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408研究小组 | 重塑城市:对话21世纪的城市挑战和策略(下)

408研究小组 | 重塑城市:对话21世纪的城市挑战和策略(下)

408研究小组 | 重塑城市:对话21世纪的城市挑战和策略(下)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联合Speedwell Foundation共同推出“重新设计城市”系列讲座(REDESIGNING CITIES:The Speedwell Foundation Talks at Georgia Tech),旨在通过邀请美国重要的城市工作者进行演讲和对话,来探讨应对二十一世纪城市问题挑战的策略。该系列讲座涵盖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社会公平(equity,)、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过时的基础设施(outdated infrastructure)、颠覆性技术(disruptive technologies)和资金(money)六大主题。

408研究小组 | 重塑城市:对话21世纪的城市挑战和策略(下)

【Redesigning Cities第一季主题讲座】


作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在读研究生,我有幸于去年八月前往美国佐治亚理工建筑学院攻读城市设计的双学位项目,并作为研究助理(Research Assistant)协助Ellen教授举办该系列讲座。通过分享该系列讲座内容,我们希望给大家一些思考与启发。


该系列现已完成第一年度的六期讲座,并该计划持续推出,欢迎大家访问Redesigning Cities系列网站获取更多信息。本次推送为大家继续呈现后三期主题的精彩内容,欢迎大家观看完整的讲座视频。想了解前三期话题的朋友可以点击这里查阅上半期推送。


4

系列四:在合作经济时代重新设计城市

EPISODE FOUR:Redesigning Cities for the Collaborative Economy

主题词:资金(money)


世界已经进入共享时代。无所不在的共享经济不仅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也势必会影响未来城市空间的变革。以发端于美国的爱彼迎(Airbnb)、优步(Uber)、来福车(Lyft)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在当下的住房与出行困境中发现机遇,发展出全新的理念和业务,又反向作用于城市空间的定义和组成,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居住和出行的形式。近年中国随着互联网产业爆发式的发展,共享经济更是延伸到了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

共享租车公司ZipCar的联合创始人Robin Chase和前华盛顿、芝加哥交通专员Gabe Klein就这一话题产生了观点的交锋。Robin指出共享经济的本质是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平台配置来捕获过剩的资源产能。例如顺风车业务就是交换和利用了原本闲置的汽车后座资源。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小觑。诸如道路、公园等这样的城市公共空间,当有人试图捕获它们的闲置资源时,共享经济的受益主体应该是谁?是互联网巨鳄还是个体?相对于大公司,政府可能没有专业能力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和运营,但是否有责任对共享经济造成的负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ies)进行控制和监管?

共享时代的另一大隐患是数据隐私。对话中两位演讲嘉宾对数据透明性问题更是针锋相对。Robin还在讲座中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观点:依靠缓慢的政策变化和个人行动,是不可能赶上如气候变化等全球系统性问题恶化的速度的。借助共享平台由下而上地进行城市变革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408研究小组 | 重塑城市:对话21世纪的城市挑战和策略(下)

【芝加哥重新配置街道资源】

408研究小组 | 重塑城市:对话21世纪的城市挑战和策略(下)

【街道改变配置方式以适应未来新型出行模式】

 

系列四讲座视频


5

系列五:重新设计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

EPISODE FIVE:Redesigning Cities Against Climate Change 

主题词: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


Peter Calthorpe是美国著名的规划学者,是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理论的建立者之一。他从三十年前便开始倡导公共交通主导的发展模式(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并践行至今。他的代表作有Urbanism in the Age of Climate Change(《气候变化之际的城市主义》)等,其事务所将其在中国的实践也整理成《TOD在中国 : 面向低碳城市的土地使用与交通规划设计指南》一书出版。

讲座开场,Peter开宗明义地表示演讲会超出主题“气候变化”的范畴。城市主义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气候变化只是其中之一。在城市蔓延(Urban Sprawl)的问题上,针对不同特征的城市——低收入城市(Low-income)、高收入城市(High-income)以及高密度城市(High-density),是否存在着全球普遍意义的最佳实践原则(global best practices)?Peter的回答是肯定的,并提出最佳城市的七项原则:保护(Preserve)、混合(Mix)、连接(Connect)、公共空间(Public Space)、步行/骑行(Walk/Bike)、增强公共交通(Enhance Transit)、 集中(Focus),并认为这些原则均能被量化作为评估城市的指标。他对比了他在重庆和洛杉矶两个不同类型特大城市的项目案例,展示如何在各种类型项目实践中贯彻这些原则。

