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文章导读】《诗经·大雅·公刘》的规划解读


郭   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

武廷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本文通信作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836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8361)、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9YTC037)资助。

原文刊载于《城市规划》杂志2020年第5期 


《公刘》是《诗经·大雅》中的重要篇章,详细讲述了先周首领公刘率领部族迁居豳地并规划营建新聚落的过程,是我国早期聚落规划的重要例证。《公刘》篇共分6节,以时间为序依次记述了公刘迁豳的全过程,其中涉及规划技术的有胥原、觏京、相土、度地、营宅、成聚6个环节, 胥原、觏京属于选址阶段的工作,相土、度地属于布局阶段的工作,营宅、成聚属于营建的工作(图1)。本文即以此三大阶段、6个技术环节为纲,探讨公刘规划聚落的技术流程与聚落的空间模式,并在此过程中厘清关键词句的含义,以期对全诗获得整体性认识。

【文章导读】《诗经·大雅·公刘》的规划解读 图1|《诗经·大雅·公刘》的文本结构

1

 聚落选址

公刘部族的聚落“匪居匪康”,于是决定迁居新址。经过充分的准备,公刘带领族人走上了迁居之路,“干戈戚扬,爰方启行”。他们前往的目的地,是宜居宜业的豳地。公刘率众到达新居地,首先要进行聚落选址,分为胥原、觏京两个技术环节。
笃公刘,于胥斯原。
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
陟则在巘,复降在原。
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觏于京。
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笃公刘,于京斯依,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
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胥原,即观全局,选居地,就是公刘对新聚落所在地“原”的自然条件进行整体性考察。“胥者,相也”(《尔雅》)。“顺”与“巡”通,是说公刘巡行其原。巘,“小山,别于大山也”(毛《传》)。公刘通过四处巡视,又登上小山俯瞰,确定此处物产丰富、地域宽广,决定在此规划建设新的聚落。

觏京,即察地势,立中心,是指公刘确定新聚落选址后,又进行实地踏勘,确立聚落的中心“京”,可分为5个步骤:(1)“逝彼百泉”,沿水系进行勘察;(2)“瞻彼溥原”,沿水系到达地势较低的地方,从低处仰望广阔的原野;(3)“乃陟南冈”,登上南部高山的山脊,俯瞰整个原野;(4)“乃觏于京”,发现了“京”这个原野中地形高起的地方;(5)“于京斯依”,在“京”这一地形高地上修造供民众聚集、举行宗教、礼仪活动的核心公共建筑,作为聚落规划建设的中心和起点。

在确定聚落中心的位置后,公刘一族“执豕为牢”、“食之饮之”(吃饱喝足),“君之宗之”(明确公刘作为统治核心),“京”作为聚落空间中心的地位与公刘作为部族统治中心的地位是一致的,物质的中心和精神的中心同时得到了树立。


2

 聚落布局

聚落选址既定,就要进行聚落空间的谋篇布局了,这是聚落规划的核心环节。聚落布局是因地制宜的工作,需要对地理环境进行相度,具体可分为相土、度地两个方面。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

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

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相土,即相阴阳,观流泉。新聚落所在地,纵横都非常广阔(“既溥既长”),对其进行全面的考察,也就是相土,需要一直走到山冈的尽头(“既景乃冈”)。相土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相其阴阳”与“观其流泉”,前者可理解为观察地形的高程及其变化(土),后者则主要是观察地下水和地表径流的情况(水),二者紧密相关,共同影响了土地居住和生产的适宜性。“相其阴阳,观其流泉”的结果是“其军三单”。即通过对水土的综合勘察和评价,以“京”为中心,布局了3块聚居地。“军”就是指聚居地,甲骨文中即有四单,应当就是一种以四方结构分布于聚落中心四方的地域。此处之所以是“三单”而非“四单”,推测是利用了“四方”中的“三方”,还有“一方”或不便于开发为聚居地。

