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9期】


叙言
这话不是我说的。2015年”第一届古村大会”上,袁家村的掌门人郭占武自己说的。他说这个古村大会,是农民的大会,可是台下没有一个农民,没有农民的大会与村有关系吗?我是农民,我才是专家(大概这个意思,记不清了)。全场鼓掌。自信与没水分的讲话我认为这就是专家,中国乡村振兴的专家。
张栋平先生著书《郭占武的乡村振兴方法论》,难得,值得一写,此文作叙。袁家村在乡村振兴中,方向对,路子正、像农村,固农安邦,村庄稳定、自治得法,三产一体、农旅相映、传统与当代结合、未来中国的现代农业,这就是方向,是“一号文件”的再现,“袁家村”是真正解读了中央“一号文件”,是这个时代的旗帜。
1
袁家村没违大忌

100年前,中国乡村就没有规划设计,没有有机论证标准。没有像选美国总统一样选村干部,不可能说农民养猪属于污染,不可能把粪便(有机肥)用管道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可能把村里的土地租卖到村庄(家族)之外,不可能在一个村(大家族)中派几个后妈后爸“第一书记”来管理村庄,村中不可能没有宗祠、中堂、寺庙、小学……
这些不适合的事,农民不欢迎的事,违背农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法规,在袁家村没有发生。正因为没有,郭占武一定是专家。只是这个专家城市精英不认同。确实,今天的乡村建设专家只能由城市人认定。专家要职称、论文,文凭,重点学术刊物上发表,要完成国家大型课题,这些郭占武没有。正因为没有,他才成为中国第一流专家,这话是我说的。
近十年我参加无数次全国性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振兴专家会议,99%的高峰论坛,没有农民参加,偶尔也是找一 、二个村干部刷刷脸罢了,站个台罢了。村干部的每一次发言都会引起哄堂大笑,这就是中国乡村振兴很悲哀的现状。
讨论农民土地,村干部不能参与;评审村庄规划设计,农民不能参加;研究有机产品论证,农民不能参与;召开乡村治理会议,村干部不能参加等。因为他们不是专家,奇怪吧。讨论你家的问题,请别人来研究。给你家装修,与别人家主人商量,这很奇葩吧?这是今天乡村振兴中最常见的事情,关键还合法合理合规。
这些不靠谱的事袁家村没有发生,这就是袁家村成功的内因。郭占武没有犯乡村振兴中最低级错误。
2
为何说郭占武是专家

图片选自网络
把事做成了就是专家,又成为大家学习参观点,又成为一个时代的标杆,这肯定是超一流专家。今天中国乡村振兴专家90%的没有成功案例,也没有失败案例,更不做深入调研。啥都没有,却常常为会议与论坛上的解读文件做报告,乡村振兴就是这批人给废了。袁家村郭占武厉害,自成一派,以”胡想大学”俗视今天的乡村振兴的做法。
1.袁家村从策划、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他是操盘手,自己自称是全息设计师,他认为这些不能用专业来分开。设计、规划、室内、景观、施工、预算、招投标是一件事,分开了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对乡村来说是扯蛋,是糟蹋钱,是对农村不尊重,对国家不负责。
袁家村的成功,其方法与路径在证明今天乡村振兴方向偏了,乡村不可能各自专业独立思考,更不可能让一些没做过生意,不懂农业的领导与专家来设计乡村产业与运营,还称“顶层设计”。郭占武自信是专家,确保了不走捷径,不能弯道超车,不走歪门邪道。我在乡村听到很多村干部说“今天很多专家学者都是乡村振兴的邪教专家”,我听了笑残了。
2.袁家村经济模式。袁家村走的是集体经济,经济形式有基本股、混合股、交叉股、调节股、限制股。其中首尾(基本股与限制股)两条是核心,是中央说的“初心”。没有了“初心”做乡村振兴还有意义吗?能做成吗?这一点郭书记想明白了。
其一、基本股。为盘活闲置资产,又便于把农户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联结,集体保留38%,其余62%量化到户,每户20万元,每股年分红4万元;其二、限制股。在合作社入股过程中,全民参与、入股自愿、钱少先入,钱多少入,照顾小户、限制大户。股份少的可以得到较高的分红,股份超过限额的分红就会相应比例的减少。袁家村的股份合作以产权共有为核心,大大提高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了集体与农户利益的均衡发展。
郭占武从来不把外来资本作为乡村主体,外来资本趋利,追求短利,与村民竞争。可是又需要外来资本、经验、市场、人才,如何控制与村民利益的平衡,这是村干部的能力,这种不仅仅是制度与法规,更多的是爱与品德,这是超越市场经济的一种文化,城市人永远读不懂。
这一点正好与今天存在的普遍做法相反。招商引资,招大财团,几乎是在引狼入室。十几年的乡村建设,现状惨不忍睹,只靠吹牛与欺下瞒上在做“中国梦”。
体制与考核决定了某些官员只考虑短期政绩,只考虑老板与企业的利益与感受,很难顾及到农民感情与利益。我把这种招商称为“小姐思维”,是靠吃软饭的人才会做的事,关中汉子不会做这种事。
郭占武属于乡贤,他不是干一两年,从其父亲开始,包括他们列祖列宗在内,都在做一件事,就是安居乐业,光宗耀祖。这种境界与品德,专家与城市人会有吗?能理解吗?他们很难理解“乡贤”,贤是有品德与圣人的意思。
郭占武清晰地认识到袁家村不是在旅游,旅游是一个过程,未来要做的是农业、农民生活方式、三产融合、农民文化的现代农业,助力袁家村的成功,“袁家村”三个字的品牌可能是现代农业的代名词,是中国城乡之中的“文化精神”。今天城市精英们讲的现代农业根本不成立,越走路越窄,是对自然、生态、文化、道德、生育的伤害,无视农耕文明与国家性格,是作死型的现代农业,今天城市人”谈食色变”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大棚、智慧、无土农业、标准化生产、转基因、农药化肥等形成了以市场利用为核心的农业,这是生意,已远离了农业的本源,错误的利用现代技术。这些对人是有害的,是伪有机标准。这些农产品,农民不敢吃,城市人也害怕。农民说得最多的话是”吃了,不生孩子”。农民家有的有两块菜地,一块用传统种植,精耕细作,自己吃。一块用于销售,给城市人吃的,城市人有文化,爱吃有农药化肥的农产品。有绿色标准论证,有专家认定。城市人只信科学不信常识。
著名的科学家钟南山大声疾呼:如此下去,残留农药不控制,再过50年中国人将生不出孩子了!农民都知道,城市人不知道,精英们也不知道。
钟南山院士的话你也不信?有点作死了。
3
一句顶一万句