经过长期实践,他和他的事务所目前开发出基于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的UrbanFootprint软件辅助城市规划与设计。他以旧金山的项目为例展示了这一手段。伴随着科技产业的崛起,旧金山在2005-2015年爆发了住房危机。他通过Urban Footprint对城市各项资源的测算分析,定义出城市中可继续开发的43英里的带状区域,而这些区域通过公交主导的发展模式,可以满足几倍的住房需求。最后通过数据,他说明TOD发展模式在土地消耗、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建筑能耗等方面都能产生巨大的效益。

408研究小组 | 重塑城市:对话21世纪的城市挑战和策略(下)

【三种城市蔓延的类型】

408研究小组 | 重塑城市:对话21世纪的城市挑战和策略(下)

【城市形态的基本要素和关系】


 

【系列五讲座视频】


6

系列六:没有搬迁的士绅化存在吗?

EPISODE SIX: Gentrification without Displacement?

主题词:社会公平(equity)


“士绅化”(Gentrification)问题是老城更新的普遍困境。在城市改头换面的背后,潜藏着地价和租金激增,原住民的置换,低收入人口的边缘化,阶层分裂加剧等社会矛盾。在纽约,曾经被雅各布斯保护下来的格林威治社区(Greenwich Village)和苏荷区(SoHo)却成为城市士绅化的代表,如今被精品社区和高端品牌占据;上海的田子坊、新天地和法租界的道路改造则是我们更熟悉的故事。城市更新的士绅化真的是罪恶且不可避免的吗?

本季的最后一期讲座,是查尔斯顿(Charleston)任期长达40年的前市长、城市设计市长研究学院(Mayors Institute on City Design)的创始人Joseph P. Riley与美国土地战略(Plot Strategies)的首席负责人Jess Zimbabwe与之间的讨论,主要围绕着防止城市住房的士绅化及其所导致居民流离失所的问题展开。Riley以他任职市长期间的实践为例,讲述了保留和增加分布式经济适用房的经验。他格外强调了需要优先考虑城市中的稀缺资源,获得土地产权(注:美国实行私有制土地制度),促进政府投资经济适用房的观点。对话中两位嘉宾就推行经济适用房涉及的市场环境、税收政策、不同尺度的发展策略、历史环境的保护问题都展开了论述,也对老龄人口、种族和阶层分化等特定人群的住房问题发表观点。


408研究小组 | 重塑城市:对话21世纪的城市挑战和策略(下)

【查尔斯顿的典型保障性住房项目】


 

【系列六讲座视频】



行文后记

从六期主题来看,议题紧扣时代发展的趋势——涌现的颠覆性技术对世界运作方式的改变(人工智能、互联物联网),膨胀的资本和社会公平问题的冲撞(公共项目的阻力与策略、城市更新的士绅化倾向),滞后的规划设计迫切而艰难的转型(蔓延又凋敝的城市郊区、大量的过时基础设施)。

面对二十一世纪的城市挑战,当我们提出重塑城市(Redesigning Cities)的概念,我们要重新设计(redesign)的究竟是什么?是改善一个城市公园项目的景观?还是绘制一个城区的TOD项目的蓝图?设计是重要的,它能创造更宜人的空间,改变人们的生活品质;但它也是局限的,受制于现实的资本、制度、技术等。我们希望通过分享该系列讲座,促使设计师们对城市设计产生更深的认识和思辩,获得更多的启发与创意,以在未来的实践中更大地发挥设计的价值。




转眼一年的交换学习生活结束了,我们也都回到上海,回到同济。一年留美学习最难得的收获是在海外的环境与多元的观点碰撞。作为课堂福利,我们很幸运在每一次讲座前都能与讲座嘉宾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也向美国的学者们分享了我们对中美城市对比的感受。佐治亚理工MSUD项目广泛接受建筑、城市、景观等相关专业同学的申请,如果对该项目感兴趣的同学,也欢迎前往项目官网了解更多的信息。

最后和大家分享我们与Peter在课堂上交流的花絮。欢迎点击阅读全文观看课堂视频。


注:插图均来自讲座海报、现场照片及演讲嘉宾幻灯片

图文|Author:段睿妍 (Ruiyan “Ryan” Duan)

校勘|Emendation:马皓星 (Haoxing “Derek” Ma)

视频|Video:黄舒弈 (Shuyi “Archess” Huang)

排版|Layout:许镜心 (Jingxin “Angela” Xu)




本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城市设计研究平台,欢迎来信投稿或推荐内容。如果希望同我们交流,欢迎微信留言或致信tongjicaup@163.com。我们期待探讨。

408研究小组 | 重塑城市:对话21世纪的城市挑战和策略(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环境设计研究):408研究小组 | 重塑城市:对话21世纪的城市挑战和策略(下)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