度地,即别农田,制地域。在确定聚落的基本布局之后,公刘又“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即测量高处的旱田和低处的水田,垦治田土;又“度其夕阳”,即测量山西面的土地,确定了发展备用地,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经过以上“度”(测量)和“彻”(垦治),地域空间都得到开发利用,还保留有发展备用地,公刘部族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称得上“豳居允荒”。


3

 聚落营建

确定了聚落的布局,并测量和垦治了农田之后,公刘率众建设屋舍,集聚民众。人民安其居乐其俗,地域日渐充实。

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

爰众爰有,夹其皇涧,溯其过涧。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营宅,即理基址,营屋舍。“于豳斯馆”是说公刘率众在豳地建设房屋。“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是说横渡渭河,获取工具,整治基址。

成聚,即聚人民,实地域。屋舍建设完成之后,公刘部族定居于此,悉心经营,繁衍生息,同时吸引了诸多民众归附。“爰众爰有”、“止旅乃密”就是说人口日滋,民众安居。伴随着人口的增加, 最初规划的聚落空间也充实起来了。“夹其皇涧,溯其过涧”,聚落依凭大水,又有小水穿过。“芮鞫之即”,也就是说水两侧都有人聚居。 

    综上所述,通观《诗·大雅·公刘》全篇,可以发现一个完整的聚落规划技术流程。一是选址,通过对地域自然形势的全局性考察以确定新聚居地的基本选址(胥原),并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确立为聚落中心(觏京)。二是布局,通过勘察和评价土地居住和生产的适宜性确定聚居地的基本布局(相土),测量、垦治农田(度地)。三是营建,通过整治基址,建造屋舍(营宅),来集聚人民,充实地域(成聚)(图2)。
【文章导读】《诗经·大雅·公刘》的规划解读 图2|公刘规划豳地聚落的技术流程


4

 豳地聚落结构形态推测

根据公刘的行动轨迹和规划流程,可以对豳地聚落结构形态进行推测,包括3种空间。一是山水,南起南冈,北至大山,其间原野,是聚落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二是中心,即“京”,是地势最高的地方,也是核心公共建筑之所在;三是聚居地,包含“京”与东、南、北三“单”,是主要的居住地和农田分布的范围(图3)。基于这一聚落形态,可以对公刘开展聚落选址、布局、营建的技术环节开展行为过程的模拟(图4)。

【文章导读】《诗经·大雅·公刘》的规划解读 图3|公刘规划豳地聚落空间结构形态推测

【文章导读】《诗经·大雅·公刘》的规划解读 图4|公刘规划聚落的行为过程示意

5

 结论与讨论

《诗经·大雅·公刘》记述了周人早期迁徙的历史,勾画出了公刘部族规划营建新聚落的完整图景,从中可以看出先周时期从聚落选址、布局到营建的技术流程。创造适宜人居的物质环境是人最基本的追求,从留存至今的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中可以看到,当时应已具备了选址、布局等的基本常识,伴随着人定居活动的发展,这些知识逐渐增长并不断得到积累,《公刘》可视作第一篇系统呈现这些知识的传世文献,可以说至迟到公刘的先周时期,已经形成了相对系统的聚落规划建设的知识(表1)。基于此,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诗经》作为一部诗歌总集,实蕴藏着丰厚的科技历史文化信息,在中国人居规划营建史上,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文章导读】《诗经·大雅·公刘》的规划解读 表1|《诗经·大雅·公刘》篇中有关规划的名物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把咱们“城市规划”置顶就可以啦
只需要5秒钟哟~
【文章导读】《诗经·大雅·公刘》的规划解读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文章导读】《诗经·大雅·公刘》的规划解读
关注我们,精彩无限~! 点下“在看”哟~【文章导读】《诗经·大雅·公刘》的规划解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文章导读】《诗经·大雅·公刘》的规划解读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