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供给和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但总体来看,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管理仍面临结构失调、布局失衡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城市土地利用的新特点,提升城市土地供给质量和配置效率已成为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1
基于节约优先战略的
城市用地政策创新
统筹供应政策,分类推进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完善建设用地准入制度。实施有禁有限、有保有压的供地政策,根据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适时调整和发布新的《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严格土地准入条件。
完善市场机制,促进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一是完善工业用地出让政策。根据产业成长周期设定合理的出让年期,使产业用地的出让年限符合产业周期发展的内在需要;二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分别对鼓励、限制的产业实行差别化地价政策,实行产业类型、用地定额、建筑容积率与地价相挂钩;三是稳妥推进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用地有偿使用。
创新再开发模式,助推城市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升级。鼓励原国有土地使用权人自行对其使用的国有建设用地进行改造开发。对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利用原有存量土地和房产兴办研发设计、仓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在不改变用地主体、不进行重新开发建设等前提下,土地用途仍可视为工业用地,暂不调整或征收出让金等土地有偿使用标准和费用。
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对节约集约用地的考核评价,注重状态与过程的监测。从开发强度、人口密度、地均产出、地均投资等指标入手,加强日常监测,建立起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考核评价体系,深化评价结果的应用。同时,建立起计划指标投放、农用地转征、土地供应、开发利用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土地的供给效率。(来源:中国土地)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基于节约优先战略的城市土地利用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