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2期
热文

数据来源:腾云采编系统,2019年7月15日
本期文章精彩纷呈,三甲文章受到优先出版的助力,点击量遥遥领先。未来,《城市交通》会将更多优秀的思想与观点更快地传递给读者。
榜首文章从不同学科的综合视角,探究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与对策,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提前锁定年度十佳。
第二名的文章聚焦停车领域,系统介绍了双层规划模型如何应用于停车场选址建设。
第三、第四名的文章分别分享了深圳市福田中心区街道品质提升和上海市街道设计的实践经验,探讨了如何实现低碳绿色出行和环境品质优化。
第五名的文章探讨如何本土化应用TOD理念指导中国城市的规划建设,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方法比较。
2018年第3期之前过刊已开放下载!
点击“传送门”进入官网,注册即可获得电子文件。
中国城市交通拥堵成因与对策——交通工程、城乡规划和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石飞 沈青
[下载次数:776]
摘要:交通拥堵的诱因复杂、多样,不能仅从技术层面进行分析。站在学科发展角度,从交通工程、城乡规划、经济学3个视角,剖析中国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提出应以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目标为前提,从理论到技术不同层次提出指导方法:1)从学科发展,即战略上,应鼓励多学科共同解释和治理城市交通;2)从研究视角,即战术上,应注重公平与效率双重维度的分析;3)在具体分析方法上,构建适合中国城市的面向城市与交通规划建设方案和政策的社会经济收益评价方法。最后指出:应清醒地认识相关学科理论的不足,谋求不同学科的融合和应对大数据环境下的方法变革,共同努力从学科层面给予治堵更为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支持。
城市公共停车场选址双层规划模型
倪训友 孙健
[下载次数:315]
摘要:停车问题是中国大中型城市面临的主要交通问题之一。考虑到早期对停车问题认识不足和城市空间资源紧张的实际情况,发展公共停车场十分必要。构建城市公共停车场选址双层规划模型:下层优化目标为考虑停车场容量约束的用户均衡,上层优化目标为行驶时间和步行时间广义成本最小。该模型克服了传统规划模型无法同时考虑行驶时间、等待时间、停车收费和步行时间的缺点,并利用交通规划软件EMME3进行求解。最后,基于经典Sioux Falls路网算例的结果表明,停车场选址双层规划模型求解过程相对简单,结果较为可靠。该研究方法可为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品质交通解读与深圳实践——以深圳市福田中心区街道品质提升为例
覃国添 梁立雨
[下载次数:233]
摘要:街道环境恶化的问题在城市中正不断加剧,以往对品质交通的关注点多集中在交通量计算、拥堵难点治理、优化车道分配等,对道路功能包含的城市景观与市民活力的思考不足。首先从时代背景、道路功能演变、街道建设标准和要求等方面阐述交通品质化的历史发展沿革。结合深圳市民出行需求变化,探索新时代市民对品质交通的需求。以深圳市福田中心区交通设施及空间环境提升项目为例,从绿色低碳交通的发展需求和城市设计优化层面入手,分析并提出街道环境品质提升的整体思路,并针对道路设施存在的问题提出街道品质提升的策略和具体措施。指出既要在有限的道路横断面中妥善考虑步行、自行车与机动车交通的均衡,同时又要对道路沿线的碎片化空间整体考虑,并统一纳入景观化改善提升。
可漫步的街道——上海市街道设计实践
蒋应红
[下载次数:117]
摘要:随着2016年《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的出版,新型街道设计理念开始在中国受到关注。首先梳理街道设计理论发展的国际背景和中国经验。从街区层面的街道设计以及单条街道的设计改造两个层面,探讨街道设计的方式、方法。从老旧社区街道改造、历史文化街区街道改造、新城街区街道提升、街道界面共享改造四个角度,介绍上海市的街道改造经验。总结适宜人居的可漫步街道设计要点:强调空间尺度宜人、沿街活动多样性、为社区居民出行提供人性化的设施与绿化环境等。
点
中国城市TOD规划指引方法比较
刘泉
[下载次数:92]
摘要:研究TOD指引的编制方法有利于规划管理部门保障轨道交通车站地区规划建设质量。通过对不同TOD指引进行方法比较,从类型划分、圈层结构、规划内容与指标以及落实路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未来的TOD指引应该从更加综合的视角进行优化,以使TOD规划指引的方法更加完善。首先,加强对规划区综合功能的系统考虑,进行类型划分;其次,加强对TOD内外空间的整体考虑,确定圈层结构;再次,加强对不同要素的规划协调,引导规划内容,并制定指标;最后,加强对规划管理机制的创新探索,拓展落实路径。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排行榜”栏目更多内容
201960期
编辑:张斯阳 耿雪 王海英
审校:张宇
排版:张斯阳

长按二维码关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交通):《城市交通》2019年2期热文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