我去过袁家村,袁家村的农民与商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说话算数。说话不算数、假话、套话、形式主义,已成为今天标配,小康与振兴在乡村口号标语遍地。这一点袁家村做得好,道德,传统,温度,孝道,毛主席思想等融入到”明理堂”。只有农民参与,乡村才能振兴,只有村干部有信心,有责任,袁家村才能有希望。郭占武的心里守护着公平、公正、底线。发展小户,限制大户,有小才会有大,有慢才会有快。让老板赚钱不算本事,让农民赚钱才是英雄。这个过程郭占武常说:他有100次机会犯错误,犯一次错误就没有今天的袁家村。假话,套话,废话,怎么可能有今天的袁家村?怎么可能一句顶一万句呢?
4
农民主体,农业之本

从2005年新农村建设到今天,每个文件都说要尊重农民主体,纵观近几十年乡村的结果,文件与官员说的”农民主体”袁家村做到了。
1.袁家村的财富是大家的。这一点与城市相反,公司的钱归个人所有。城市企业家一有钱,就上市,就上福布斯排行榜,什么首富、政协委员、亿万身家、人民代表全都有了。中国的”百强村”,没有一个村干部上福布斯排行榜。在袁家村看到村干部是如何面对财富的,仅凭这一点,村干部的境界远远比城市企业家的品德高上一筹。
2.农民主体分三个层次
(1)尊重村民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发扬艰苦奋斗,劳有所获,农民精神,集体经济建设的四轮趋动,从简单粗放的传统农业转型到现代农业,让农业成为袁家村人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表演。
(2)以熟人社会、道治、法制、自治融合下的乡村治理模式在袁家村中渐渐形成。发挥老人、党员、宗祠、宗法的作用,让优秀的民俗与品德,非遗与传统,成为今天市场经济中的新增长点,这种经济对城市来说具有持久性。
(3)郭占武在告诉城市精英与专家,真正的农业特点是:传统农业就是传统文化,精耕细作就是生态与有机标准。一、二、三产不能分离,分离了就是城市经济。在农村说产业不成立,乡村、生活就是产业。
村是什么样,凡是中国人都知道一二。什么是传统村落,今天的规划设计、专家、教授与领导来说说得头头是道,可是怎么一到建设村庄,设计村落,或者修复村庄时“乡愁”的感觉就风马牛不相及。
乡村有标配,袁家村控制的不错。比如一个孩子长大,标配就是有一个温暖的家庭,有父母,爷爷奶奶,弟弟妹妹,要上学,要劳动,要尊师重道,要亲近自然,要知廉耻远恶习。乡村也是如此,除了基础设施建设,还有软件、文化、村规民约、民俗与道义,乡村治理等等,文化与精神是乡村标配之首,这也是东方文明的特征。
5
给袁家村的建议

1.“铁打的银盘,流水的兵”,只要守住袁家村,水流多流少无所谓,不会伤筋动骨,守护好根据地非常重要。
2.袁家村是重资产,余下的做轻资产,品牌、信誉、诚信、袁家村品牌等。重温度与农道,轻金融与市场,如何把村与乡愁做成产品,把农民的生活方式做成旅游,这是城市人与企业做不到的。
3.多就是少,小就是大。细节决定成败,今天的袁家村的细节感觉有点力不从心。有点偏园林、景区,设计感越来越重。不像农村,什么也没有了。越像农村,袁家村越有价值。越近商业越像企业,寿命越短。
4.袁家村如果未来出问题,就出在人才与管理。乡村是道德与熟人社会运行模式,而城市是法律与契约精神的关系。跨出了袁家村,郭占武的优势会大大减少,风险也跟随而来。
5. 袁家村应该慢一点,中国的企业绝大多数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钱”这个字由金币与两把匕首组成的。堕落,是指的金子与银子,太重了。所以钱与风险一直相伴。这同样也是规律,高处不胜寒。
后来者居上,诚信、食品安全、田园综合体、像农村与乡愁大家都能学会,也一定会比袁家村更好。未来袁家村的优势在哪里?郭占武肯定想得比我多,压力比任何人都大。

真正拯救乡村,振兴乡村的人不可能是城市精英与专家,而是来自乡村中的乡贤们,如陈永贵、郭凤莲、吴仁保,王宏斌、雷金河、周宝生、闵洪艳,何允辉、胡静、郭占武等。乡村干部不会犯原则性问题,就像袁家村,不会犯一些低级错误。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打开乡村这把锁的只有村干部,尤其是乡贤,郭占武就是其中之一。

北京绿十字
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绿十字):我是专家·郭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