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主题报告】伍江| 城市“有机更新”及其实现路径


【主题报告】伍江| 城市“有机更新”及其实现路径

主题演讲人:伍江(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本文为现场演讲摘录,未经演讲者本人审阅,详细内容请关注《城市规划学刊》2019年第6期)


中国城市发展到现当今阶段,逐渐从增长式发展走向存量式发展,即更新式发展。城市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城市活力不断被激发的过程就是城市不断更新的过程,城市更新本来就是城市永恒的状态和不变的主题。就城市发展的全生命周期而言,增量型发展阶段是短期的、非常态化的,而存量型发展阶段是长得多的、常态化的。因此,城市改造更新必须尽快进入“正常”轨道,即城市的有机更新轨道。

 

从增量到存量:发展的常态状态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模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型。过去增量式发展存在很多问题,造成“城市病”,增量模式是相对暂时的,而存量模式则更为常态。城市发展建设不能突破底线,土地资源底线、生态宜居底线、历史人文底线、社会的公平正义底线、公共安全底线这五大底线是城市发展的底线,也是城市更新的基础。


城市有机更新的本质就是作为有机体的城市,遵循其发展规律,以更为常态化的代谢与更新进入持续发展的轨迹。一是不断提升城市经济能级,人类社会以经济创造为前提,要激发城市生产力和创造力;二是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城市根本功能是城市中的人所得到的公共服务水平,要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空间品质;三是不断挖掘与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创新与文化繁荣;四是持续保障城市公平正义,化解和消除城市冲突,创造社会和谐;五是持续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城市的安全性、有序性、韧性与可持续性。作为有机体的城市,从爆发式的、手术式的治疗,转变为持续性的、常态化的代谢式更新。

 

常态下的发展模式:城市有机更新


城市有机更新的对象是城市,应该包括城市里面所有的建成环境,而不只是建筑。将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对待,要注重空间上的连接和时间上的渐进。城市有机更新的特征概括为战略性、系统性、多元性和过程性四个类别和层次、类型、过程三个维度。


类型维度方面,从香港南丰纱厂、成都太古里、上海陆家嘴等案例来看,可以分为“旧而新生,新旧共生,新而再生”3个类型。旧而新生,强调尊重城市中的历史部分,通过空间更新、功能更新、产权更新、技术更新,将衰败重新融入到城市发展中,获得新生。新旧共生,强调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可以是建筑、公共空间或设施。新而再生,是指无论是已经新生的历史部分,还是已经完全取代了历史的新建部分,依旧需要不断改变,城市一直处在不断的更新中。


层次维度方面,从荷兰鹿特丹水城区、纽约Domino公园、上海市阜新路更新等案例来看,城市更新具有不同层次,包括辐射性节点和频发性节点两个层次。辐射性节点,更新具有战略性和引导性,往往能带动更广阔区域,多为自上而下的方式。频发性节点,更新具有自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多为城市局部的更新,自下而上的方式为主,具有以小促大的积极改善作用。


过程维度方面,从上海市番禺路222号更新案例来看,城市更新需从制度设计、规划实施到管理运维的全过程的路径才能有效实现。

 

有机更新下的路径思考

城市有机更新包括政策制定、规划设计、实施管理的全过程。政策制定方面,应建立制度性更新推动力、保护已有社会经济结构、重视更新过程中的公平正义。在规划设计方面,应关注城市敏感区、注重对已有空间的活化、传媒介入下的全过程公众参与。实施管理方面,应注重规划实施的持续性、注重对日常运维的保障、开放的更新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


有机更新常态化、持续性注重日常运维、关注城市正义,这都是我们需要做的。作为专业工作者,我们可以做2件事情:一是要建立一个更加完整的信息平台,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数据,二是尽可能在专业界里面达成专业共识,形成城市更新专业规则。


城市更新不应该总是大规模、手术式的大拆大建,也不应该总是一成不变、死气沉沉、一切按照事先规划的效果图式的景象。城市的生命力既表现在战略性的空间布局与建设引领、城市能级的持续提升,也体现在那些微观层面上的积极应对和活力激发,有时更体现在那些非预见性的、自发的更新过程之中。


惟有尊重城市发展演变的规律,亦即城市有机更新的规律,城市的生命力才会愈加旺盛。

 

文字整理:吴虑;   审定:俞静

图片摄影:陆佳元

(特别鸣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二党支部志愿团队)

【主题报告】伍江| 城市“有机更新”及其实现路径本文为《城市规划学刊》原创文章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联系upforum@vip.126.com【主题报告】伍江| 城市“有机更新”及其实现路径

【主题报告】伍江| 城市“有机更新”及其实现路径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官方网站:http://www.upforum.org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upforum@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upforu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刊):【主题报告】伍江| 城市“有机更新”及其实现路径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