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机构改革一年以来,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便民利企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取得了“办事环节明显减少、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办事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的改革成效,打造了高质量的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南京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南京市营商环境优化。
打造改革亮点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最优化”
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重大部署。国家把南京列为全国16个试点地区之一,明确提出要将审批用时压缩至120个工作日。
对照国家要求,南京市结合实际提高标准、自加压力,锁定“864”改革目标,即80个工作日完成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60个工作日内完成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40个工作日内完成带方案出让及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审批。同时,将审批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并确定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完成第一、第二阶段改革任务。
南京市规划和规划自然资源局坚持以企业获得感为目标,将企业办事的痛点和堵点作为改革的焦点发力,以问题为导向、刀刃向内寻求难题破解路径。
1
“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解决办事痛点
企业办事,原先需要一个事项一个部门跑,费时费力。改革后,市规划资源局牵头于2018年9月设置了第一、第二阶段综合服务窗口,将原先分散在有关部门的立项、选址意见书、用地许可、土地预审、规划条件、方案审定、规划许可、人防许可、初步设计审查等事项集中在一起。经过各部门系统间的对接,促进资料、信息和服务共建、共享、共用、共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审批协同和数据共享。通过“一个窗口”统一收件、发件、咨询,让数据多跑腿、让企业少跑路,实现企业办事由“跑部门”到“跑事项”的根本转变,彻底消除办事痛点。
2
“并联审批”压缩审批时间,打通办事堵点
3
打造改革亮点,“拿地即开工”
一是临时建筑规划审批采用告知承诺方式。建设单位在签订建设用地出让合同并交付土地出让金首付款后,只要签署一份今后保证按要求申报和施工的承诺书,即可直接领取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二是为需保留的临时建筑明确办理路径。此类临时建筑,若不需保留,建设单位只要在项目最后一次申报规划核实前拆除即可;若想要保留,可通过简单的路径转为“正式”项目,即在符合土地出让条件和规划控制要素的前提下,通过申报规划许可变更的方式,直接换取正式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该政策使得建设单位“拿地即开工”成为现实,大大加快项目建设速度,避免了小建筑、大审批的繁琐程序,获得建设单位的高度评价。
以改革创新为驱动
打造高质量不动产登记“南京模式”
对于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来说,过去一年,是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3550”改革、“不见面审批”改革重要的一年。经过一系列创新举措,部门取得了“办事环节明显减少、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办事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的改革成效,有力地推动了营商环境优化,打造了高质量的不动产登记“南京模式”。
1
一体化深度整合,打造“高效能服务”
2
大力创新,打造“不见面服务”
3
主动作为,打造“心贴心服务”
01
02
03
04
05
(来源:中宏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疏堵点、治痛点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创新举措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