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城河共旋律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中国大运河分段形成于各个历史时期,后逐步联通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江东运河成为跨时空组合。千年运河缓缓流淌,沿线城市几度沉浮。大运河与沿线城市同生共存,“运河生则城市生,运河兴则城市兴”。历史上她的每一次变迁都会对沿线城市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
大运河的变迁与淮安的兴衰


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

屏列江山随地转,练铺淮水际天浮。


淮安是典型的运河沿线城市。历史上以淮安为界,大运河的南北运能悬殊,江南的物资船运抵淮安后,改为车马陆运;北方人士乘车马抵淮安,换乘船只优游南下。淮安“南船北马”的地理区位带来了城市的繁盛,其以“九省通衢”名扬全国。此时的淮安扼漕运、盐运、河工、榷关、邮驿之机杼,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史料显示,从邗沟到隋唐大运河,再到元明清京杭大运河,大运河孕育了淮安古城,也奠基了淮安文化。

近代黄河北徙,漕运转海,河务北移,津浦、陇海铁路通车,盐政改革等一系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变化造成大运河的水运功能式微,运河与淮安发展的话语权逐步疏离。

2
运河沿线由“地理地段”向“人文长廊”转变

2014年,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沿线省市对大运河的文化长廊新作用日益重视,其沿线地区也正从“地理地段”转变为“人文长廊”。习总书记称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淮安区位特殊、历史遗产丰富,是大运河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大运河淮安段全长68公里,含清口枢纽、漕运总督遗址2处世界文化遗产区和由里运河、里运河故道、古黄河、中运河、张福河组成的世界文化遗产河道段。其中里运河是京杭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1959年,蜿蜒的里运河部分河段被新开截弯取直的航运河道代替,保留下来的区段卸去了“水运”之职,成为淮安内城河,但是其集中、完整地记载了淮安漕运文化、河工文化、江淮文化的精华。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本次规划范围图△

近年来,淮安重视挖掘独特的运河文化和漕运历史,提出建设里运河文化长廊,策划了“起承转和”四个区段,策划了文化旅游商业、漕运文化博览、运河文化国际交流和古城文化旅游四个主题,创新运河与城市互动的发展模式,将运河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之中,促使城市风光与运河风光交相辉映,重焕新颜、重鸣新声。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规划结构图,来源《里运河文化长廊规划》△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文化最强音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2013年起,里运河文化长廊各区段陆续启动建设,中国漕运城、板闸遗址公园、盐晶堡大型主题公园等相关核心项目也进入策划推进阶段。为呼应里运河文化长廊“和”区段的主题策划与管控要求,淮安区河西单元控规随之启动修编。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融和发展段项目功能策划图,来源《里运河文化长廊规划》△

河西单元位于京杭大运河以东、里运河以西,面积约5.7平方公里。区内的盘粮厅遗址、御事厅遗址是当年淮安漕运盛况的见证,展现淮安悠久制盐历史的盐晶堡大型主题乐园项目也选址于此,形成新的热点。

由于受两条运河所夹,河西单元呈现相对狭长的三角形地形,从而产生了“侧岛”的窘境。跨航道交通的建设短板使得河西单元从周边区域中疏离开来,开发建设程度远滞后于城区的整体水平。在已开发过半的土地上,低层建筑和三类建筑的占比均超过了70%,杂乱的整体风貌也对里运河东侧的淮安历史城区造成消极影响。客观来说,这种城乡结合部的风貌、原有化工企业的污染印记、内涝频发的认识让河西单元在淮安当地人心中呈现“低品质洼地”的不佳印象。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两运河相隔对河西单元的影响△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河西单元用地现状图△

如何才能改变河西单元的整体面貌?如何提升河西单元的生活品质?如何利用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助力河西单元的崛起

河西单元控规的编制提出把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契机,以“生态”作为“基调”“文化”作为“高音”“融合”作为“和声”,奏好大运河与本区发展的协奏曲。

1
基调:生态筑基,彰显绿色河西

无论历史里运河区段还是近代新挖区段,大运河纵贯我国东部八省市、通达五大水系,生态是大运河永恒的基调。规划从“生态功能用地占比不减少”,“廊道控制守底线”,“基质落实保实效”和“斑块布局促服务”四个方面锚固生态环境底线,以可控、可量化的指标控制确立生态结构框架。

规划建立了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游园四级体系,强调绿地达到200米全覆盖,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20平方米,人均社区公园绿地面积约7平方米,均远高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新颁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绿地系统布局规划图△

同时,规划强调对水系蓝线的控制,做好里外水系的文章,凸显生态修复综合效益。对内,对化工企业棕地活用,在清安河源头设置湿地公园改善水质环境;并以400-500米的间距新开河流,疏浚贯通沟渠以达到减少汇水面、消除内涝的功效。对外,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设置雨水泵站、节制闸、排水枢纽等设施,解决外灌隐患。并依托水系搭建蓝绿结合的网络化格局,使水系成为生态建设的积极力量。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左:色意图区示意图    右:旅项目分布示意图

