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工业文化遗产
大港油田港5井

项目位置:天津市滨海新区
核心物项:港5井;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时期用过的钻头及工具箱、管钳和样桶;港5井的岩芯;历史档案
大港油田开发建设始于1964年1月,是继大庆、胜利之后新中国自主开发的第三个油气田。它位于中国华北地区,东临渤海,西接冀中平原,东南与山东毗邻,北至津唐交界处,地跨津、冀、鲁25个区、市、县,其大港探区已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和24个开发区。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

大港油田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负责大港油田的勘探、生产、加工、运输等工作,油田总部位于国家“十一五”重点开发开放建设区——天津市滨海新区。

中国石油 大港油田分公司
大港油田港5井则是大港油田的发现井、功勋井。该井于1964年11月17日开钻,12月20日喜喷高产油气流,它证实了大港构造高压油气层的存在,验证了“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同志对于环渤海湾地区有广阔找油前景的预测。

1957年6月,李四光,杭州飞来峰
作为发现井,港5井不仅见证了大港油田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传承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更承载了大港石油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铮铮誓言和“建设大油田”的光荣与梦想。在大港油田的基础上,后来陆续诞生了华北油田、渤海油田、冀东油田。
开滦赵各庄矿

洋房子是晚清末年,清政府大量实施洋务运动而兴办开平矿务局时,为英国官方买办兴建的独具特色的建筑。图上的10号洋房就是其中之一。图片来源于中国新闻网。
项目位置: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
核心物项:1、2、3、4号井井架;1号井绞车房及内部绞车设备;建矿初期使用的工具及工牌;9、10号洋房子;图纸
赵各庄矿的历史要从开滦集团的前身——开滦矿务总局讲起。1906年,实业家周学熙受袁世凯委派,筹办滦州官矿,并以西法建设了14处矿井,其中就包括赵各庄矿。

周学熙
1912年6月,英资“开平矿务有限公司”与“北洋滦州官矿有限公司”签订合同,联合设立中外合办的“开滦矿务总局”。赵各庄矿就此并入开滦矿务总局。1999年开滦矿务总局改制,更名为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赵各庄矿业公司成为集团公司下属的一个子公司。


开滦煤矿在中国国内首次使用大型机械化方式挖掘,成为当时名闻遐迩的“中国第一佳矿”
长达百年的漫长岁月里,赵各庄矿的广大职工为我国的生产劳动与革命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赵各庄矿是1922年开滦五矿大罢工的重要参与矿之一,也是1938年第二次开滦五矿大罢工的发起地,期间涌现出著名抗日英雄节振国。全国先进模范代表李长振、侯占友等均出自该矿。

开滦五矿大罢工纪念雕塑

节振国雕像
赵各庄矿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条件变化较大。从1970年开始,赵各庄矿结合急倾斜区煤层赋存特点,首次试用并向全国推广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1983年,赵各庄矿创造的双沟掩护支架采煤方法获煤炭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开滦赵各庄矿对于研究中国煤炭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变革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在百余年历史进程中,它也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红色记忆,至今仍保留着一批珍贵的煤矿生产遗迹和红色记忆史料,为企业转型发展,走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提供了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工业文化遗产):【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大港油田港5井 & 开滦赵各庄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