圳

2.02

5.8

187%

0.95

1.75

84%

广州

2.4

4.28

78%

1.06

1.81

70%

 

从2015年开始,央行统计“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的时候改变了口径,将非银行金融机构纳入,这改变了以前的排行榜。最大的赢家是深圳、上海、南京等城市,它们之前被隐藏的实力开始显露出来,优势更加明显。

 

可以看出,过去5年资金争夺战的最大赢家是深圳,手里的钱增长了187%;其次是上海,增长了100%;北京跟上海差不多,但总量上的优势非常明显。最差的是广州,从5年前是深圳的1.2倍,变成了目前只有深圳的74%。

 

过去5年里,中国的广义货币M2从72.6万亿增长到了139.2万亿,增速是92%。很显然,深圳、上海、北京跑赢了M2,而广州没有。其实,这就是广州楼市明显弱于北上深的重要原因。

 

GDP可以做一个参考,这个指标的最大赢家仍然是深圳,增长了84%。上海增速最慢,只有48%。

 

三、商业和楼市


最近有研究者指出,深圳在2015年有一个指标大幅落后,这就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增长了2%。而北上广的增速分别是7.3%、8.1%和11%。有人据此认为,房价上涨过快,剥夺了深圳人在衣、食、行等方面的开支。

 

换句话说,2%的超低增速,显示出深圳房奴是全中国最苦逼的。


但他们忘记了一点,深圳是2014年12月29日开始汽车限购的,2015年汽车销量被腰斩。这就是出现2%超低增速的主要原因。此外,深圳快递业务增速也明显快过北上广,显示有越来越多的深圳人喜欢网购,这样分流了购买力。

 

最近楼市比较火爆,四大城市的统计公报里也给出了房屋供应量的关键数据,值得我们关注。先请大家看下面的表格:

 

四大一线城市商品房供应量


商品房施工面积(万平米)

住宅施工面积

商品房竣工面积

住宅竣工面积

北京

13095

6315

2632

1378

上海

15095

8372

2647

1589

深圳

4978

3157

360

202

广州

9346

5760

1511

981

 

从上面提到的小学生人数,我们知道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实际生活人口差不多,都在2000万以上。但无论是房屋施工面积、竣工面积,我们都可以发现,深圳明显是个“侏儒”。从2015年竣工的住宅看,只有北京的6分之一,上海的8分之一强,不到广州的4分之一。事实上,这是最近10多年的常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深圳房价涨幅最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过去5年的城市战争中,深圳、北京是最大的赢家,在“人”和“钱”的争夺上都获得了胜利;上海比较中庸,在“钱”上得意,在“人”上失意。


至于广州,在“人”和“钱”上都不如意,所以被认为已经从“一线城市”里落伍了。




延伸阅读:北上广深哪个城市过得更潇洒

文/何明科,知乎专栏“数据冰山”


北上广深哪个城市会让我们过的更潇洒一些呢?接下来用数据的方式,从我们老百姓的角度,通过衣食住行等方面对这四个一线城市进行深入的剖析。


城市热度




首先通过百度指数来衡量四个城市的热度,可以看到北京和上海城市热度难分伯仲,牢牢占据前两位。深圳和广州热度在12年以前相互交替,12年以后,深圳已经完全超越了广州,近年来大有赶超北京和上海之势。


这个数据和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关系,我们要看身边的数据!


