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建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发布2020年第3号公告,公布获得2019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的131个项目。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喜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这是本次华夏奖17个一等奖之一,也是华夏奖自2002年设立以来广州市第7次摘获一等奖。
华夏奖是原建设部科技进步奖,2002年度改设为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承办,旨在促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表彰和鼓励为技术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和组织。
主要内容及创新特色:
本项目汇聚了包括通信、电力、给水、排水、燃气等十大类、覆盖全广州 7434 平方公里地下管线的时空数据和对外服务记录数据(总记录达千万级);实时接入了200多个中高压燃气监测终端的数据;搭建了全广州约 8.6万公里地下管线二三维数据、7434平方公里的三维地形地貌模型和建筑物体量模型、1800多平方公里的精细倾斜摄影模型、1000多平方公里的地下空间设施三维模型、30万个钻孔200 万个地层数据的全空间信息模型库;形成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地上与地下数据、地理时空数据与实时感知大数据一体化的地下管线大数据中心。
本项目基于Geomesa时空索引降维和Geowave并行空间计算技术,开发了面向地下管线规划、报建、审批、施工、竣工、归档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地下管线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百万级、千万级、亿级地下管线数据的秒级浏览、查询、统计、分析与应用等;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燃气仿真水力计算方法,研发了燃气管线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为燃气管线的气源调度、事故管理、漏气判定、堵塞判定、用气预测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提出并研发了配水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及装置,实现了给排水管网泄漏监测与预警的落地应用;国内首创管线开挖会签应用模式,面向广州市100多家管线部门单位,辅助城市道路开挖前管线挖断事故的隐患排查,有效减少了管线挖断事故的发生。




交通基础设施综合开发利用分类模式图
三是探索面向实施的交通基础设施综合开发顶层制度设计与针对性规范指引;本次规划改良审批环节,“缝合”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与城市规划,打破了部门的割裂,形成了从政府到部门,从行政到技术的整体共识,促进了同步规划、同步选址、同步设计、一体化建设。


项目促进了广州72个城市轨道综合体的规划建设
及高快速路立交的存量用地盘活与综合开发利用

主要内容及创新特色:
本研究在深入认识棕地的概念内涵和梳理国家到地方层面的管控现状问题与根源的基础上,以“协同联动”为目标,构建了基于棕地再开发环境风险的规划管控策略与机制,并从以下方面取得创新:
1、从孤立管理到联动管控,前瞻性建立规划与环境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流程机制,搭建部门联动、跨界治理的桥梁,改变长期以来环境管控处于规划末端的地位,填补国内研究空白。
2、从单要素管理到全流程管控,系统构建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实施的全生命周期的管控体系,落实对棕地再开发环境风险的全方位、高效率、零死角监管。
环境与规划全流程管控程序示意图
3、从个案式管理到常态化管控,通过参与地方法规和政策文件起草工作,引领顶层制度和地方机制的健全完善,支撑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4、从理论构建到实证检验,将联动管控机制运用到多个棕地再开发的实践中,提出规划功能与治理目标、用地布局与治理范围、改造模式与修复方法、开发时序与修复周期等四个匹配的技术策略,科学保障研究成果的示范性和可推广性。


项目提出的“空-谱”先验条件随机场模型SSPCRF模型算法流程图
资料提供:GZPI地理信息中心、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所、规划设计一所、区域规划设计所、测绘新技术应用研究所
技术审核:丘广新、方正兴、杨玉奎
编辑及版式:GZPI办公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华夏奖名单出炉,院喜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