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城市更新】上海世博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更新是当下上海城市发展主题曲,如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路径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上海世博会地区的发展经历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目前正在火热进行的世博后续利用两个阶段,这一地区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城市更新,世博会地区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更新之路,它成为了上海新一轮城市更新的典型范例。

12010年上海世博会阶段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建立在旧工业更新改造的基础上完成的,当时世博会选址范围内主要是江南造船厂、上钢三厂这样的老牌工业企业,它们地处上海中心城的黄浦江两岸。整个世博会规划区范围6.68平方公里。这一更新改造为上海中心城释放出相当大面积的城市公共空间,为城市功能品质的提升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这是上海城市更新的一大亮点。


该时期规划方案在考虑世博会期间的功能交通等需求的同时,也考虑了世博会后续的发展。规划采用“一主多辅”的总体空间格局。核心展馆相对集中在主要组团,其它展馆适度分散,形成多个辅助组团,有利于会期参观和交通组织并适应服务设施的分级配置要求,同时统筹地区后续使用。

该时期规划中除世博会展外,对道路交通组织,绿化生态系统,历史风貌保护以及环保节能技术的运用进行了思考,并在多方面得以落实。

(1)道路系统

世博会园区内形成城市次干路、支路二级网络。它同周边地区城市道路形成了良好的衔接与沟通,也保证了地区良好的道路条件及地区后续的发展。

(2)交通设施

轨道交通:2010年前拟建成的服务于世博会范围的地铁线路共有5条线、14个车站。分别为:4号线、6号线(L4)、7号线、8号线、世博园区联络线(M5)。也为后续的地区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交通基础。

地面公交:世博规划范围内围栏区外主要设置为公共交通、包括地面常规公交枢纽、接驳巴士、旅游巴士、VIP停车场等。

水上巴士:挖掘水运交通潜力,充分利用黄浦江,规划水上交通线路,设置水上入口。园区黄浦江岸设置水门3个,其中浦东2个,浦西1个。水运交通是在整体研究黄浦江上的水上交通的前提下完成的,因此园区外还包括陆家嘴、东昌路、十六铺等处设外水门,以形成完整的水上线路。

(3)绿地系统

以两条滨江绿带串联起世博园区各展馆组团绿化,以垂直于浦江的楔形绿带,使江面景观和滨江绿带渗透到园区内部。这些绿地在后续的地区发展中得到了保留和发展,为奠定地区的高品质层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历史文化保护

世博会园区地处我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江南造船厂和重要的工业基地上钢三厂,是上海的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促进城市文化传承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规划除了对上了名录的保留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利用外,还对具有历史风貌结构质量较好的厂房与办公建筑以及船坞、塔吊等构筑物进行了改造利用。其中包括保护建筑8处、保留历史建筑2处、改造利用建筑30余幢、构筑物30余处。


(5)环保技术采用

世博会园区规划积极落实生态世博的要求,积极引进先进的环保理念,深入研究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清洁能源、建筑节能等方面的新技术,统筹纳入园区规划实施方案。


2世博会后续利用阶段

世博会地区的后续利用规划是在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形势下,以及上海向世界城市迈进的驱动下完成的,为提升上海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竞争力作出了贡献。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延续世博理念,充分发挥世博效应,以人为本,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低碳、节能原则。地区再一次的城市更新让地区更进一步闪现出它的光芒。

规划提出了功能多元、空间独特、环境宜人、交通便捷、体现低碳、创新,富有活力和吸引力的世界级新地标的地区发展目标。首先确定了后世博时期地区城市更新利用的功能,规划把地区分为五大功能片区,包括:文化博览区、城市最佳实践区、政务办公社区、会展及其商务区和后滩拓展区。

延续世博理念是此次城市更新的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观,它反映在以下方面:

(1)城市功能更新方面

在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的同时,保留以中国馆为标志的一轴四馆建筑功能。

(2)城市空间方面

注重人性化空间的整体营造,通过小街坊、高密度、紧凑型建筑空间设计,强调街道界面连续,创造丰富的城市肌理。注重延续世博空间意向,凸显中国馆的标志性地位。

(3)道路交通方面

规划充分利用了世博会的路网格局,地区的开发规模也依托与世博会期间完成的轨道交通设施,并在规划中增加了地面有轨交通,完善和提升了设施的服务功能;世博会时期的公交设施在此得到了部分的利用和提升。

(4)绿地系统方面

延续和保留了地区内两条滨江绿带,并延展了内部公共绿地的渗透。


(5)历史文化保护方面

除世博会时期具有历史风貌结构质量较好的建筑以及构筑物结合景观进行了改造利用外,留存世博会记忆也是重要的内容,一方面保留一轴四馆这样的永久性建筑,另一方面还保留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个性鲜明的世博会场馆,如英国馆、沙特馆等。

(6)环保技术采用方面

在落实世博会时期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清洁能源、建筑节能新技术等的基础上,注重杂用水处理及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地缘热泵和江水源热泵等新能源及氢电池交通工具等新技术新理念的综合运用,增设能源中心,提高了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

(7)前世博会地区的后续发展情况

除文化博览区和后滩拓展区在编制规划阶段外,其他如会展及其商务区、城市最佳实践区和政务办公社区已在实施中,特别是会展及其商务区正加紧建设步伐,其中世博轴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B片区建设也已全面铺开,并初具规模,A片区已进入地下工程整体建设阶段。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看到崭新的新世博地区。世博会地区的两次城市更新改造,为上海新一轮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更新将引领我们进入新的时代。


本期内容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三所(详细规划研究中心)何宽供稿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