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要闻
近日,记者从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获悉,由自然资源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主办的201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将于7月24日~26日在珠海举办。大会以“促进高质量发展 谱写产业新篇章”为主题,旨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并推动地理信息广泛应用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本次大会将邀请地理信息科技及其相关领域院士与专家、学者,地理信息产业及其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地理信息工作者和广大地理信息用户出席。大会将发布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19),表彰2019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2019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发布201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最具活力中小企业等榜单,举办BIM+GIS、空间大数据、智慧城市、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遥感与卫星大数据、自动驾驶等20余个专题论坛,并通过地理信息产业成果展,展示地理信息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与新装备。
据悉,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自2011年举办以来,目前已发展成为业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产业平台。大会通过举办中国地理信息产业高端论坛及分论坛、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成果展、“企业家头脑风暴”“创新秀”等活动,搭建起政府、专家、企业对话的交流平台与创业者开放合作平台。(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头条
要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意见》提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公共法律服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服务平台功能有效发挥,服务网络设施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日益提升。
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目标相适应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面覆盖、服务机制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优质高效、服务保障坚实有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基本实现,法律服务的群众满意度和社会公信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共享公共法律服务成果基本实现。
《意见》明确,要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对此《意见》指出,要均衡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加强欠发达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
在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方面,《意见》提出,将低收入群体、残疾人、农民工、老年人、青少年、单亲困难母亲等特殊群体和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的重点对象。进一步放宽经济困难标准,使法律援助覆盖人群逐步拓展至低收入群体。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引导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性法律服务。积极开展面向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建设多功能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推动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明确特定案件当事人司法救助的条件、标准和范围。逐步完善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依法减免相关费用制度,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与公证、司法鉴定工作的衔接。
这份《意见》明确要求,要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多元化专业化,并对此作出部署。相关举措包括,积极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服务,积极为促进党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行职能提供法律服务,积极为促进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法律服务,积极为国家重大经贸活动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提供法律服务。
关于积极为国家重大经贸活动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提供法律服务,该《意见》指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公证合作领域。建立完善涉外鉴定事项报告制度,提高涉外鉴定质量。整合仲裁优势资源,打造国际知名仲裁机构,促进和支持仲裁机构参与国际商事争端解决。充分发挥司法协助渠道作用,切实加强国际执法司法合作。推动建立国际商事调解组织。建立健全法律查明机制,建立涵盖中国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统一数据库,通过建立国别法律信息数据库以及专家库等形式提供域外法律查明服务。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法律事务的交流与合作。(来源:中新网)
头条
要闻
日前,广东省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科学开发,联合港澳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强化近岸海域和海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广东省明确,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科学开发,联合港澳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共同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重点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高端智能装备等海洋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粤港澳海洋旅游、海洋文化、海洋金融和航运服务等海洋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海洋科技创新,提升粤港澳海洋观测、监测、预报能力,提高海洋防灾减灾水平。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支持建设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南方海洋科学城。探索在境内外发行企业海洋开发债券,发展海上保险、再保险及船舶金融等特色金融业。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严格落实海洋功能区划,实行岸线分级分类管理,建立健全海岸线动态监测机制,强化近岸海域和海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推进重要海洋自然保护区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实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程,加强滨海湿地、河口海湾、红树林、珊瑚礁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鼓励人工岸线生态化改造,携手港澳开展滨海湿地跨境联合保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水鸟生态廊道。同时,统筹陆海水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推进珠江口近岸海域综合整治,建立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建立健全跨境海漂垃圾信息通报和联合执法机制。实施更严格的清洁航运政策,联合港澳建立船舶排放控制监管联动机制,共同推进珠江口水域船舶排放控制管理工作。
广东省强调,要强化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作用,深化大湾区与东西两翼沿海地区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合作,加快建设大湾区连通东西两翼沿海地区和北部生态发展区以及贯通沿海经济带的快速大通道,推动形成以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为主体、粤东和粤西港口群为两翼的港口发展格局。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琼州海峡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等沿江、沿海、沿重要交通干线的经济带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跨省区合作平台建设。
同时,要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启动化工、海洋、能源、环境、农业等领域省实验室建设,联合港澳围绕网络空间、现代物流、清洁能源、海洋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与香港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和配套服务体系,拓展港口腹地范围。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有序开发风能资源,加快建设海上风电场。发挥新区海港、空港、海洋及江河水系等资源优势,形成生态优先、陆海联动、产城融合的珠港澳新型合作模式。
下一步,广东省将按照“三步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到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形成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据悉,为深入推进《意见》贯彻实施,广东省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广东省今后三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确保实现到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目标。(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头条要闻# 201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将在珠海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