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微信公众号“中国自然资源报”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
电话:010-68047618
中国自然资源报微信平台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合理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全面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到乡村各项建设中,提高乡村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进行不懈地努力,而科学地理解和认识生态学理论和技术是首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前,我国土地整治虽然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一个重要目标,但在实践中对生态修复和生态功能提升体现不充分。一些地方在土地整治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当地的地形、水系和生物等构成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了解,过度追求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树成行的标准化建设,轻视循环、共生,致使一些农田沟渠路过度硬化、多样化小树林被砍掉、水塘被填埋、河道被拉直和硬化,继而出现“田园景观均质化”现象,破坏了村落、农田、道路、河流水系、树林等景观要素之间的功能联系,导致孕育我们地域文化的生物、生态退化,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景观服务功能受损。
近年来,生态型土地整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地更加重视生态景观建设,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就“国土综合整治”作出重要部署,明确了“四区一带”国土综合整治格局,并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赋予自然资源部门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大职责。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应当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明确概念内涵,厘清基本逻辑,深刻认识从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的变化。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基本认识和判断:
-
土地整治是未利用地土地开发、低效土地整理、损毁土地复垦、污染和退化土地修复的统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专项活动,都属于土地整治的范畴。
-
相对于单一类型的土地整治,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对一定区域内各类土地进行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更强调整治对象、内容、手段、措施的综合性以及整治目标的多元化、实施模式的多样化。不管是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土地修复等单一类型的土地整治,还是土地综合整治,都是土地整治。
-
国土综合整治以整个区域空间为对象,是基于立体空间的综合整治,更加强调国土整治的理论基础以及整治目标、整治手段、整治主客体、整治措施、整治效果等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是国土整治的高级阶段,也是国土整治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国土综合整治也可称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
-
不管是土地整治等专项的国土整治,还是国土综合整治,在概念内涵上都归于国土整治的范畴。在行业发展和学科建设中,应围绕“国土整治”这一核心关键词,建立健全国土整治政策法规、专项规划、基础理论、标准规范、监测监管、评价考核、社会治理体系和科学技术体系。
-
生态修复是国土综合整治的应有之义,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是国土综合整治的重要目标,生态修复是国土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
-
统一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而国土综合整治则是落实这一战略部署的重要平台,也是实现路径。当前阶段,为了强调对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习惯上把生态修复单独提出来,把国土综合整治具化表述为“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或简称为国土空间整治修复。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方略,结合机构改革后的业务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我们对统筹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本认识逻辑是:
-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以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为依据,以国土综合整治为平台,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综合采取工程、生物、农艺等多种措施,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大战略重点支撑区、生态问题突出区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在城市化地区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乡村地区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在矿产集中开发区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在海域海岛海岸带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形成点、线、面、网相结合的工程布局,推进国土空间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进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面对统一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历史重任,应当着眼国土空间,大力推进以土地要素为特定对象的土地整治,向面向区域空间的国土综合整治转型发展。总体上看,从土地整治到国土综合整治的变化,可以归纳为以下八方面:
-
指导思想。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和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切实贯彻到国土综合整治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
实施范围。从相对分散、独立、单一类型的土地整治项目,到更强调区域综合性,推动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整治。国土综合整治还要解决好跨区域、跨流域生态安全问题,做好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整治修复。 -
整治对象。要把山水林田湖草等各要素作为相互依存、有机联系、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生命整体,全面贯彻“生命共同体”理念,从对土地这一特定要素的整治,向区域内国土空间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综合整治转变。 -
目标内涵。更注重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国土空间品质,把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更强调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和文化内涵。 -
方法路径。从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转变,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对国土空间全要素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更强调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 -
整治措施。破除“工程思维”,把“多措并举”落到实处。相较于土地整治工程体系,更强调把生物措施、农艺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起来,还要用技术手段解决自然恢复为主的问题,使得自然恢复能做到投入产出最低。 -
实施模式。国土综合整治是土地整治的高级形态,需要结合新理念、新目标,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对象、不同类型的综合整治,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完善整治模式。这种模式应当具有多样化、创新性、实用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的特征,才能保障国土综合整治顺利实施。 -
政策机制。在政策上要改变“单打一”的局面,打通政策、创新机制,坚持多功能定位、多元化投入、多样化实施。特别是要解决好资金保障问题,以财政资金为引导,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
(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视频征集活动开始了!欢迎各位读者朋友踊跃投稿!
我们将在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官方微博、微信、今日头条号、大屏等平台上开设专栏,在9月30日前随时刊发收到作品中的优秀短视频。
投稿时间为:即日起至9月30日。
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拍摄内容:在视频中寄语祝福新中国成立70年。视频中要介绍自己或介绍工作、拍摄地点和正在做的事情。并在视频结尾前加一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可以多提供相应视频素材,如展示工作场景的镜头,只要够紧凑、有趣或有故事。请同步提供视频相关文字。敬请留下联系方式。
期待你们的参与!
自然资源报刊征订进行中!
全年均可订阅~
2019年1月1日起,《中国自然资源报》支持智能手机端同步原版阅读,当期报纸当天看,往期报纸即翻即览,价值文章随手评论、收藏、转发,附赠百余种期刊杂志、有声读物,读报互动积分有机会兑换神秘礼品哦……请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2,全年定价456元。
2019年度《自然资源通讯》《中国土地》《中国不动产》杂志为自办发行,订阅详情见杂志内页“征订启事”,或致电:010-68047627/010-68047643索取订单。
欢迎自然资源系统负责新闻宣传的朋友加入

申请时请备注“单位+姓名”,核实后入群
欢迎自然资源企业的读者朋友加入

申请时请备注“单位+姓名”,核实后入群
本期编辑:赵志坤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在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自然资源报):【探讨】生态修复是国土整治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