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总体规划类 |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总体规划类 |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 申报所:总体规划研究中心

● 协作所:新型城镇化和战略规划研究所、城乡统筹与村镇规划研究所、贵州分院

 合作单位: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

● 完成时间:2019年10月


01

研究背景


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需要走出一条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城镇化中国道路。贵州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工作历来就有较好的工作基础,近年来依托自然条件和国家政策支持,大数据、旅游等产业迅速发展,成为近年来经济和城镇化增速最高的省份之一。当前,贵州省正处于城镇化率50%的重要节点,不同于东中部省份,贵州省面临着城镇化道路升级和特色塑造“双重要求”。本研究是在更高水平和更高起点上推进贵州省山地特色城镇化模式和道路升级。

总体规划类 |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贵州山地特色城镇化取得显著成效


对于贵州这样一个西南山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怎么才是高质量的?在研究中,我们将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理解为“一中心两特色四高”,以人民为中心,突出贵州的山地特色和文化特色,实现高质量动能、高标准环境、高品质生活和高水平治理的有机统一。

总体规划类 |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内涵


0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本研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破解贵州省特色突出问题,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发挥贵州比较优势,提出贵州省城镇化四大特色升级道路。


特色一:

人的城镇化需求响应升级

以人民为中心,响应异地扶贫搬迁人群、留守人群、务工人群和旅游人群的多元需求。从上一阶段城镇化关注“农业转移人口基本需求”为重点,向响应多元人群的全面需求转变,在更高水平上促进人的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提出,以人民为中心,针对贵州省异地扶贫搬迁人群、留守人群、务工人群和旅游人群众多的现实情况,制定相关策略和工程行动,充分响应各类人群的多元需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聚焦扶贫搬迁安置点,补齐公共服务和就业短板。二是完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鼓励扶持返乡就业创业。三是完善留守人群的“三个体系”,包括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留守儿童关爱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四是大力完善外来旅游人口服务体系,补齐旅游服务设施短板,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满意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智慧旅游。

总体规划类 |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贵州省城镇化四类重点人群及其面临的瓶颈问题

总体规划类 |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响应四类人群的差异化需求


特色二:

城镇化动能支撑路径升级

将贵州特色五大经济作为“弯道超车”抓手,升级城镇化发展动力,促进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过去贵州省城镇化发展较多依赖工业、基础设施等投资驱动,当前大数据、生态、旅游发展正在成为产业发展新引擎。研究提出将贵州特色的休闲旅游经济、特色制造经济、数字经济、特色服务经济和山地特色农村经济五大经济作为贵州省“弯道超车”的抓手,升级园区景区就业平台,带动就业数量与质量增长,促进产业城镇融合发展。

总体规划类 |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贵州特色的五大经济体系


特色三:

城镇化空间组织模式升级

从“小而散、高冲击、低效率”空间组织方式走向“有机集聚、城乡融合”。研究提出,顺应贵州省人口集聚趋势,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引导贵州城镇化空间组织方式从“小而散、高冲击、低效率”走向“有机集聚、城乡融合”。有机集聚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圈带群分步走,率先建设两大都市圈,以都市圈建设推动城市群发展;二是推动外围城镇组群发展,破解市州中心城市发展空间受限问题;三是主动适应新构建的综合交通通道,打造带形走廊,培育门户节点城镇。以“百镇千村示范行动”和“镇村联动”为抓手,推动贵州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

总体规划类 |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贵州省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和人口规模分析与评价 

总体规划类 |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有机集聚和城乡融合示意图

总体规划类 |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贵州特色的“镇村联动”模式


特色四:

城镇化人居环境特色升级

建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方位营造山地特色人居环境,保护传承创新多元文化。


一是注重生态特色,推动生态文明理念从“生态环境保护”向“生态空间的保护与利用并重”转变,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丰富特色生态产品体系方面,区分物质供给类、调节服务类、文化服务类,分别对应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地区三类地区,分别提出了产品创新、市场模式创新和政府体制创新的指引。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方面,研究提出构建省市县三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投融资机制,建立价值实现技术体系。

总体规划类 |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丰富贵州省特色生态产品体系

总体规划类 |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二是突出山地特色,塑造贵州特色城镇化景观,营造山地特色人居环境。研究从优化山地城市紧凑宜居的空间形态、推动山地城市品质提升与魅力塑造、推动完善15分钟山地社区生活圈、健全山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机制、提升山地城市防灾减灾韧性能力等方面提出相关举措。

总体规划类 |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针对瓶颈问题,确定山地特色人居环境营造策略

总体规划类 |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贵州山地特色城市人居环境


三是弘扬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健全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机制,在更高水平上打造多彩魅力贵州。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融合发展。特别地,研究提出要发挥贵州特色手工业优势,实施传统手工艺现代化工程,走特色化、精品化、现代化、定制化的路线。

总体规划类 |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贵州省多元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策略


研究提出,贵州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特而美”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是核心,关乎公平,特色经济体系是重点,关乎动力,城镇化空间组织是基础,关乎效率,特色人居环境营造是灵魂,关乎品质。


03

技术方法探索


研究探索了从“内涵解析→理念转变→战略举措→行动工程→保障政策”的行动路线图,突出综合性、战略性、政策性、行动性。从“高质量动能、高标准环境、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的有机统一”角度,准确解析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目标,提出五大理念转变,明确八大战略举措,确定多项工程行动,最后提出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举措。

总体规划类 |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一,注重政策反思评估,构建既有政策实施成效评估方法体系。城镇化相关政策数量众多,科学评估既有政策实施成效是创新完善后续政策的前提条件。系统梳理5大领域53项重点工作和政策,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按照“成效显著→成效一般→难以落实→亟待解决”四个程度综合评价。


第二,注重务实目标指标指引,构建特色化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充分考虑贵州山地特色与突出问题、发展阶段与全国的差距。在高质量动能方面,进一步缩小与全国的差距,并实现数字经济等领域的突破;在高标准环境方面,贵州具有优势,未来应进一步增强生态优势;在高品质生活和高水平治理方面,要争取较快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并在智慧化水平等领域实现突破。

总体规划类 |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第三,注重重大行动工程指引,以10方面52项行动促进战略研究落地。


第四,注重重大政策突破,针对瓶颈问题完善政策机制设计,明确政策抓手。

总体规划类 |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政策机制创新与政策抓手


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外脑智慧汇集,通过座谈会、深入访谈、专家咨询会等多种形式听取专家意见。本课题在全国率先开展新一轮省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创新地探索山地地区城镇化升级道路和模式,具有一定示范和参考意义。研究成果也有效地支撑了贵州省城镇化相关政策和规划的制定。


专家点评

项目抓住了贵州特色和主要瓶颈制约,探索了适合贵州的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模式。关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要求,针对四类不同人群制定差异化策略。

专家点评

非常丰满的省级尺度综合发展研究报告,工作扎实,结论有操作推进性,尤其是实施政策、重大工程和行动。

建议: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更加关注本地人生活生产方面的规划研究。



编辑/排版|王淑芸

供稿|清华同衡 总体规划研究中心

总体规划类 |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总体规划类 |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