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Linda Poon、Laura Bliss 翻译/ 桐二
文献/ 黄萌 校验/ 众山小
编辑/ 众山小 排版/ 小菜
译者萌像与导读:和中国类似,美国近期的公共交通客流量出现了全国性的下降。针对这一现象,则一分析了可能存在的一系列因素。但是究竟如何把乘客重新吸引回来,从仅有的三座公共交通客流量上升的美国城市文章找到了可能的解决之道,那就是对公共交通线网进行优化或者再规划!而则二介绍的是如果你曾为公交卡充值门口排的长龙队伍望而却步的话,新加坡尝试新的直接使用非接触性的信用卡和借记卡进行公共交通费用支付的做法一定让你感到高兴。如果再不对公交票务体系进行创新开发与改革,可能会阻碍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和竞争力呦!
○
○
一览众山小
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则一、美国公共交通乘客下降的背后成因
原文/ Laura Bliss 翻译/ 桐二
图一、与公交相比,洛杉矶乘坐地铁的乘客更多。(路透社)
纽约大都会运输署的数据显示,纽约市的地铁系统客流量自2009年以来发生首次下滑。此前一整周的新闻里都充斥着洛杉矶和旧金山公共交通客流量下降的报道。并且多年来,美国几乎每个城市(除了几个明显的例外)也都公布了负百分比的变化情况。
这提出了两个与公共交通本身一样原始的问题:乘客是何时流失的,又去向何处?城市应如何把他们吸引回来?
这些下降背后的一些因素是全国性的,正如交通运输领域的学者David Levinson通过电子邮件指出的。经济正在增长,油价暴跌,人们购买的汽车数量增多,驾驶也更加频繁。无论是去上班还是周末去参加活动,驾驶汽车都更为合适。随着美国城市持续郊区化,乘坐公共交通通常成为一个不具吸引力的选择。而长期作为公共交通部门客流量强大基础的移民群体,正越来越多地搬离城市中心…并且购买和驾驶私家车。
图二、“除了对主要公交网络进行结构调整的城市之外,其他城市公共交通客流量都在下降。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引发客流量接连下降的地方性影响因素,如天气和就业等。在一些城市,可靠性问题也成为人们乘坐公共汽车和有轨列车的一大障碍:参见华盛顿这个“典范”—— 维护不当的列车迫使华盛顿都会区运输局在去年和今年都长期停止服务。旧金山湾区捷运列车上的乘客正在消失;过度拥挤,列车经常晚点并且“尖叫着”(终于)驶入车站,都是可能的驱动因素。
在其他城市,城市轨道里程的增长伴随着公共汽车乘客量的下降。这在洛杉矶真实发生,在那里日渐拥堵的车流和稠密的建筑正在减慢公共汽车的行驶速度,而这可能成为乘客乘坐公共汽车的阻碍。在芝加哥,芝加哥交通管理局(CTA)的公共汽车乘客数在2008年和2016年之间下降了近20%,“恰在此时,轨道交通的乘客增加了大致相同的数量,”城市政策分析者Daniel Kay Hertz写道公交服务的削减可能难辞其咎。(也可能是客流量数据本身存在一定问题。)
不过,总体来看关于公共交通客流量下降的成因目前仍无法确定。
在纽约,公交客流量多年来持续下降; 这要归咎于速度过慢又极不可靠的服务。没错,正如《纽约时报》本周报道的,去年地铁使用量也下降了0.3%。然而工作日的乘客量是历史最高的,而周末的乘客量下降了约3%。这可能也与服务有关:在周末地铁经常由于维护修理而停止服务。当然,周末休息的人们更有可能去一个不寻常的地方旅行——他们的朋友在布朗克斯,展望公园南部有音乐会——对于这种偶尔的旅行,乘坐Uber或 Lyft可能更合理。
这就引出了在大多数关于公共交通使用量下降的报告中所提出的理论:这些在线打车服务正在“窃取”乘客。这种观点可能正是周末载客人次的真正解释。但是目前最佳的研究认为多数工作者的日常通勤并不依赖于Uber和Lyft (http://www.apta.com/mediacenter/pressreleases/2016/Pages/160315_Shared-Use-Mobility.aspx) 。至少在最大的几座城市,网络约车服务甚至可能更多地起到公共交通的辅助性作用,而非与之竞争(较小的城市可能是另一个问题)。至少,它并未抢走大量的乘客。根据交通顾问Jarrett Walker的说法,当奥斯汀没有Uber和Lyft时,公共交通的客流量只有一个百分点的小幅度浮动。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包括那些显示出公共交通客流量下降倾向的城市——正在通过提供不同种类的交通服务方式来把人们从仅载一人的小汽车中吸引过来。Citibike在纽约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就是其中一个案例。共享用途出行中心的执行董事Sharon Feigon指出,下降的公共交通客流量可能听起来不太好,“但关键是你如何定义成功。”
只有三个美国城市的乘客量在2015年至2016年之间增加了1%以上; 前两名是休斯敦和西雅图,他们都对其公共汽车网络进行了彻底的修整。西雅图也在其轨道网络、步行和自行车基础设施方面投资巨大——最近刚刚通过了轻轨网络建设“三号议案”,将为公共汽车和列车赢得更多资金。
