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地名
地名是一个地区历史记忆的承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北京也不例外。如果说北京城是座开放的博物馆,“地名”就是各种“陈列品”的说明书。近年来,北京市的地名保护与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地名”栏目旨在向公众更好地普及与展示地名背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三山五园

“三山五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始建于清康熙时期,形成于乾隆时期。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文化遗产的统称。
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是指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
三山五园是中国园林史上的珍宝,更是世界园林史上的杰作。

香山位于北京海淀区西郊,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皇家园林。

其红叶驰名中外,是我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香山”的得名,历史文献中有两种说法。
其中第一种说法来自于民间:据说早年间香山上曾栽种有大面积的杏花,每年花期一到,这里便花香浓郁,故而得名。


其二则是来自《香山永安寺记》:山中有大石,其形状香炉类似,因此这座山因香炉石而得名。


从古至今,众多文人骚客赏枫都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名句,而香山也因枫叶闻名。


香山地处西山东坡之腹心,也是西山山梁东端的枢纽,其峰峦层叠,涧壑交错。


山中有水,水中有山。


古迹甚多,风景甚美。


这里有燕京八景之一“西山晴雪”;

这里有集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的寺院“碧云寺”;



这里有国内仅存的木质贴金“五百罗汉堂”;

这里有迎接六世班禅的行宫“宗镜大昭之庙”;

这里有颇具江南特色的古雅庭院“见心斋”;


这里有世纪伟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驻北平最早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双清别墅。


北京香山论坛已发展成为开展国际安全和防务对话的重要平台,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



这里春日繁花似锦;

夏时凉爽宜人;

冬来银妆素裹。

每逢霜秋遍山黄栌如火如荼瑰丽无比,曾被评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




北京西北郊的香山山麓,有一座清代的以山地为基址而建成的行宫御苑。



这就是以红叶美景闻名中外的静宜园。


静宜园的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一百年前的唐朝。
《香山永安寺记》载:
永安寺创自李唐,沿于辽金。
”
辽时香山有辽王坟,即永安陵。
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
金世宗至香山寺奉佛,赐名“大永安寺”。其后金章宗多次游幸香山,并留有祭星台、护驾松等遗迹。
元初
世祖曾临幸永安寺。
元皇庆元年(1312)四月
仁宗命修永安寺,并改称“甘露寺”。
元时已有“香山八景”,即:护驾长松、饮寒丹井、金界香莲、松顶明珠、仁王佛阁、祭星台影、乳峰古寺、妙高云堂。
明代
明代香山又建有许多寺庙,但仍以永安寺最为宏丽。其间明武宗、明世宗、明神宗等均曾临幸,香山因此成为京西北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清康熙十六年(1677)
清廷建“香山行宫”,康熙帝御题香山寺、洪光寺、来青轩、璎珞岩匾额。
清乾隆八年(1743)
弘历初游香山。
清乾隆十年(1745)七月
扩建行宫苑囿
清乾隆十一年(1746)三月
园成,命名“静宜”,并形成著名的静宜园二十八景。
静宜园的园林布局有别于其他园林。景观以山为主,景点分散于山野丘壑之间。

全园结构沿山坡而下,是一座完全的山地园,分为三部分,即内垣、外垣、别垣。
内垣在东南部的半山坡的山麓地段。

主要景点和建筑集中在这里。
包括宫廷区和古刹香山寺、洪光寺两座大型寺庙。



其间散布着璎珞岩等自然景观。


外垣是香山的高山区,面积广阔。

散布着十五处景点,有众多迷人的自然风光和因景而构的小园林建筑。


别垣是在静宜园北部的区域。

包括有昭庙和正凝堂两组建筑。


内垣的西北区黄栌成片,每至深秋,层林尽染,观西山红叶成为静宜园的重要景观。


勤政殿位于今香山公园东大门内,为香山“二十八景之首”。


于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
2002年7月,国家投资一千万人民币复建勤政殿。
2003年,勤政殿正式对游人开放。
香山寺位于香山南麓。

创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名永安寺,又称甘露寺。


乾隆时改称香山寺。

寺门东向,前有牌坊、古松掩映,有“听法松”一景。



双清在香山寺以南山腰中,原有两股清泉,乾隆在泉旁石崖上题“双清”二字。


虽然几经浩劫,历经数十载沧桑,静宜园的的山石泉水、奇松古树所构成的自然景观,依然美不胜收。

春夏之际,林木蓊郁,群芳怒放,泉流潺潺;


秋高气爽之时,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尤为引人入胜。


内容来源:地名与地理信息管理处
图片来源:地名与地理信息管理处、光明网
内容编辑:北京印迹编辑部
相关阅读
北京地名 | 三山五园的前世今生
北京地名 | 大栅栏:杂而不乱,媚而不俗
北京地名 | 一尺大街:北京最短的胡同
北京地名 | 新首钢大桥与永通新桥:百里长街的新地标
北京地名 | 奥林匹克建筑群:古老中轴线上的新风景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北京地名 | 香山静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