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学术动态(Planning Reviews)”栏目,推介国内外学术书籍和文献报告、关注国际研究动态和前沿热点、分享规划案例研究。本期 “城市开发与土地经济” 专栏,与大家分享一篇研究大学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作用的国外文献。
(专栏编辑:刘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大学在区域经济可持续中的作用
来源:GALLARDO-VÁZQUEZ D, FOLGADO-FERNÁNDEZ J.A. Regional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universities’ role in their territories[J]. Land, 2020, 9(4): 102.
区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决策中愈发受到关注的议题。随着全球化、工业化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在保证当代人类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不以牺牲下一代人的发展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势在必行。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机构除了承担教书育人这一基本职责,必须回应社会对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期待。对于大学来说,社会发展意味着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该研究选取大学在校学生这一群体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大学教育水平的指标,探究大学创新水平、教学质量与学生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推断大学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作起到的作用。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xtremadura)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建立衡量创新与质量两要素与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而评价大学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1. 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埃斯特雷马杜拉自治区(Extremadura Region) ——西班牙的17个自治区之一,以及自治区内的公立大学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学为研究对象。
埃斯特雷马杜拉自治区由两个省构成,总人口约106万人,占西班牙总人口的2.3%,总面积为41633km²,在西班牙所有自治区中位居第五。自治区境内有许多国家公园与历史遗迹,整体颇具吸引力。
由于自治区与马德里、塞维利亚等大城市邻近,自治区内大量年轻人会前往上述地区求学,然而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学仍然能吸引大量学生学习并定居。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学建于1973年,现有学生35000人,教职员工2300人,是西班牙大学联盟“G9联盟”成员。大学在吸引学生、教育学生并力求使学生毕业后在自治区内定居付出了大量努力。从长远来看,这无形中增强了该自治区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建立假设
可持续发展在大学中的界定、测度及其对学生的影响,至今是学界仍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为此,该研究聚焦于创新水平与教育质量,并选取学生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可持续性的指标。
《奥斯陆手册》将创新定义为“通过将进行适应与提升、对产品与流程做出重要改变作为组织管理的一部分,来达到提升经营效果的作用”。既有的诸多研究发现,创新与可持续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对大学而言也不例外,教学创新会推进教学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满意度。教学创新的方式很多,例如将现代科技手段用于教学、开展联合教学、更新课程内容以适应劳动力市场、做到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的平衡等。该研究将上述创新活动纳入问卷调查以评测创新能力与满意度的关联性,并做出第一条假设:“当创新作为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的组成部分而为居民所感知时,居民对于可持续性的满意度将会上升。”
消费者无疑倾向于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而研究表明消费者感受到的质量与可持续性间存在联系。当大学的教育体系注重于提高教育质量时,学生自然可以对周边的环境及经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可持续性。已有研究表明,学生所感知到的教学质量与学院整体水平、基础设施质量、课程整体安排、就业质量、学校声誉有关。除此之外,研究将学生是否有申诉渠道、是否有定期教学评估等因素一同纳入问卷调查,并做出第二条假设:“当高质量作为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的组成部分而为居民所感知时,居民对于可持续性的满意程度将会上升”。
3. 数据与方法
该研究随机抽取了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学2017年入学的18985名学生中的36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每名调查对象均收到一份电子版的调查问卷并被告知研究目的。
由于研究所使用的三个要素,即创新水平、教学质量与满意度均为无法直接计测的潜在变量,故引入一系列指标用于评估学生对上述三个要素的感受。基于已有的研究,建立11个指标用于评价创新能力、9个指标用于评价教学质量、9个指标用于评价满意水平。指标以李克特7级量表形式呈现,每个指标拥有自1“完全不同意”至7“完全同意”共7个选项。
该研究使用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方程模型作为第二代多元分析方法,可用于确定无法直接进行计测的潜在变量与可测变量间的关系。
4. 结果
该研究首先进行了探究性因子分析,得到了3个潜在变量与各自可测变量间的因子分析模型。经检验,3个潜变量均拟合良好。又进行了全局模型拟合评估,通过计算标准化均方根等指标,认为模型整体拟合优度满足要求。
随后建立了测量模型并评估,得到各可测变量对潜在变量的荷载,数值分布于0.635 到0.915 之间,大于0.6的可接受标准。经检验,该测量模型具有聚合效度。
最后,建立了结构方程用于描述3个潜在变量间的关系。创新水平、教学质量与满意度的路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6与0.374。经自举法(Bootstrapping Procedure) 检验,前文给出的两假设均成立,即居民所感受到的创新水平与教学质量影响居民满意度。
5. 探讨与结论
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表明,创新水平和教学质量均对学生的满意度有正面影响,且创新水平的影响更强。该研究得到的结论与先前的诸多研究相符。它认为,大学不仅可以提供教育,而且对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学校可以吸引人才并使其在周边区域停留,促进周边区域企业的创立与发展,从而为下一代人创造可持续的环境。
该研究指出,大学应聚焦于三个领域:其一为有策略地分析教学水平的提高这一过程;其二为鼓励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其三为培养专业人才,使他们成为地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研究断言了一种经济良性循环模式,即“通过不断提升的教学水平使学生感到满足→来自劳动力市场的指导者来设计课程,提升学生的满意度→感到满意的学生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提升→满意度是计量可持续性的标准→学生期望留在大学周边地区学习工作”。
过去,伴随着经济发展的经常是资源枯竭和各类社会问题。传统的问题解决方法已不合时宜,亟待改变发展的观念以扭转当下情势。教育创新对于维持一个驱动经济创新与社会创新的现代教育系统至关重要。该研究认为,应当从可持续观点出发,进行教育创新及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区域居民满意度水平以实现更大的区域发展。
该研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比如调查对象仅限定于学生群体。为此,后续研究将进一步考察学校管理人员对于教学创新与教学质量的决策、教师技能与教师参与在教学创新中的作用。此外,还要建立新的假设与模型,以便在更广阔的情形中评估大学的作用。
(供稿:王舸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联系upforum@vip.126.com
识别二维码 订阅本刊2017-2020年电子阅读版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官方网站:http://www.upforum.org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upforum@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upforu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刊):【学术动态】大学在区域经济可持续中的作用 | 城市开发与土地经济(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