关于公共交通客流量的解释目前无法确定,但可能有一点除外:如果城市想要吸引乘客乘坐地铁和公共汽车,需要注意这两种类型公共交通网络各自存在的问题,并投资修复他们,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则二、新加坡不久将实现刷信用卡乘坐公共交通
原文/ Linda Poon 翻译/ 桐二
图三、Pablo Sanchez/Flickr
新加坡的乘客,和世界各地的乘客一样,需要忍受乘坐公共交通必须充值公交卡的麻烦。但值得庆贺的是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加快了规划的进程,启动了能使乘客直接在检票处用兼容的信用卡和借记卡刷卡进站的试点项目。费用能够直接从乘客的银行账户中扣除,从而免除了在低效率的公交卡充值机前充值的过程。
试点项目始于2017年3月20日,将为持有已注册的非接触式万事达卡(Mastercard)的乘客服务。如果试行成功,新加坡将成为继伦敦和悉尼等极少数城市之后又一个在当地交通系统支持或试验非接触式信用卡借记卡支付方式的地区。
由于专家们倡导的未来交通是实现多模式联运的,所以全球各地的机构都希望使票务系统更加方便灵活,从而使乘客在地铁、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之间流畅换乘。非接触式交通卡(例如香港的八达通卡和华盛顿特区的SmarTrip卡)如今在公共交通系统中很常见。其他一些城市正在进行移动支付的试验——例如,波士顿允许乘客通过App mTicket提前购买轨道交通车票,而ApplePay最近也在日本推出,乘客只需在检票处使用最新版iPhone即可完成支付。
在一些其他地方,新加坡即将试行的这种非接触式信用卡和借记卡的付款方式发展迅猛。伦敦是最早实施该系统的城市之一,2013年在数千辆公共汽车安装了非接触式信用卡读卡器,接着一年后就将其拓展至地铁,最终导致了大部分传统票务部门的关闭。最近万事达卡的报告显示该系统在2015年的使用率稳步增长——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参考文献1,请联系我们索取)票务部门的关闭已引发对数百次裁员表示不满的地铁罢工,而且最近的数据显示,被人们所“冷淡”的牡蛎卡(Oyster cards)上未使用的金额累计约达2.35亿英镑(3亿美元)。
那么该项目能否在新加坡推行成功呢?
正如2013 年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所写道,新的付款方式存在着“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公共交通中非接触式信用卡和借记支付的一体化部分取决于总体上人们使用非接触式信用卡的普遍程度。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美国还没有为此系统的实施做好充分准备,毕竟美国的移动支付至今仍未真正发展起来。芝加哥是在其公交网络上试行该系统的一个城市,圣地亚哥最近也对此表现出相关兴趣。而反过来,以英国为例,大规模的公共交通系统也有助于促进非接触式信用卡的普及。
这就是说,新加坡引入非接触式信用和借记付款的计划有望取得成功。 这个城市国家一直以来都在为达到无现金社会作出不懈努力。例如,据亚洲新闻台报道,陆路交通管理局(LTA)正试图使易通卡(EZ-Link交通卡)成为咖啡馆和超市的首选付款方式。而由新加坡三家本地银行所拥有的电子支付公司NETS,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四种不同的非现金支付方式。新成立的Kashmi公司正在与更多知名公司竞争以扩大其“一体付款”App的覆盖范围,其中包括P2P支付,零售支付和账单支付功能。
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希望通过与万事达卡的合作来吸引约10万名乘客,避免人们为充值易通卡在售票处排长队的情况。而在一个快节奏城市中,这可能正是乘客们所需要的。
参考资料
下载
后台联系微信公众号
SustainableCity
或电邮
Daizongliu@qq.com
我们为本文提供的免费下载资料有:
1、《万事达卡案例研究:伦敦出行领域的非接触式支付体验》
请联系我们微信号@SustainableCity
或电邮daizongliu@qq.com索取
联系我们
索取资料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
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
——《不能说的秘密》
「 欢迎投稿 」
我们作为专业志愿者团体,秉承理想,帮助中国可持续发展。并为之贡献:理念与传播、培训与教育、实践与孵化。欢迎您加入我们一起并肩前行!
2014-2017 © 转载请注明:
源自公众号“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