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视点】高铁成网的情况下还需要积极新建机场吗?

【视点】高铁成网的情况下还需要积极新建机场吗?

作者简介1

杨少辉 博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规院交通院轨道交通研究所

【作者简介2】

陈春洋:中铁咨询集团北京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视点】高铁成网的情况下还需要积极新建机场吗?



现在规划界,特别是城市规划界似乎有一种趋势性认识:随着我国高铁的迅速发展和逐步成网,航空发展将被挤压,特别是对地级及以下城市,航空发展常常不被看好,对于新机场布局普遍持谨慎态度;理由似乎也很充分:客流将向高铁转移,航空出行可以通过区域交通设施共享:利用周边机场进行,以避免重复建设。真的是这样吗,高铁真的会吸纳航空客流吗?

 

【视点】高铁成网的情况下还需要积极新建机场吗?

1、受高铁影响显著的城市,航空客流下降了吗?


曾经普遍被认为受高铁冲击较大的城市:上海、武汉、广州、郑州、西安、成都、重庆、太原,航空客流发展怎么样呢?笔者根据民航生产统计公报2008~2019年发布的数据,对上述几座城市的机场旅客吞吐量进行了分析,如下图。其中,北京为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南苑机场旅客吞吐量的合计,上海为虹桥和浦东机场的合计。

【视点】高铁成网的情况下还需要积极新建机场吗?

图1 受高铁影响较大的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变化情况(万人次)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城市的航空客流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一致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可见高铁的发展并没有“转移”航空客流。上述机场都是枢纽机场或干线机场,支线机场发展情况怎么样呢?


 【视点】高铁成网的情况下还需要积极新建机场吗?

2、地级市的支线机场,航空客流下降了吗?


笔者从做过项目的地级城市中,选取几座建有机场的城市:洛阳、攀枝花、邯郸、张家口、恩施(这些城市中仅有攀枝花尚未通高铁),看看这些城市的航空客流发展情况。其中,张家口宁远机场于2013年开通,2018年9月~2019年3月因改扩建停航;攀枝花保安营机场2011年6月~2013年6月因地质灾害停航。数据同样来源于民航生产统计公报2008~2019年的发布文件。

【视点】高铁成网的情况下还需要积极新建机场吗?

图2 部分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变化情况(万人次)

 

从图中可以看出,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发展不如枢纽机场/干线机场稳定,不同年份有升有降,但总体上仍呈现明显的上升势头。如果剔除部分年份因停航、改扩建施工等因素导致客流下降的数据点,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的上升趋势将更为明显。

 

【视点】高铁成网的情况下还需要积极新建机场吗?

3、航空客流普遍上升,高铁对航空究竟有没有影响呢?


不同类型机场旅客吞吐量的总体上升趋势,带来了全国航空客流量的快速增长,如下图所示。

【视点】高铁成网的情况下还需要积极新建机场吗?

图3 全国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变化情况(亿人次)

 

机场旅客吞吐量的快速发展,是否说明航空没有受到高铁的影响呢?当然不是,影响还是很明显的,比如上述提到的上海、武汉、广州,郑州、西安,成都、重庆、太原等城市,因为高铁的开通,周边短途支线航线及相互之间的航线客座率骤减,甚至停飞。从国际上航空和高铁的发展经验来看,3小时、900km(按照高铁时速300km/h计算)是高速铁路与民航竞争的临界点:以内高铁占优势,以外航空占优势。


正是高铁网络、民航运输的快速发展,才为人们提供了可选择的出行方式,反过来也促使铁路和航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吸引力,细化分类服务人群(市场细分)。同时,铁路和航空的合作也开始探索和实践,比如石家庄正定机场的空铁联运,使石家庄机场成为高铁的受益者,于2018年跻身千万规模机场之列。

【视点】高铁成网的情况下还需要积极新建机场吗?

图4 石家庄正定机场旅客吞吐量变化情况(万人次)


 【视点】高铁成网的情况下还需要积极新建机场吗?

4、我国航空系统的未来发展空间,究竟在哪里呢?


从不同规模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发展情况可以看出,我国航空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非常看好的。这几年国内民用机场数量的迅速增加也反映了这一趋势。2019年我国民用机场数量已达到239座,国家和各省市航空发展规划提出的民用机场布局,展现的前景更为乐观。

【视点】高铁成网的情况下还需要积极新建机场吗?

图5 我国民用机场数量发展

 

航空发展的前景究竟如何,未来会有多大空间呢?我们可以从中美两国做个概略对比分析,如下表。


表1 中美两国航空发展情况对比(2018)

【视点】高铁成网的情况下还需要积极新建机场吗?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美经济总量、航空客流总量在逐步接近,而换算成人均GDP、人均航空出行次数则差距仍然较大。随着我国向高质量发展模式的转变,人均经济指标将有大幅提升,人均航空出行次数也将会持续、显著增长。对比中美两国的飞机数量和机场数量,差距极其悬殊。2018年,我国民用机场235个,而地级行政单元334个,还远不能达到每个地市有一座机场的水平。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机场的繁忙程度和航空器的高使用频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机场和航空器的巨大潜在需求。当然,美国的航空发展是其国家发展战略决定的,与其防空体系布局、民用空域资源富裕密切相关。相比之下我们国家制约因素较多,空域资源民用比例较低。未来随着空域管理策略的优化、航路管控技术的提升,民用空域资源条件将会逐步得到改善,航空出行巨大的潜在需求将逐步释放,航空系统的发展前景必然十分广阔。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经济要素的流动性也将迅速提升,人口的流动性提升将为铁路、航空提供充足的客流,两者的“客流竞争”将不会是什么大问题。 


【视点】高铁成网的情况下还需要积极新建机场吗? 

5、面对现实的制约和未来的需求,规划怎么应对呢?


面对航空系统未来发展的巨大需求和现实发展条件的严峻制约,城市发展该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这正是规划和规划师的价值所在。规划就是在综合考量各种因素、要素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的谋划和统筹,尤其是对各种不确定性的预判和弹性预留。具体到航空系统,规划师要以积极的态度来迎接航空的发展,对机场布局要进行战略空间预留,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留下空间弹性;在规划方案上要体现综合的技术考量,从系统布局和组织上考虑好空铁分工与合作,尤其是空铁联运的设施布局和组织;对于各地比较热衷的临空经济区规划和建设,要根据机场的规模和发展速度综合判断,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客流门槛国际上一般认为是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000万人次/年,国内一般认为是达到1000万人次/年,显然对于大部分支线机场,临空经济区的更大意义在于空间预留,而非建设实施。


中规院交通院

ID:CaupdUTI

【视点】高铁成网的情况下还需要积极新建机场吗?
【视点】高铁成网的情况下还需要积极新建机场吗?

加关注    有干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规院交通院):【视点】高铁成网的情况下还需要积极新建机场吗?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