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拥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拉萨是藏族人民心中的圣地,是一颗历经沧桑巨变后熠熠生辉的雪域明珠。做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和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拉萨寄托着一代代历史文化保护者的期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自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了对这里的持续研究与规划编制,在这片土地上深耕长达近三十年,与拉萨人民一起奋斗,为这座珍贵的古城的保护与发展作出了贡献。现请中规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同仁总结近期《拉萨建筑风貌导则》的编制经验。


作者钱川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规划师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学部主任


1 背景与意义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城市工作要树立系统思维,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拉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世界旅游目的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藏传佛教圣地,其丰富的文化遗产、高原与民族建筑特色、环境与人居协调的聚落特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上世纪80年代末,拉萨八廓街开展首次古城保护与改造工作,正式开启了我院对拉萨长达三十年的持续研究。我院名城所围绕“整体保护”,先后完成了《拉萨市八廓街详细规划》、《拉萨八角街、布达拉宫及周边地区保护规划研究》、《拉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多项规划研究成果。走出了一条从“点状文物保护”,走向“建筑街区环境的多层次保护”,再走向“体系化整体保护”的名城保护理论探索之路。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2016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拉萨联合组织召开西藏建筑文化研讨会。会议强调,加强城市风貌特色管理,通过建筑设计体现地域、民族特色。加强城市设计工作,划定重点控制地区,研究编制城市设计或风貌管理技术导则。重大项目由顾问规划师、建筑师负责,一般性项目用城市设计导则控制。在此背景下,受拉萨市城乡规划局委托,我院编制了《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目标是面向未来城市高品质发展要求,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保持拉萨城市传统风貌,完善建筑风貌管理,在城市形象中凸显拉萨特色,避免“千城一面”。


问题与挑战

改革开放后,拉萨城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建筑风貌由起初的围绕八廓街、布达拉宫等的传统藏式风格集聚区,向整个拉萨河谷快速蔓延,总体而言,拉萨总体城市风貌得到较好的管控。但是伴随这个过程,建筑风貌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是“建筑形体缺意”。即建筑高度、体量缺乏管控,重要景观界面和景观视廊受到威胁。部分地块的建筑高度千篇一律、重复单调,犹如“割韭菜”。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建筑形体缺意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二是“建筑式样缺韵”。在具体建筑设计中,尤其是屋顶、檐口、门窗等细节设计上,照搬内地建筑样式,对藏式风格的错误理解与过度利用的问题。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建筑式样缺韵


三是“建筑色彩缺序”。部分地块存在建筑色彩缺乏标准、使用位置不当或配色不协调等问题,需要更强的统一管理。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建筑色彩缺序


四是“风貌管理缺项”。风貌管理在各阶段的缺位。在规划设计条件下发阶段,风貌要求宽泛,缺少风貌导则的系统控制,相应的要求内容过于宽泛,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在报规阶段,报规文本缺乏风貌专篇。在竣工验收阶段,事前审批和事后监督的关系尚未理顺。


视角下沉面向多元用户

为了更加充分的理解和把握拉萨传统建筑的精髓,挖掘传统建筑“基因”,项目组与西藏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合作,开展了《拉萨传统藏式建筑风貌专题研究》。为了更精准地指导建筑设计,项目组与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拉萨现代建筑风貌专题研究》。《导则》主要是面向管理者而编制,而这两个专题为之插上“两翼”:一方面面向在地居民,做到符合当地传统习俗;另一方面面向建筑设计单位,做到贴合实践。有效的支撑了各项管控内容,使《导则》更“接地气”。


 因地制宜提出总体定位

经深入研究,《导则》提出拉萨建筑风貌的整体定位可凝练为“藏风新韵、山水圣城”。


藏风” 即拉萨作为多元一体文化理念下藏区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地,建筑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既适应现代生活又保留传统藏式建筑的精髓。


新韵”即拉萨作为新藏式建筑的探索地,建筑应当在适当的地区内鼓励地域性建筑风格的创新,引领新时期藏式建筑文化的发展。


山水”即拉萨作为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的示范点,建筑应与环境最大程度上呼应,彰显自然地形、呼应山、水、林卡等环境要素。


