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简称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会址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是一幢临街的砖木结构石库门建筑。原建筑于民国九年(1920年)夏秋间建成,为典型的里弄住宅。
1921年7月23日,来自上海、北京、山东、湖北、湖南等 7 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 13 位代表,在这里拉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帷幕。上世纪50 年代初,会址经初步踏勘并邀请一大代表李达先生踏勘后予以确认。1952年9月,因原建筑外观破损较大,市政府完成了维修加固工程和内部布展,当时会议室布置在楼上,经内部开放并征求意见后对外开发,最初称为“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一馆”。后根据文化部有关通知中“修缮和布置革命纪念馆应以恢复原状为原则”的要求,经过多番调查核实、走访考证,1958 年会址重新按当年原状进行修复,会议室亦按董必武和房主人的回忆布置在一楼,再现了“一大”会址召开时的情景。1968 年,纪念馆正式定名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1999年5月,“一大”会址纪念馆扩建工程完成后重新对外开放。扩建建筑位于原“一大”会址西侧,高12米,采用前二层、后三层布局,与“一大”会址老建筑风格相同,采用石库门民居形式。
“一大”会址作为中国革命的历史性场所,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普通民居建筑因发生重大历史事件而成为重要历史纪念物的典型代表。因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红色文化记忆,早在1959年5月即被市政府公布为上海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0月,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瞻仰一大会址,宣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政治信念。此后,来会址参观瞻仰者越来越多,这里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火爆热点。
上海外滩历史建筑群
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外滩建筑群,构成了近代大都市上海街区的基本形态,是百年上海的缩影。长约1.5 公里的外滩(The Bund)滨水地带处于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处,滨江道路曾被称作黄浦路、扬子路、黄浦滩路,1945 年改名为中山东一路。
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外滩建筑群,是指从中山东一路1号亚细亚大楼至33号原英国领事馆、于1906~1937年间建成的20余栋重要文物建筑,包括最北端跨越苏州河的外白渡桥,以及位于苏州何北岸的上海大厦(百老汇大厦)、浦江饭店等。其他历史地标还有:“远东第一楼”和平饭店北楼(沙逊大厦)、“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一座最讲究的建筑”汇丰银行大楼、由中国建筑师陆谦受设计的中国银行大楼、钟声中蕴藏着城市历史的海关大楼等,呈现出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讲述着“大都市从这里开始”的故事。
外滩历史建筑群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杰出的建筑范例,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曾发生在这里。而且,外滩地区作为最早的租界地,已经成为近代大都会的历史文化记忆,是最具上海地域性和都市性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外滩地区滨江、内弯的地形特征,江滩、长堤、绿化、乃至美轮美奂的灯光照明所构成的街道景观,形成了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和独特魅力的城市风景区。20年前,上海媒体曾报道过外滩申遗设想一事,居然引发国内口沫大战,可见人们对于近代西洋建筑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分歧。其实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别的典型代表,早在1996年外滩建筑群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外滩历史地区又被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近年来,外滩历史建筑在保护、修缮和利用方面一直在进行着实践探索。1997年,汇丰银行大楼内修缮施工中发现了八角形门厅穹顶内8幅气势宏大的马赛克镶嵌画。外滩18 号大楼修缮工程,获得2006 年度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南北楼等优秀历史建筑在近年都得到了很好的修缮利用。作为都市上海的时尚符号,“外滩X号”每天都在发生新的浪漫故事。
——推荐图书——
2020年《建筑遗产》学刊(17~20期)
(定价99元,全年4期共计396元,2020年优惠活动期间八折优惠)
※ 欢迎订阅 ※
订阅方式:
1.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923;
2.《建筑遗产》学刊官方微店订阅: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欢迎互动留言,深度阅读《建筑遗产》精彩内容,可长按并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后,直接至官方微店订购。
《建筑遗产》杂志官方微店二维码
点击“阅读原文”订购杂志
感谢关注“建筑遗产学刊”微信平台!
微信平台:jzyc_ha(微信号)
建筑遗产学刊(公众号)
官方网站:www.jianzhuyichan.cn
电话:(86)21-65982383
邮箱:jzyc.ha@tongji.edu.cn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建筑遗产学刊):张松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之上海建筑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