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前,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以加强城市和建筑风貌管理,扭转建筑乱象,提升城市品质。为了让行业内外的专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普通公众更好的了解《通知》出台的目的和意义,推动《通知》在各地的落实实施,我们邀请专家对《通知》从风貌塑造与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各类重点建筑管理的必要性、城市设计对于风貌管理的重要作用以及城市和建筑风貌对于树立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解读。
建筑具有物质空间与社会文化双重属性,城市公共空间和大型公共建筑就是一座城市的内涵与品质的表征。沙里宁曾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近三十年来,在城市化快速推进中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然而城市的建筑风貌却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乱象。一方面是各类贪大、媚洋、求怪的建筑时常见诸报端,另一方面是建筑风貌千城一面、百米同高和建假拆真等现象也为学界广泛讨论。
随着城市建设向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方向转型提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愿景。城市与建筑风貌作为城市品质彰显的重要维度,其公共价值属性不言而喻,对建筑个体实施公共干预,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住建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的出台对推动城市建设高水平管理有积极意义。本文拟从价值、手段和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以公共价值为导向
提升建筑风貌品质
城市公共空间由于被众人使用或感受而具有明显的公共价值,城市建筑风貌为人所感知和体验,是城市建成环境中被公认的“公共价值领域”之一,因此对于可能破坏公共价值领域的行为需要政府进行公共干预。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个体开发基于利益和偏好,可能产生建筑风貌方面的“负外部性”问题,相当一部分开发项目将建筑作为自我行为来考虑,产生了许多所谓标新立异和排他性的建筑界面和形态,把城市当成建筑个体审美和表演的舞台。这正是建筑风貌没有充分考虑其外部性和公共价值的体现,损害了市民在城市与建筑风貌方面的公共利益。建筑不是孤立于环境的个体,也不能凌驾于公众之上,城市建筑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具有极强的公共属性,其形态不应该成为个体审美偏好的产物,而应该基于公众审美,反映这座城市的文化品质。
城市外部空间的公共性决定了单体建筑设计要符合基于公共价值的判断。这种判断既需要达成多数市民的共识,也需要建筑师的创作和规划师的导控。对影响公共利益的城市风貌要素要进行识别,通过规划师将公共利益的共识进行技术性转译,把公共利益转化为具体化的公共政策,并且通过地方性法规或者法定规划的形式对建筑单体实施底线约束。政府部门作为公共政策的执行者,被赋予代理实施公共利益的责任。通过城市与建筑风貌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个体建筑的开发行为进行基于公共利益的底线约束,赋予其“有约束的个体自由”, 以全面提升城市风貌品质。


以城市设计为手段
促进建筑风貌整体和谐
城市与建筑风貌具有显著的整体性和结构性的特征。首先,城市建筑风貌是多种类型的风貌要素在一定结构逻辑下的关联性组合,具有整体性特征,整体性前提下的多样性才能彰显城市建筑风貌的公平和正义。其次,城市建筑风貌构成多样复杂,我们必须把握建筑风貌系统当中那些占据主导地位、对风貌系统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那些关键性、结构性的要素,其中超高层建筑和超大体量公共建筑正是问题契入的关键点。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中明确,“城市设计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系统性的运用城市设计方法,构建城市与建筑风貌系统的整体结构框架,并对风貌构成要素进行有主从、有重点的协同管控。例如标志性建筑的形成,需要协调地标点与周边片区在建筑高度、建筑色彩上的关系,同时标志性建筑的塑造不仅要满足城市设计的底线管控要求,更应该关注公众审美取向,并通过建筑师的艺术抽象反映城市文化品质。


以要素管控为路径
加强建筑风貌导控
通过城市设计,将城市与建筑风貌这一公共领域的公共利益转化为城市设计管控语言,并以总体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和地块城市设计这三个空间层级的不同管控要素的梳理,加强对城市与建筑风貌的总体导控。
建立城市设计分级体系,可以形成基于理性的有机管控系统。通过总体城市设计可以把控宏观层面的城市意象、人文特色和总体形态,明确市级地标,并划定城市重点地域,提出风貌地区的总体要求,建立全面而有差别的总体管控框架。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关注建筑高度、城市地标、建筑公共界面、建筑风格色彩和历史风貌地段的协调性等管控要素,并将管控内容纳入法定规划。而地块城市设计应结合项目实施,在落实上位城市设计要素管控的基础上,应特别关注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方案审查,借助总规划师或总建筑师制度,在综合专家审查意见的同时必须进行公示,以广泛听取市民的公众参与意见,避免造成不当的个体价值偏好对城市公共利益的损害。
大型公共建筑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管控要素,体现公共属性、关注普世审美、展现时代文化是其使命所在。这些建筑应该真正成为城市的建筑、时代的建筑和人民的建筑。

文章来源
规划中国
作者 | 匡晓明
编辑排版
中规建业城市规划设计院 信息中心
CONTACT US
合作/投稿/转载请联系
xjxtd@126.co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新土地规划人):匡晓明:运用城市设计手段,加强建筑风貌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