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地资讯):研究︱“五化融合、四位联动”——国地科技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
引言
按照中央深改委《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要求,自然资源部正全面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以系统解决过去各类规划重叠冲突、编管督脱节等问题,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监测、评估及预警的全过程提供支撑。
国地科技认为,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建设本质要求,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形成统一的“底图、底数、底线”的基础上,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智能化、监管的实时化和实施过程中的决策精准化,最终实现“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核心目标。
围绕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建设的本质要求与核心目标,国地科技基于全域数字化、编制智能化、监管实时化、决策精准化、治理网络化“五化融合”的建设理念,在落实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政策要求与区域自身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加强新型信息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形成数据驱动,编管协同,智能决策,多元应用“四位联动”的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建设方案,构建集数据融合、动态感知、模拟决策、业务协同为一体的应用体系,支撑国土空间数字化生态的构建,并满足政府智能决策和空间治理服务要求。
一、理念:“五化融合”助力空间规划的科学编制与有效实施
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需要改变过去各类空间性规划编制、审查、实施、监管等环节相互脱节的现象,以信息化手段推进空间规划基础数据治理、编制、审查全过程的有效衔接,并同步建立规划实施传导与监管机制。
国地科技基于全域数字化、编制智能化、监管实时化、决策精准化、治理网络化“五化融合”理念开展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建设,将在构建覆盖全域全要素国土空间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底板基础上,以新型信息化技术促进规划编制的智能与在线审查,实现规划实施过程与城乡发展体征的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测,助力政府部门的高效精准决策,提升国土空间与自然资源的精细化治理水平。
“五化融合”的监测评估预警系统建设理念
二、路径:构建四大体系支撑监测评估预警系统建设
以“五化”理念为指导,国地科技提出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的建设思路为:构建集现状与规划信息于一体的空间规划一张蓝图,形成集指标、规则、算法、模型于一体的监测评估预警可计算体系,并实现空间规划一张蓝图与监测评估预警可计算体系的互动嵌入,以四大体系的构建为重点,支撑监测评估预警系统建设。
(1)构建空间规划大数据体系
构建一套涵盖基础地理、资源现状、规划成果、规划管理以及社会经济等全域、全类型、全要素的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体系,形成数据标准制定、数据高效整合、数据无缝汇交、数据智能入库的技术范式,夯实空间规划的“底图”。
(2)构建监测评估预警指标体系
基于全覆盖、可量化、可定制的思路,在执行上位规划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特色与发展战略导向,确定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关键指标,形成纵向传递、横向传导、类型多维的指标构架体系。
(3)构建监测评估预警规则体系
以提升业务管理水平、落实指标管控要求为目标,构建包含业务管理规则、各类监测评估预警指标分析规则、监测评估预警实施指引的规则体系。
(4)构建监测评估预警模型体系
应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实时监测、定期评估和分级预警的分析计算模型,建立覆盖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查、实施及监测、评估、预警全过程的信息化应用体系。
三、架构:三大标准、四个对接、五个层级
3大标准:数据标准、信息化标准、服务标准;
4个对接:数据同步、数据对接、功能对接、流程对接;
5个层级:数据层、模型层、服务层、运维层、应用层;
国地科技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系统总体架构
四、功能:覆盖编制、审查、实施、监测、评估、预警全流程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全业务流程,强调纵向、横向对接,重点开发国土空间规划智能编制、在线审查、精准实施、长期监测、定期评估、及时预警六大功能。
通过数据体系支撑构建规划底板,利用指标体系辅助“双评价”,构建科学模型划定“三区三线”,基于规则体系和统一蓝图实现规划协同,为辅助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数据成果和工具。
通过规划一致性检查和规划冲突检查落实规划编制的内容,通过指标符合性检查和控制线检查强化指标的管控作用,通过规划成果汇交和成果规范性检查提升规划审查效率。
基于合规性分析、选址分析等功能辅助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用地报批、规划设计条件分析等。提供指标台账管理功能对年度计划指标使用情况进行在线动态管理。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重点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安全等方面,对规划的实施情况及运行动态实行监测,包括规划的常规监测、体征监测、专项监测等。
通过定期体检、专项评估、建议咨询等功能,对城乡规划及其实施情况、运行体征及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统筹运行、居民宜居宜业等方面的实施成效进行综合评估。
构建预警指标巡查、预警分级判别、预警信息发布、响应决策支持的动态预警闭环,明确预警指标巡查的主要内容,建立分级别的指标预警判别规则,制定详细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提供决策支持的响应建议。
五、实践:“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应用实践
国地科技基于空间规划与信息化的长期实践,先行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的研发工作,以该系统为依托深入开展“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实践并已形成了完善的技术体系。
基于空间规划大数据的动态感知与实时监测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信息提取与国土空间识别
基于精细化人口画像的服务设施与公共活动空间评估
基于多智能体(MAS)+学习算法的城乡空间发展智能模拟
六、特色:“数据驱动,编管协同,智能决策,多元应用”四位联动
与传统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多以“多规差异协调、规划信息查询”为主要功能,系统建设与规划编制脱节、缺乏数据支撑而导致实际应用效果不佳的建设模式有所区别,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系统应全面支撑规划编制、审查、监管全过程的信息化,并成为落实国家关于国土空间与自然资源治理政策要求,支撑地方政府科学决策、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国地科技基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建设、业务梳理等方面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国家空间规划政策要求、城乡空间发展规律等方面的深入理解,以空间规划大数据融合与集成应用、指标设计、规则制定、算法研制、模型研究等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技术为支撑,为各级政府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供“数据驱动,编管协同,智能决策,多元应用”四位联动的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在充分落实国家政策要求、体现地方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通过新型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建设覆盖规划编制、审查、实施、监测、评估、预警全流程的信息系统为先导,实现数据整合、空间规划编制与信息系统建设一体化,在助力规划编制更智能、实施更精准、管控更科学的基础上,开展跨部门业务协同、国土空间治理、自然资源监管等多方面的智慧应用,为政府决策智能化与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支撑。
作者简介:
张鸿辉,国地科技副总裁、蓝图信息总工程师,工学博士,理学博士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东省“智慧空间规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BIM认证联盟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长期从事多规合一、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出版专著4部,在国内外发表文章60多篇。
洪良,国地科技技术创新中心总监,城乡规划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研究领域:城乡规划、空间规划信息化、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
温敏华,GIS产品事业部售前技术工程师,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主要从事国土空间规划、智慧城市以及相关业务产品的开发组织等研究。
梁俊杰,国地科技技术中心规划顾问,主要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国土政策研究。
责任编辑:林冬娜、邓小云
国地资讯聚焦国内外自然资源、城乡发展、生态环境行业,致力于宣传热点政策,分享新鲜资讯,展示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