下面就从“衣”开始说起。





一座城市的购物便捷度往往也是城市魅力的表现形式之一,种类繁多的服饰以及低廉的价格通常更能俘获城市居民的芳心。我们根据公式商铺密度=(综合商场数+各类服饰店面数+品牌折扣店数)/城市常住人口数统计出居民购买服饰的便捷程度。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上海购买服饰最便捷,而购买的均价也较高。广州和深圳购买的价格较为低廉,这也跟广州和深圳作为全国最大的服装批发聚集地的身份相吻合。





人们喜欢一座城市,总是逃离不了“美食”二字。这里,我通过每万人餐饮店数量和人均消费额来衡量4个城市的餐饮情况。可以看到,深圳居民吃饭最便捷,上海居民吃饭最不易。对比之前的服饰类消费数据,作为消费水平最低的城市,相信广州人民看到这里后幸福指数瞬间暴增。





一谈到房子,作为在一线城市打拼的人来说满满都是泪。上图表示15年以来北上广深二手房的房价变化趋势(新房对我们而言纯粹是奢望,此处不予讨论)。可以看到,深圳房价从2015年3月份开始,以火箭般的速度异军突起,接连超越北京和上海,傲视群雄。北京和广州受到深圳房价的影响,在之后的二三个月内房价也相继上涨,随后又回落。上海的房价则是在10月份开始上涨(这反应速度也够慢的),是否也会像另外三个城市那样2个月后回落呢?广州的房价和他的“衣食”指标相吻合,位列四个城市最低水平,看来最幸福一线城市桂冠属于广州人民啦!





交通作为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城市居民的出行便捷程度。上图可以看到,上海无论从城市公交线路,还是城市间的交通便捷度上都具有明显优势,深圳的出行便捷度上则远远逊于其他三个城市,这应该和深圳的城市面积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联。




从15年以来北上广深机票折扣率分布可以看出,各地机票价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月份无疑是最划算出行的时间。深圳的机票折扣率远低于其他三个城市,从这点看来,深圳人民无疑是幸福的。




除了公共交通,私家车对于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来说无疑也是衡量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北上广深均采取了限牌的策略,而想要获取车牌,目前只有摇号和竞价2种方式,我针对15年10月份四个城市2种方式的车牌申请情况进行了统计(0表示该城市没有此种申请方式),广州无论从中签率还是竞拍均价上再次展现出了满满的幸福感。上海近乎8万的竞拍价格令所有国人唏嘘不已,或许这就是国际大都市该有的气质吧。


气候




“你在北方的炕头上裹着貂,我在深圳的艳阳里露着腰”这句话成为了深圳人民调侃近段时间深圳高温天气的口头禅。上图分别表示14年北上广深最低和最高温度的分布情况,同时我把最适宜人体的温度:25度用红色横线标识出来。可以看到,红色横线落于最高和最低温度之间区域最多的城市是深圳和广州,而这两个城市最低气温常年均在10度以上,人们完全看不到雪花飘零,皑皑白雪的美景,对于喜欢冬天和下雪的朋友来说北京或许是最好的选择。相反,广州和深圳则是有大约6个月左右时间平均最高气温都在30度以上,桑拿天或许这又是北方城市无法体会的感觉。




蓝天数近年来成为了衡量一个城市空气质量好坏的指标,可以看到,作为南方海边城市的深圳遥遥领先于其他几个城市,或许选择深圳作为养老的地方是个不错的选择。


医疗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北京每万人拥有医院数量和医生数量均遥遥领先于其他三个城市,较为集中的医疗资源,被国人戏称为“全国看病中心”。而相比较其他三个城市,深圳的医疗资源则显得相形见绌,医疗资源的增长速度完全赶不上特区的发展速度。


教育




根据互联网上发布的全国小学500强,中学100强的名单以及高等院校的分布情况,统计出北上广深的教育资源分布情况。可以看到,北京集中了最多的优秀教育资源,皇城根下的人们好生让人羡慕,深圳则再次垫底,傲娇的房价,薄弱的民生基础建设,真是令无数深圳人欲哭无泪!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魅力所在,以上分析只是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大家对北上广深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我们不能妄自评判孰好孰坏,毕竟没有最好的城市,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那座城市。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info@thupdi.com;请在标题处标明“微信投稿”字样。


点击菜单“历史消息”查看错过内容;
回复所需内容关键词获取相关资料;
每周一、三、五推送,若未收到最新推送请点击菜单“微热点-最新一期”自动获取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