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名称:2018年福州市城市体检
● 申报所:总体规划三所
●协作所:总规中心新技术研究室、遗产一所
● 合作单位: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项目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 研究面积:1043平方公里
● 完成时间:2019年12月
01
政策背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市,2020年6月1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支持开展2020年城市体检工作的函》,部署2020年城市体检工作,文件指出,样本城市组织开展城市自体检,增加符合本市自身特色的指标,有针对性地查找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城市体检工作技术支撑,建立城市体检信息平台。
2020年城市体检工作是2019年城市体检评估试点工作的拓展和延续。2019年,住建部在全国选取沈阳、南京、厦门、广州、成都、福州、长沙、海口、西宁、景德镇、遂宁等11个城市作为首批城市体检评估试点,在总结2019年试点经验基础上,2020年城市体检工作进一步扩大到36个样本城市。
福州是首批11个试点城市之一,我院与福州市院组成的联合技术团队承担2019年度福州城市体检工作。通过技术方法、工作机制等方面的探索,多角度把握福州城市运行状态,对福州发展状况进行精细化、综合性判断,提出治理城市病的对策与措施,使城市体检真正成为地方党委政府做好城乡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2019年度福州城市体检工作受到住建部的高度认可,项目团队受邀进入住建部城市体检“3+3”工作组,有效支撑了城市体检试点工作,为新一轮的城市体检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文本基于2019年福州城市体检实践与探索,总结经验,希望为2020年城市体检工作提供借鉴。
02
体检范围
2019年福州体检聚焦城市建成区,以鼓楼区、台江区、晋安区、仓山区、马尾区为核心体检范围,面积1043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320万。
03
创新与特色
城市体检作为一项全新的项目类型,特别是聚焦城市病治理的城市体检,无先例可循,工作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难度大。针对“体检什么?如何组织?如何诊断?如何治理?”四大核心问题和支撑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目标,形成以下四个方面的创新与特色:

难点与创新
特色一:量体裁衣,构建具有福州特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夯实城市精细化治理基础
基于住建部确定的“生态宜居、城市特色、交通便捷、生活舒适、多元包容、安全韧性、城市活力”七大方面36个指标体系的框架基础上,从目标、问题、特色和可操作性四个导向,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调整,紧扣福州“幸福之城”目标、典型“城市病”、生态文化特色及政府在数字经济、创新、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工作重点,聚焦市民需求,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从生态、人文、幸福、创新四个角度增加18个福州特色指标,形成由53项指标构成的“幸福之城”福州城市体检指标体系。

福州城市体检指标体系优化调整思路框架图
特色二:创新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长效模式,推动城市治理组织方式转变
横向到边,协调职能部门,做到有来有回。“有来”指以“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的方式细化形成45个具体项目,每个项目明确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有回”指针对城市体检发现的薄弱环节,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沟通机制,就城市病产生的原因、治理对策展开协商研讨,形成专项研究报告,为下一年度的政府行动计划提供支撑。
纵向到底,充分动员社区力量,做到“一上一下”。“一上”指城市层面的体检;“一下”是指下沉社区,聚焦城市最基层单元,探索社区微体检和治理城市病的“微改造”方法。选取鼓楼军门社区和台江苍霞社区为试点,探索形成社区体检“四步走”工作方案,充分动员社区力量,成为推动城市体检的长期有效持续的原发动力。

福州城市体检工作机制
特色三:多源校核,更加系统综合、精准的识别城市病灶,为精细化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利用部门官方数据、大数据、民意调查数据等三类数据进行多源校核,打开认识城市的多元视角。

三管齐下的数据获取模式
一是细化粒度,针对老城区承载力接近极限、城市热岛、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盲区等共识性问题,综合运用poi大数据、网络地图、遥感解译及空间分析等手段,更精准的识别病灶所在,提高空间识别颗粒细度。

示例1:基于遥感影像解译的高温斑块识别

示例2:街道步行友好性评价结果
二是主客结合,利用社区摸底调查和16万余份的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切切实实地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和迫切需求,并与部门数据进行校核,识别隐藏在“完美指标”背后的城市问题。

16万份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
三是联动分析,与相关指标联动分析,深刻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构建从问题识别-原因剖析-对策建议的逻辑链条。例如针对交通拥堵问题,利用手机信令数据、百度高德数据、公共交通线率和站点覆盖率、停车位分布数据等联动分析交通设施供应与通勤需求之间的匹配关系,剖析导致交通拥堵的原因,包括城市功能高度集中于核心区、职住分离、快速路网体系建设不完善、公共交通出行率低,停车位不足及占道情况严重等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建议。
四是综合诊断,参照国内外先进城市指标水平、相关规范标准,与部门商议共同确定对标标尺,结合指标三年变化趋势,将53个指标分为预警、达标、未达标三类,并通过指标联动判断主次矛盾,最终提出福州存在的十大城市问题。
特色四: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并以项目清单为治理城市病重要抓手,为精细化治理提供实施保障
针对城市系统性问题,包括老城拥挤、交通拥堵、城市热岛等,建议从城市整体功能布局优化、交通系统优化等角度,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研究进行系统性治理;
针对补民生短板问题,包括各类设施服务盲区、物业管理水平低,无障碍设施缺项等,建议结合社区体检,通过“微改造”、城市更新和社区自治等“绣花般”的手段进行根治;
针对软环境提升问题,包括房价高企、创新活力不足等,建议通过政策调控、制度完善等手段进行改善提升。
将本次体检提出的治理措施建议细化成人居环境提升建议项目清单,明确可落地实施的项目并明确责任单位,确保有效实施。
04
成效与影响
形成“以一份综合报告为技术引领,以一套长效工作机制为制度保障,以一个信息化平台为智能化工具支撑,以一张项目清单为实施抓手”的福州体检系统化方案,提出的部分治理措施纳入市政府和相关部门2020年工作重点,搭建的工作框架和平台使城市体检成为一项可持续的工作,支撑福州城市治理能力提升。
服务福州城市体检诊断信息平台搭建,在基础数据、平台框架、指标算法等方面为城市体检诊断信息平台搭建提供全方位支撑。
本次福州城市体检试点受到住建部的高度认可,项目团队受邀进入住建部城市体检“3+3” 工作组,共同协助推进体检试点工作,为住建部城市体检技术指南和工作方案提供建议。
编辑/排版|余婷婷
供稿|清华同衡 总体规划三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同衡佳作 | 面向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城市体检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