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2000多个小区改造后“脱胎换骨”

老旧小区居民又迎利好

为老旧小区改造,我省将对土地政策、审批制度、资金筹措等方式进行创新,吸引电梯、快递、停车等专业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各类服务设施的改造、建设和运营。昨天,省政府召开全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新闻发布会,透露了这一消息。 

上月底,在住建部大力推动下,中国建设银行与南京、重庆等9个城市,签署支持市场力量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战略合作协议。到2025年,建行支持授信南京的额度高达300亿元。

在此之前,我市老旧小区整治已实践20年不断升级标准,让2132个小区实现“脱胎换骨”。


2000多个小区改造后“脱胎换骨”

△经过整治的秦淮区四方新村小区内植被茂盛,环境整洁优美


四轮大整治,标准不断升级

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工程。

我市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先后已经历了4轮:

  • 2000年起,进行以美化为目的的建筑整治;

  • 2006年启动老旧小区整治工程,当年整治资金标准从30—50元/平方米不等。因资金标准较低,此轮整治就是简单的“穿衣戴帽”;

  • 2011年起,我市再调整整治资金标准,普通小区和示范小区的整治标准分别大幅度上升到160元/平方米和280元/平方米,整治开始从“面子”向“里子”兼顾;

  • 2016年起,整治资金标准控制上限已达300元/平方米,并提出了“精品小区”整治概念。


从“列菜单”到“点菜单”,重点解决民生“刚需”

2000多个小区改造后“脱胎换骨”

△尧林仙居小区内一处整治后的公园
在尧林仙居整治现场,设置的居民意见室多达4个,并全天24小时收集意见。“居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了,才能获得他们对这场整治的认可。”栖霞区尧化街道姚坊门物业管理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朱佳佳说。
在南京,如尧林仙居小区这样广泛征求民意是近年来的“标准模式”。“以前是政府列菜单,进行外墙刷新,晒衣架、遮阳篷等的统一,但现在是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让居民‘点菜’,尽力补齐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短板。”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相关人士表示。为此,我市要求所有老旧小区整治前,须发放“致居民一封信”、调查问卷表,召开座谈会、议事会等形式,了解群众需求;整治过程中,邀请3—5名居民作为小区监督员,全程参与整治工作;整治后,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对整治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居民意见进一步整改完善。

2000多个小区改造后“脱胎换骨”

△栖霞区金尧山庄将小区内的停车位与车道划分出两种颜色,

便于管理的同时也使得小区的环境更加美观

针对民生短板,近年来我市老旧小区整治内容不断扩容。在玄武区,老旧小区整治分成5大项62小项,将改造内容区分为基础类、提升类、拓展类,优先解决民生刚需,对于其他改造项目,则是编制“菜单式”改造目标和价格清单,供居民“点菜”,鼓励居民出资参与改造和管理。

再创新,社会资本将参与老旧小区改造

江苏是2019年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全国唯一省份,省政府昨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明确,第一步,通过到2022年的3年试点,探索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方式方法、标准体系、政策机制,推动建成一批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样板,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第二步,到2025年建成更多的美丽宜居住区、街区、小城镇、城市;第三步,到2035年,全省城市基本达到美丽宜居城市标准,形成一批具有江苏特色、代表江苏水平的美丽宜居城市。

2000多个小区改造后“脱胎换骨”

△车辆在小区新开辟的停车位内停放有序
如何让老旧小区在新一轮改造中实现“蝶变”?我省将在土地政策、审批制度、资金筹措等方式进行创新。例如,老旧小区周边的低效用地将优先用于建设社区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设施;将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老旧小区改造中,吸引电梯、快递、停车、物业服务等专业机构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老旧小区各类服务设施的改造、建设和运营等。未来的老旧小区改造将强调以“完整社区”为努力方向,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省住建厅副厅长范信芳介绍,新一轮重点改造的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2000年后建成的老旧小区也会适当考虑,但需要限定年限和比例。同时,还要看小区现有的市政配套和社区服务配套设施是否缺失严重,小区失养失修失管情况是否严重。对于群众改造愿望强烈、支持度、参与程度高的小区,将优先纳入改造计划。改造内容将重点考虑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的项目,比如水电路气、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类、屋面墙体渗漏等。对有条件的,特别是居民积极性高、社会投入性大的小区,主要考虑的是满足居民生活便利需要和改善型生活需求的内容,以及丰富社区服务供给、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项目,如建筑节能、加装电梯以及文化健康教育设施、养老托幼便民服务设施等。

2000多个小区改造后“脱胎换骨”

△金尧山庄的居民楼在外立面上加装了电梯,方便居民上下楼
记者从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获悉,我市过去多年来的老旧小区整治,针对的主要是2000年以前建成的非商品房小区。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将进一步扩大范围,将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损坏严重的保障房、安置房小区,以及建成时间20年以上、基础设施缺项老化严重的商品房小区纳入改造计划。我市将在每个区选择1—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行试点,探索市场化改造路径,先试先行,实践出不同改造模式的优缺点,为全市政策制定、改造模式提供参考性依据。目前,秦淮区银龙花园、鼓楼区宁工新寓二村、六合区银海新村等小区正计划推进市场化改造模式。(顾小萍 白乙辰)
(来源:南京日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2000多个小区改造后“脱胎换骨”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