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疏堵点、治痛点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创新举措获点赞

深化机构改革一年以来,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便民利企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取得了“办事环节明显减少、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办事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的改革成效,打造了高质量的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南京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南京市营商环境优化。

疏堵点、治痛点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创新举措获点赞

打造改革亮点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最优化”

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重大部署。国家把南京列为全国16个试点地区之一,明确提出要将审批用时压缩至120个工作日。

疏堵点、治痛点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创新举措获点赞

  对照国家要求,南京市结合实际提高标准、自加压力,锁定“864”改革目标,即80个工作日完成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60个工作日内完成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40个工作日内完成带方案出让及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审批。同时,将审批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并确定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完成第一、第二阶段改革任务。

  南京市规划和规划自然资源局坚持以企业获得感为目标,将企业办事的痛点和堵点作为改革的焦点发力,以问题为导向、刀刃向内寻求难题破解路径。

1

“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解决办事痛点

  企业办事,原先需要一个事项一个部门跑,费时费力。改革后,市规划资源局牵头于2018年9月设置了第一、第二阶段综合服务窗口,将原先分散在有关部门的立项、选址意见书、用地许可、土地预审、规划条件、方案审定、规划许可、人防许可、初步设计审查等事项集中在一起。经过各部门系统间的对接,促进资料、信息和服务共建、共享、共用、共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审批协同和数据共享。通过“一个窗口”统一收件、发件、咨询,让数据多跑腿、让企业少跑路,实现企业办事由“跑部门”到“跑事项”的根本转变,彻底消除办事痛点。

疏堵点、治痛点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创新举措获点赞


2

“并联审批”压缩审批时间,打通办事堵点

行政许可法设定的单个许可事项为20个工作日,南京多年前即已承诺压缩至10个工作日。但即便如此,单个事项串联办理的时间累加过长,依然是企业办事的堵点。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根据第一、第二阶段事项特点,按照“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原则制定了《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审批事项办理规则》和《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审批事项办理规则》,将原先的各阶段用时分别从40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和15个工作日,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

疏堵点、治痛点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创新举措获点赞


3

打造改革亮点,“拿地即开工”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加快经营性用地上市速度,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制定出台了新局组建后的第一个规范性文件《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范围内临时建筑审批工作的通知》,对建设项目施工用房、售楼处、堆料仓库等临时建筑的规划审批方式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

  一是临时建筑规划审批采用告知承诺方式。建设单位在签订建设用地出让合同并交付土地出让金首付款后,只要签署一份今后保证按要求申报和施工的承诺书,即可直接领取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二是为需保留的临时建筑明确办理路径。此类临时建筑,若不需保留,建设单位只要在项目最后一次申报规划核实前拆除即可;若想要保留,可通过简单的路径转为“正式”项目,即在符合土地出让条件和规划控制要素的前提下,通过申报规划许可变更的方式,直接换取正式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该政策使得建设单位“拿地即开工”成为现实,大大加快项目建设速度,避免了小建筑、大审批的繁琐程序,获得建设单位的高度评价。

以改革创新为驱动

打造高质量不动产登记“南京模式”

对于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来说,过去一年,是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3550”改革、“不见面审批”改革重要的一年。经过一系列创新举措,部门取得了“办事环节明显减少、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办事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的改革成效,有力地推动了营商环境优化,打造了高质量的不动产登记“南京模式”。

  记者采访中看到,中山路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的服务窗口“玻璃墙”已不见踪影,小小的“拆除”动作,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这项便民举措一经实施便广受市民称赞,这也是是不动产登记中心为民分忧、便民服务、勇于担当一个缩影。据了解,自不动产统一登记实施之初,南京已先后落实20余项惠民实举,让群众省心办、暖心办、随心办。

疏堵点、治痛点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创新举措获点赞


1

一体化深度整合,打造“高效能服务”

  在全国首家建成房产交易与不动产登记一体化服务平台,按照“一次取号、一窗申请、一套材料、一人受理、一键缴费、一网办结、一并快递”的模式,房屋交易、纳税和不动产登记实行一体化办理,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
  通过稳步实施14次提速,目前不动产登记中心已全面推行买卖存量房的转移登记与抵押登记合并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抵押)备案与不动产登记合并办理,目前除疑难复杂及批量申请的业务外,日常高频办理的商品房交易登记、存量房交易登记、抵押权注销登记等10类业务现场办结,“招拍挂”土地首次登记和个人非住宅类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其他一般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内办结。

疏堵点、治痛点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创新举措获点赞


2

大力创新,打造“不见面服务”

  实现商品房交易登记全程“不见面”
  依托“我的南京”APP中的“E办证”不动产登记网上服务平台,按照“外网申请、内网办理、线上缴费、快递送证”的服务模式,商品房交易登记实现“办事群众零跑腿、纸质材料零提交、随时随地手机办”,该模式被国家发改委选为全国政务信息共享典型案例之一向国务院主要领导汇报、被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评为“2018年度江苏省市级不动产登记工作十件有影响的事件”。
  建成“不动产登记+金融”不见面服务体系
  依托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服务系统(银行版),通过信息共享、登记证明电子化、全程网办等措施,面向全市334家银行分支机构和18家小额贷款公司,提供贷前登记信息查询、贷中申请抵押登记及获取电子证明、贷后在押资产权属信息查询和抵押注销的“零跑腿”服务。


3

主动作为,打造“心贴心服务”

  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头等大事来办,今年以来,多项措施的落地不仅让市民事情办的快,心里更觉得暖。

01

南京市规划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在已开设96510不动产登记统一咨询专线的基础上,在全省首家制定出台《96510南京市咨询电话操作手册》,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无障碍的咨询引导服务,真正做到打开“惠民窗”;

02

依法依规精简申请材料,并推行共性申请材料备案服务,对于需多次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的企业,营业执照、金融许可证、企业更名文件等共性申请材料予以备案后不再重复收取;

03

办理非公证继承、受遗赠不动产登记过程中,对于群众确实难以提供的材料可以书面承诺方式替代;

04

严格兑现“不限时、不限号、不服务好当天最后一位市民绝不下班”的社会承诺,主要不动产登记大厅实行工作日午间值班不间断服务、周六正常服务(法定节假日除外);

05

开辟面向军人、老幼病残孕、重点项目、实体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绿色通道,组织开展“不动产登记企业服务月”活动,进企业、宣政策、送服务、听建议,为企业排忧解难。

(来源:中宏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疏堵点、治痛点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创新举措获点赞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