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性。精准扶贫的关键措施在于培育主导产业,没有产业支撑的脱贫只能脱于一时而难以持续。产业振兴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没有乡村产业的振兴,产业兴旺这个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不可能实现。可以这样说,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既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支撑,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因此,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区域,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大有可为的贵州,省委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可谓正逢其时、正当其地。
围绕资源优势选产业
产业选择是实现农村产业革命和产业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但也并不是什么产业都适合农村,什么样的乡村都能发展好产业。农村产业革命最重要的是要围绕资源优势选好产业。
贵州是山多地少、集中连片耕地更为缺乏的区域,土层薄、人均少,望天田、望天土遍布,这是贵州农村极贫地区面临的共性问题。这种土地资源禀赋决定了贵州不具备发展大规模种植业的立地条件。但得天独厚的山地、气候和优良环境条件具有发展林产品、果产品、蔬菜等园艺产品、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优势,这类农业产业应该成为农村产业革命的首选。同时农产品生产要在转变生产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扩大产品集群规模、培育市场品牌、完善冷链物流、广拓市场空间上下功夫。
贵州也是一个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省份,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不同民族的建筑、食品、风俗等多元特色文化。这些多元文化因素可以变成乡村产业发展当中与农业融合的要素,适应城市居民去乡村品尝新鲜农产品、享受清新空气和乡村宁静、追寻特色乡村景观、探秘差异化乡村文化等心态,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核心、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农家乐、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和乡村养老等融合性产业。对农业融合型产业发展而言,人气是最大的生产力!这类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要通过差异化融合型产品组合减少同质化竞争、通过交通设施特别是乡村交通设施的完善提高通达性、通过跨区域市场开拓积聚人气、通过服务质量的强化吸引回头客和引来更多的游客。
贵州还是一个地貌特征独特、生态环境优良的区域。大量的乡村产品、文化、建筑等产业发展的要素都处于优美的生态环境之中。优美的环境使这里的乡村更美丽、还使这里的产品更优质、更有机。环境因素对于乡村产业振兴的价值在于可变环境优势为产品和服务质量优势,通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环境品质条件的宣介实现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溢价,使贵州的农产品得到更多的市场认可,更加有助于贵州的美丽环境和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转变和迁跃,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乡村产业革命和产业振兴需要深化农村改革来培育发展动能、优化发展环境。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是贵州农民和基层干部共同创造的农村改革的新经验。这一改革的核心是把广泛存在于乡村的产业发展的土地和人力资源、各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和闲置或低效利用的资产集中起来,形成乡村产业发展和振兴的合力,它在促进区域优势整合、特色产业开发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扶贫攻坚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也为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探索了一条有效路径。这项改革需要继续深化,并与其他领域的改革配套,共同驱动贵州乡村产业革命。
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是产业发展之本。无论是农林业发展,还是农业融合性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制度都是基础性的条件。要继续在农地确权颁证、三权分置改革基础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土地流转,形成土地适度经营新格局;继续深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农村居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为农村融合性产业提供充分的土地资源保障,更为城市人才资金助推乡村产业革命提供土地保障。
打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渠道,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机制。产业发展和振兴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多种要素的整合,更需要具有敏锐市场分析和判断能力的智慧,同时还要有发展产业与发展好产业的意志力。这些仅有乡村自身的资源和要素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的改革,充分吸引和调动城市的外源资源,通过外源和本土乡村产业发展和振兴的要素顺畅流动和有效整合来完成产业革命的目标。应该说,“三变”改革、农村土地利用制度的改革也有助于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
深化农村财政投入机制改革为农村产业革命提供引导资金、创造基础设施等产业发展的先导条件。政府农村财政投入,特别是用于支持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重点要向为产业发展创造先导条件的用途上,重点用于提高乡村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的通达性项目上。同时应避免有限财政资源利用撒胡椒面、搞平均分配,可以根据乡村产业选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资金需求,依次投入,不求每一次投入的面面俱到。要以绩效预算改革为契机,增强财政投入对推动农村产业革命的有效性。
要培育好农村产业革命的带头人,着力培育新型产业经营主体。要通过优化培训机制,强化这些产业革命主体的企业家素质的提升,要完善创新创业环境,引导其更好地带动产业价值链升级和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供给质量的提升。同时,要加强农民培训,增强农民参与产业开发和创业就业的能力,并使其不断向农村产业革命的主题和带头人转化。这也是发展的效益更多为当地人所享有、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变得更加可能。
强化市场营销网络和品牌服务。贵州有好的产品,但由于距离主流消费和服务市场较远,优质产品和服务“远在深山人未识”的局面并未根本改变,随着高铁、机场等交通设施的改善,特别是大数据发展先行地位的形成,这种格局有了打破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强化传统和现代市场营销网络和供应链建设、培育做精品牌应成为促进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的关键环节。
加强产业发展的要素及其产权流转平台建设,促进资源和要素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的大范围流动。可以说资源和要素流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价值的大小,更决定了其服务的产业的拓展能力。要在加强平台建设的同时,完善平台的运作范围和机制,放大资源和要素在产业发展上的时空效能,促进农村产业革命。
加强乡村产业发展的领导和统筹。乡村产业发展,无论是农业还是农业融合型产业容易产生同质化现象。以县域为单位,加强对乡村产业发展的领导和统筹,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之始就注意避免同质化竞争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乡村发现转自:贵州日报 2018年11月13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