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华夏奖名单出炉,院喜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华夏奖名单出炉,院喜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日,住建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发布2020年第3号公告,公布获得2019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的131个项目。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喜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这是本次华夏奖17个一等奖之一,也是华夏奖自2002年设立以来广州市第7次摘获一等奖。 


华夏奖是原建设部科技进步奖,2002年度改设为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承办,旨在促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表彰和鼓励为技术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和组织。 





华夏奖名单出炉,院喜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城市地下管线智能化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项目完成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广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 


主要内容及创新特色:

本项目汇聚了包括通信、电力、给水、排水、燃气等十大类、覆盖全广州 7434 平方公里地下管线的时空数据和对外服务记录数据(总记录达千万级);实时接入了200多个中高压燃气监测终端的数据;搭建了全广州约 8.6万公里地下管线二三维数据、7434平方公里的三维地形地貌模型和建筑物体量模型、1800多平方公里的精细倾斜摄影模型、1000多平方公里的地下空间设施三维模型、30万个钻孔200 万个地层数据的全空间信息模型库;形成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地上与地下数据、地理时空数据与实时感知大数据一体化的地下管线大数据中心。

本项目基于Geomesa时空索引降维和Geowave并行空间计算技术,开发了面向地下管线规划、报建、审批、施工、竣工、归档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地下管线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百万级、千万级、亿级地下管线数据的秒级浏览、查询、统计、分析与应用等;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燃气仿真水力计算方法,研发了燃气管线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为燃气管线的气源调度、事故管理、漏气判定、堵塞判定、用气预测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提出并研发了配水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及装置,实现了给排水管网泄漏监测与预警的落地应用;国内首创管线开挖会签应用模式,面向广州市100多家管线部门单位,辅助城市道路开挖前管线挖断事故的隐患排查,有效减少了管线挖断事故的发生。 

华夏奖名单出炉,院喜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地下管线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






华夏奖名单出炉,院喜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广州市城市道路全要素设计手册
项目完成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主要内容及创新特色:
道路作为城市中最大的公共空间系统,是城市公共生活的主要”舞台”。过去几十年,广州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城市道路还停留在传统以车行为导向的粗放水平。本项目在传统道路设计模式基础上融入规划、交通、市政、景观、建筑等多专业要素,借助国际经验,结合广州城市特点,实现城市道路建设理念从“面向车”到“面向人”、从“控红线”到“控空间”的根本性转变。
华夏奖名单出炉,院喜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道路变截面改造——内缩停车
《手册》从整合与提高现行技术标准入手,构建“类型-模块-要素”三层次设计体系,根据道路的不同的功能、几何构成和设施类型,融入功能化设计方法,体现道路设计方面的历史经验与前沿探索,对道路空间进行分区模块化设计。
同时,通过择优原则对6大系统90项道路要素,梳理、整合现行规范和行业标准,从设计要点、材料选择、品质控制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要求和导引,提高设计标准、给出推荐样式与参考案例。旨在为广州精细化、品质化的城市道路建设提供技术工具箱,在广州市城市建设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华夏奖名单出炉,院喜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华夏奖名单出炉,院喜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多杆改造案例






华夏奖名单出炉,院喜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广州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项目完成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内容及创新特色:
本项目以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沿线城市客流支撑交通运营、复合开发反哺交通建设、优化城市空间等为目标,研究内容包括:开展综合开发利用 “双评估”模型应用分析,划分市域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综合利用策略分区,分层次分类制定TOD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制定交通引导城市高品质空间的规划策略,提出适应广州实际的交通场站综合体开发模式与一体化设计导则。

华夏奖名单出炉,院喜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交通基础设施综合开发利用分类模式图

本项目主要创新:一是开展综合开发利用 “双评估”,划分交通基础设施综合利用策略分区;针对广州建设轨道都市与全球重要交通枢纽型的城市定位,基于广州市域范围内、结合GIS“大数据”,开展了沿线土地开发综合潜力评价与片区综合开发承载上限评价并划定综合利用策略分区。
二是建立全市域交通要素基础数据库,创新“场站一体化”的协同规划方法;首次整合全市域城际、地铁、有轨以及高快速路等多部门的交通要素基础数据、建立适应“多规合一”的全系统全要素管控数据库,再通过一体化综合概念方案,形成既满足分期、分主体实施,又满足交通设施无缝衔接的一体化方案。

三是探索面向实施的交通基础设施综合开发顶层制度设计与针对性规范指引;本次规划改良审批环节,“缝合”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与城市规划,打破了部门的割裂,形成了从政府到部门,从行政到技术的整体共识,促进了同步规划、同步选址、同步设计、一体化建设。

华夏奖名单出炉,院喜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华夏奖名单出炉,院喜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项目促进了广州72个城市轨道综合体的规划建设

及高快速路立交的存量用地盘活与综合开发利用






华夏奖名单出炉,院喜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城市棕地再开发的环境风险与规划管控研究及应用
项目完成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主要内容及创新特色:

本研究在深入认识棕地的概念内涵和梳理国家到地方层面的管控现状问题与根源的基础上,以“协同联动”为目标,构建了基于棕地再开发环境风险的规划管控策略与机制,并从以下方面取得创新:

1、从孤立管理到联动管控,前瞻性建立规划与环境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流程机制,搭建部门联动、跨界治理的桥梁,改变长期以来环境管控处于规划末端的地位,填补国内研究空白。

2、从单要素管理到全流程管控,系统构建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实施的全生命周期的管控体系,落实对棕地再开发环境风险的全方位、高效率、零死角监管。

华夏奖名单出炉,院喜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环境与规划全流程管控程序示意图


3、从个案式管理到常态化管控,通过参与地方法规和政策文件起草工作,引领顶层制度和地方机制的健全完善,支撑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4、从理论构建到实证检验,将联动管控机制运用到多个棕地再开发的实践中,提出规划功能与治理目标、用地布局与治理范围、改造模式与修复方法、开发时序与修复周期等四个匹配的技术策略,科学保障研究成果的示范性和可推广性。





华夏奖名单出炉,院喜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城市低空遥感智能化监测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项目完成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武汉大学 


主要内容及创新特色:
本项目在多专业技术交叉的背景下实现了特征融合、要素提取、变化检测、自适应分类等关键性技术瓶颈的突破,有效提升了低空遥感技术服务于城市要素的快速获取、监测、分析能力。

项目相关技术面向国土规划管理、自然资源调查、地理国情监测、生态评估等领域开展了多个应用,包括“无人机动态监测违法用地”、“低空遥感动态监测违法建设”、“广州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无人机高清模型制作及违建图斑筛查”等,项目成果还于2017年4月参与了广州市援藏科技服务。
华夏奖名单出炉,院喜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项目提出的“空-谱”先验条件随机场模型SSPCRF模型算法流程图





华夏奖名单出炉,院喜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资料提供:GZPI地理信息中心、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所、规划设计一所、区域规划设计所、测绘新技术应用研究所

技术审核:丘广新、方正兴、杨玉奎

编辑及版式:GZPI办公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华夏奖名单出炉,院喜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