圣城”即拉萨建筑应呼应文化圣地的整体风貌,个体服从整体,个性服从环境,体现出建筑协调性、群体性和整体韵律。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3 简明精确构建管控框架


• 构建33N的管控体系

建筑风貌的管控要素纷繁复杂,不可求全。《导则》秉承抓关键要素的原则,简化可替代因子,识别出适用于拉萨城市建筑特色的关键三要素:即通过“风格管控”体现藏式建筑浓郁地域特色,通过“组合管控”体现城市群体肌理完整特征,通过“色彩管控”体现高原圣城地域独特色彩。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管理的对象是多样的,面临的问题又是复杂的,《导则》通过三种分类管控的方式,层层递进,交叉补充,形成建筑风貌的精细化管控框架:一是“风貌分区定基调”,即通过面状管控,提纲挈领地确定总体建筑风貌基调。二是“功能分类解问题”,即结合每类特殊建筑功能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风貌管控要求。三是“边界分类显特色”,即因地制宜,细化分区,显山水,亮文化,提活力,彰显“山水圣城”的景观特色。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 运用简明的管控工具(TOOLBOX)

《导则》结合拉萨地域建筑特征,提出了针对“风格”、“组合”、“色彩三要素”适应性的管控工具箱(TOOLBOX),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具体可量化的指标来对三要素进行指引。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建筑风格管控工具示例(部分)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建筑组合管控工具示例(部分)


4 “三要素”统管全城风貌

针对建筑风格、建筑组合、建筑色彩材质这三项拉萨建筑风貌最为关键的重点管控内容,深入研究,并开展广泛的专家意见征询,形成适用全城的管控要求。


• 建筑风格

关于建筑风格,《导则》将拉萨建筑风格分为传统藏式、仿藏式、新藏式以及其他风格四类。重点针对仿藏式和新藏式建筑风格的建设提出具体设计引导要求。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仿藏式建筑构成(左图);新藏式建筑构成(右图)


• 建筑组合

关于建筑组合,针对“割韭菜”“围墙式”“大体量”等突出问题,《导则》将拉萨建筑空间组合分为传统式、传统演绎式、现代式等类型,并提出引导措施。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拉萨建筑空间组合分类


• 建筑色彩

关于建筑色彩材质,此项管控内容涉及民族传统,是管理部门和社会的关注焦点。《导则》针对拉萨建筑的色彩及材质,提出了整体的管控要求,同时针对不同风貌分区,不同建筑类型,对基调色、辅助色、点缀色提出了具体的管控指标和色号。并在建筑材质的选择中体现绿色建筑节能要求。


5“三把尺”体现精细度量

四是通过建筑风貌分区、建筑功能分类和要素分界这“三把尺子”,进一步细化对全城建筑风貌的管控要求。


 风貌分区

《导则》在中心城区范围内结合景观视线、山水环境、历史文化遗产、城市活力等方面的规划研究,划定了七类建筑风貌分区,并对各分区内的建筑风格、建筑组合和建筑色彩材质分别提出指标及描述性的管控要求,从而在全城层面控制拉萨传统藏式风貌的浓郁程度。


针对前述”三要素”,不同风貌分区体现了层层递进的管控力度,建筑风格的管控重点不同、体量组合的管控指标不同、建筑色彩材质的类型不同。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四类风貌敏感区识别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建筑风貌分区


 功能分类

在分区管控基础上,《导则》针对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和其它特殊类建筑,结合建筑功能的需求和风貌管控的要求,提出更具针对性的管控要求,增强实施效力。


 边界分类

此外,在世界文化遗产周边、历史文化线路所在的道路两侧、重要历史景观对景视廊所在的道路两侧的历史风貌界面,城市生活性主干道及主要商业街所在的道路两侧的城市风貌界面,拉鲁湿地沿线、中干渠两侧及其它城市内部水体两侧的山水风貌界面,分别提出针对界面沿线建筑的细化管控要求,勾勒城市重点区域。


6 “风貌+” 构建全过程管控

《导则》提出构建与现有五大环节结合的“风貌+”审批流程。将风貌管理嵌入从土地出让到竣工验收的建筑全过程中,实现闭环管理。


首先根据不同建筑规模和性质,将审批对象分为重要建筑(指的是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或为市级、省级、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和一般建筑(除重点建筑以外的普通建设项目)制定不同的审批流程。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重要建筑和一般建筑的审批流程


