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管理》杂志创刊
迎新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文博界学术期刊百花园再添新丁。经过近半年的筹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博物馆管理》创刊号于2019年底正式与读者见面。
《博物馆管理》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刊,季刊,16开,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0-1654/G2。创刊号内容包括了寄语、创刊词、特约稿、博物馆发展趋势、展览管理、观众管理、会议综述等多个栏目和丰富的内容。作为2019年唯一一期,《博物馆管理》创刊号的出炉为致力于新时代中国博物馆运营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研究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铺就了美好的愿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管理》创刊号上不仅刊登有于2019年11月初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首届“中国博物馆五十人论坛”会议综述,“特约稿”栏目中还刊登了四位博物馆管理和研究领域名家的论文,以回应时代关切,就柔性智库建设和博物馆管理创新、功能拓展、智慧化建设、新技术应用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博物馆管理》办刊宗旨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刊载博物馆管理研究领域相关理论和技术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技术传播,提高博物馆管理水平,服务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内容范围包括:博物馆理论前沿,涉及博物馆功能、文博政策、博物馆发展趋势等;博物馆管理实践,涉及库房管理、藏品管理、展览管理、安全管理、观众管理、传播管理、设备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经营管理、博物馆动态等。针对博物馆领域热点问题,刊物不定期组织专题研究,邀请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专业解读和学术探讨。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博物馆同行赐稿和订购。
《博物馆管理》订购电话:010-65119510
创刊词
我们为什么要创办《博物馆管理》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王春法
习近平总书记一向高度重视文博工作,突出强调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下,我国博物馆事业出现空前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2018年底登记备案博物馆达到5354家,年办展览2.6万个,教育活动近26万次,观众总量11.26亿人次。博物馆成为最大的校外教育体系,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博物馆界长期以来普遍重视文物考古和史论研究,对博物馆理论特别是运维管理缺乏深入思考,成为博物馆学研究的一大短板。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大幅度提升的时代背景下,运营模式变化、展览结构优化、展陈手段提升、信息技术应用、公众形象塑造、文创产品开发等都成为影响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因素,博物馆运维管理既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也拥有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更有效地运维管理博物馆,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要,成为广大博物馆从业人员和研究者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亟需通过实践经验的提炼总结和学术问题的深入探讨为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是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创办《博物馆管理》杂志,就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适应新时代博物馆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行业头雁作用、加强博物馆学科建设、为博物馆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的重要举措。从栏目设置看,作为面向广大文博界同仁的学术交流平台,《博物馆管理》既有关于博物馆功能定位、文化角色、发展趋势等理论探索,也有政策动向、库房管理、藏品管理、展览管理、安全管理、观众管理、传播管理、设备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文创管理等实践研究,确实有着巨大的成长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博物馆的类型形态越来越丰富多样,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跨业态的发展趋势越来越突出,需要研究探讨的新问题新挑战也会越来越多。作为全国文博人共同的学术交流园地,只要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始终坚持为文博人服务的理念,始终坚持立足行业发展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将《博物馆管理》办成一份专业特色鲜明、质量水平上乘、理论思考深入、业务指导精准的高水平博物馆管理期刊,为活跃学术氛围、提升学术品质、激发学术创新、培养学术人才,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创刊号目录
寄语 刘玉珠
创刊词 王春法
特约稿
打造新时代博物馆新型智库 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王春法
以“智慧科技馆”建设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可持续发展 殷皓
生产与共享:构建博物馆知识管理体系 宋向光
当代博物馆展览建设的质量保障系统:以形成中评估为中心 严建强
博物馆发展趋势
博物馆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机理、动力与路径 刘阳
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定制化理念、模式及实现路径 贺存定
展览管理
沉浸体验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探索 王开
浅述“汉世雄风:纪念满城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特展”内容设计 王辉
观众管理
器物生产与记忆建构:博物馆人类学视域中的观众 潘宝
山东省内博物馆观众网络反馈分析:以携程旅行网、大众点评网为例 陈淑卿
会议综述
“中国博物馆五十人论坛”综述 翁淮南 罗蓁蓁
征稿启事
《博物馆管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2019年7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刊,季刊,16开,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0-1654/G2。
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刊载博物馆管理研究领域相关理论和技术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技术传播,提高博物馆管理水平,服务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内容范围:博物馆理论前沿,涉及博物馆功能、文博政策、博物馆发展趋势等;博物馆管理实践,涉及库房管理、藏品管理、展览管理、安全管理、观众管理、传播管理、设备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经营管理、博物馆动态等。针对博物馆领域热点问题,刊物不定期组织专题研究,邀请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专业解读和学术探讨。
本刊现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博物馆同行公开征稿。
来稿要求:
1. 稿件一般不超过12000字。文前附400字以内的中文、英文内容提要,关键词2-5个。
2. 稿件文字、标点、年代、数字等书写方式均以国家有关规定为准
3. 图片要求清晰,注明名称、出处及其在文章中的位置。
4. 本刊处理稿件以3个月为限,如逾期未接到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稿件及图片不退,请自留底稿和底片。
5. 来稿请务必写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电子邮箱等信息。
6. 来稿请附独创性声明,即来稿为作者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未公开发表;文中所有引用部分,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如发生侵犯他人著作权问题,由作者负责。
7. 本刊、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及本刊授权的出版物、电子媒体,享有稿件使用权。
8. 本刊有权对采用稿件进行删节、修改。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声明。
来稿请发送电子邮件或寄纸本稿件及光盘。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中国国家博物馆《博物馆管理》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006
电话号码:010 – 65119503 65119505
电子信箱:bwggl@chnmuseum.cn

美术遗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美术遗产):征稿通知丨《博物馆管理》杂志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