2
高调:文旅为先,塑造活力河西

规划挖掘运河沿线在地文化,融入新兴产业,以文旅项目丰富旅游资源、提升片区活力,打造淮安大运河文化旋律上的 High C调

规划依托京杭大运河、里运河滨河绿带融入慢行系统设置环岛活力环,集生态博览、主题乐园、健康体育、生态休闲、文化创意于一体,复合“慢行环、游览环、功能环”的意图形成滨河风光带。让它成为全岛长达13公里的健身环道;让它成为京杭大运河工业文化-生态休闲游船线路的一部分,代表里运河盐文化-漕运文化游船线路的精华段落;也让它串联起河西单元盐晶堡主题乐园、运河文化体验区、工业遗址改造创意区、运河老码头休闲街区、生态修复博览园、南部郊野公园这六个特色意图区块。

规划立足“运河文化”、“生态文化”两大文化主题,拟定文旅项目库,组织文化衍生功能,制定差异化的保护利用策略。针对盘粮厅遗址、御事厅遗址、运河老码头等历史本体,通过A2+G、A2+B的混合用地供给方式体现“保护+利用”的规划策略;针对文娱新业态,采用A2、A2+G、A2+B的“独立+混合”的用地供给方式灵活应对土地使用需求。

表1 环岛活力环、特色意图区块功能定位引导 ↓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表2 规划文旅项目库一览表 ↓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表3 特色意图区块控制引导要求一览表 ↓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3
和声:缝合周边,营造和融河西

一首优美的协奏曲更要有好听的和声。河西单元在功能、交通、景观等方面能融入周边区域,彰显自身职能,呼应大运河的新时代主旋律就是最好的和声。

交通方面,通过方案比选来落实立交形式、明确快速路立体设计、细化跨河道路组织,实现与外部交通快速通达;结合地形地貌加密支路网,促成内部形成小街区的路网结构。

功能方面,理顺本单元与历史城区的关系,承接与淮安历史城区保护不协调的功能外溢,侧重功能策划来弥补周边旅游产品单一、商业品质低端、公益设施建设短板的问题,通过调整河西单元用地构成形成有导向的土地供给。

景观方面,以文旅、绿地项目对接还原淮安历史城区内萧湖、勺湖、月湖三湖相望联通的空间关系,呼应里运河文化长廊对于本区段的功能策划,分主题引导廊道设计要求,形成和而不同的风貌特色。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河西单元与淮安历史城区的联系△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奏响新乐章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东望淮安府城,阅千年漕运兴衰史,

西临里运河畔,享文化宜居生态岛。


控规获批后获得了当地群众的好评,而运河的新角色也带来了淮安区河西单元的“华丽转身”,延续了运河一直以来与城市发展的积极对话。

淮安市委市政府正在积极推进河下古镇、盘粮厅遗址、清江浦文旅集聚区等大运河文化带文旅项目的实施,提升城市品质。

淮安区政府与中国交建、苏盐集团共同推进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盐晶堡主题公园也稳步推进,其以盐为主题,是集盐加工、盐运文化展示、娱乐消费和度假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主题乐园,将被打造成大运河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单元北端的盐粮文化复合片区的提升改造工程已经开工,其建成后拥有景观、长廊、公园步道、驿站、文化创意空间超过10万平方米,将成为里运河文化长廊上的首批亮点。

随着淮安大运河文化长廊建设工作的持续深入,这条古老的运河,将以水为曲,以文为调,响应新消费升级趋势,拓展新产业新技术,激发城市发展活力;在新时代与沿线城市共同奏响“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城活、文兴”的新乐章。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盐晶堡效果图,来源网络宣传图片△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新安小学效果图,来源网络宣传图片△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河西单元用地规划图△

文 | 季如漪 赵彬 规划设计二所

往期回顾

淮安篇

打造大运河文化带上的璀璨明珠——主动作为,凸显淮安大运河文化遗产地位

打造大运河文化带上的璀璨明珠 ——凝练价值,丰富淮安大运河文化遗产内涵

打造大运河文化带上的璀璨明珠——五大策略,彰显大运河淮安段文化价值

打造大运河文化带上的璀璨明珠——四类分区,承载国家文化公园主体功能

徐州篇

枕于运河的十字路口:古韵徐州,应运新生

泰州篇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泰州篇 | 大运河文化带网络构建的探索

镇江篇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镇江篇 | 打造江河交汇的山水名城

综合篇

从大运河文化中读懂江苏精神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END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扫码关注我们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之淮安篇 | 运河&城市协奏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淮安区河西单元奏响时代新曲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