自此基础上,《导则》提出了构建“五环节、全过程”的风貌管控建议:一是在土地出让环节,探索建立负面清单与风貌奖惩机制。二是在下发规划条件环节,把建筑风貌作为规划条件的法定附件,将《导则》中的具体要求进行简要摘录和引用,方便设计单位明确了解建筑风貌控制的相应规定。三是在方案设计审查环节,在报规文本增加风貌设计专篇,说明方案对《导则》的落实情况。四是在初设及施工图审查环节,加强对重要建筑的初设及施工图审查,需由建筑风貌审查委员会介入,采用最严格的风貌审查标准。五是在竣工验收环节,增加风貌专家抽样审查,作为验收的“第五方”参与建筑验收。


7  形成好读易用的管控成果

《导则》突出管理导向,以内容凝练的管控小手册作为主要成果。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拉萨建筑风貌导则管控手册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为了更好地指导建设活动,在一本管控手册之外,《导则》成果还包括两个样式库和三份研究报告,作为设计单位技术参考。样式库搭建了一套开放式的案例素材框架,一方面通过大量实例,直观地为管理者提供具体的管理和设计参考,为居民新建、改建住房,建筑设计单位方案设计提供了丰富、详细的案例。另一方面,未来伴随示范项目开展中发现的新做法、新问题,可以动态补充更新。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拉萨传统建筑风貌要素库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拉萨现代建筑风貌要素库


8 编制与实施情况

《导则》编制十分重视吸纳拉萨及全国专家对拉萨建筑风貌的宝贵意见。在项目调研、研究成果、管理成果的全过程中,项目组多次向拉萨当地居民征询意见,并且非常荣幸的得到了拉萨、南京、北京等地20余位专家学者的指教,在此一并致谢。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访谈西藏大学达瓦次仁教授(左图);
访谈南京工业大学汪永平教授(右图)


编制过程中,项目组还与多项国家建筑工程设计标准、拉萨当地建筑设计规范、拉萨城市规划管理规定中的数据多轮校准,并将《导则》的过程成果在实际审批工程上进行运用,双向修正相关内容,使其更贴合实际管理。


2018年11月6日,拉萨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拉萨建筑风貌导则》正式发布实施。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导则》实施批复文件(左图);

《导则》新闻发布会(右图)


结语

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兹在其“场所精神”理论中提出:“任何一种建筑语言都应该与当地的情况相适应。只有表现出真实的、具有根源感的内质,建筑才得以存在。任何情境都必须放到复杂的整体联系中去理解 。”我国城乡建设已经走入高品质、高质量发展时代,应当从单纯的空间生产转向对场所精神的塑造,重视人的精神感知与建筑空间创造的本质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各类导则的编制过程中,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重视地域性,与在地居民与专家联合工作,反复磨合,《导则》的编制本身就是一个共识达成的过程。


二是整体视野。不局限于建筑单体,而是从整体城市格局风貌入手进行研究,结合周边环境、地形地貌,对建筑群体的整体肌理、高度、体量组合进行管控。


三是牵牛鼻子。问题导向,抓住关键性要素,简化可替代性因子。放管结合,鼓励建筑师创新设计手段,演绎建筑风格,为优秀建筑作品的发挥创作预留充足空间。


四是伴随管理。强调设计过程引导而非最终产品控制,把成果内容与现行的规划管理手段紧密衔接,最终融入渗透到地方管理的细节中去。



感谢项目第二负责人陶诗琦、赵子辰、张子涵、王川、张帆等项目组成员及协作团队宋波、程开春、郭黄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群英、土丹拉加、旦增达瓦(西藏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的并肩作战,项目主管所长鞠德东、主管主任工胡敏的献策献力,以及拉萨市政府及城乡规划局、专家学者对项目的共同推进!



文化视角下的“城市双修”工作探索——以拉萨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点击图片 阅读全文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历史性城镇景观视角下的街区保护方法探索——以拉萨八廓街保护实践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点击图片 阅读全文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青藏高原上的海绵城市——拉萨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点击图片 阅读全文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地城市风貌管控——以拉萨建筑风貌导则为例回到拉萨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