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图书资讯丨北京天主堂:1600-1800年间教堂建筑和跨文化空间(德文)



Dank reichlich beigefügter zeitgenössischer Bilder und Pläne eine ebenso erhellende wie spannende Darstellung …

 

Claudia von Collani, Stiftungslehrstuhl für Missionswissenschaft und Dialog der Religion, Universität Würzburg


归功于(书中) 大量的同时代图像及图纸以及既有启发意义而又精彩的描述……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传教史和宗教研究所 柯兰霓教授




Wang Lianming analysiert meisterhaft eines der wichtigsten Labore der Transkulturation und Globalisierung von Kunst und Wissenschaft die es je gab: Peking im 17. und 18. Jh.

 

Klaas Ruitenbeek, ehem. Direktor des Museums für Asiatische Kunst – 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


王廉明出色地剖析了迄今艺术和科学全球化及文化互化的最重要试验场之一——十八世纪的北京。


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前馆长 鲁克斯教授


图书资讯丨北京天主堂:1600-1800年间教堂建筑和跨文化空间(德文)


图书资讯丨北京天主堂:1600-1800年间教堂建筑和跨文化空间(德文)


北京北堂手绘图(局部)


图书资讯丨北京天主堂:1600-1800年间教堂建筑和跨文化空间(德文)


北京南堂3D复原


作  者



图书资讯丨北京天主堂:1600-1800年间教堂建筑和跨文化空间(德文)


王廉明(Wang Lianming),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研究所助理教授,于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完成美术史硕士(2009)、辅修经典考古学、意大利语言文献学和艺术教育。期间曾求学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2009-2011年任教于维尔茨堡大学。2014年于海德堡大学完成东亚艺术史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2018-2019年为佛罗伦萨艺术史研究所“美术史和美学实践”项目(柏林)访问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西美术交流史、园林史和清宫绘画史。


图书资讯丨北京天主堂:1600-1800年间教堂建筑和跨文化空间(德文)


图书资讯丨北京天主堂:1600-1800年间教堂建筑和跨文化空间(德文)


图书资讯丨北京天主堂:1600-1800年间教堂建筑和跨文化空间(德文)


图书资讯丨北京天主堂:1600-1800年间教堂建筑和跨文化空间(德文)


图书资讯丨北京天主堂:1600-1800年间教堂建筑和跨文化空间(德文)


图书资讯丨北京天主堂:1600-1800年间教堂建筑和跨文化空间(德文)


内  容



明清时期的南堂、东堂和北堂是中西文化艺术乃至科技交流的重要载体和见证。全书共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从传教史、社会文化史、建筑史、艺术史以及科技史角度,为读者忠实呈现了一个早期近代交流语境中的北京天主堂。书中内容部分源自作者2014年于海德堡大学所完成的博士论文“南堂和早期近代的北京天主堂”(指导教授:雷德侯)并收录了大量鲜见的材料,其中包括法国国家图书馆、巴黎遣使会档案馆、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等部分未出版的手稿和图像材料。


作者在第一章“敕建神话和皇帝的荣耀”中,梳理了中西史料中所记的北京天主堂,并找出文献中所呈现的“不对等性”,提出了天主堂“非敕建”说,流传甚广的“敕建天主堂”亦为当时传教士的自书牌匾,并非皇帝所赐。这一考释打破了迄今由传教士文献所构筑的“敕建神话”,同时质疑了北京天主堂存在的法律基础。


尽管缺少合法性,天主堂还是从多方面获得了最大的公开性和影响力,并在十七和十八世纪的北京城成为最重要的城市景观。第二章“作为城市景观的天主堂会院:公开性和社会功能”讨论天主堂如何借助其地理位置而获得相应的受众群体,并通过收藏纪念物(牌匾、御赐碑和设立牌坊)和西洋计时工具(如自鸣钟、水钟和日晷等)来实现建筑空间和时间层面的纪念碑性,这种“纪念碑性”使得北京天主堂成为“记忆之地”(Lieu de mémoire)并获得社会影响。


第三章“全球语境下的北京天主堂”尝试跳脱耶稣会建筑讨论的欧洲语境,并从“模件”的角度讨论北京天主堂的设计和建设,指出了北京天主堂和文艺复兴建筑文献及印度果阿天主堂之间的关系。该章用大量篇幅讨论了现存的几套北京天主堂的图纸和图像材料,并对其建筑规模和比例做了迄今最详细的考证,并附上了多幅重建的效果图。


第四章“从天主堂到宫殿之堂”中包含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重构了早期的三幅圣像画入华的全部经过,并对图像学、运送地、停留时间和在天主堂中的展示方式做了详细的考证。作者从朝鲜燕行使者、中国文人和西洋使团的记载中,不仅重现了北京三间天主堂的图像学功能,还从物质文化角度讨论了圣像画、西洋奇器和天主堂的“多宝阁”(Wunderkammer)功能及其对乾隆宫廷公共空间产生的可能影响。第二部分涉及了天主堂在跨文化美术中的功能,并讨论了几个和北京天主堂有关的经典案例,如曼托瓦泰宫(Il Palazzo Te)的马厅(Sala di Cavalli)与乾隆的“十骏图”及“十犬图”关系,罗曼诺(Giulia Romano)康斯坦丁大厅和乾隆热河行宫卷阿胜境殿之间的观念转换等。


第五章讨论天主堂花园以及乾隆宫廷如何借用西洋水法来复兴古代中国的政治风景学。借助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图像材料,作者重构了北京天主堂的园艺和植物学功能并探讨其在十八世纪全球科技史交流中的作用,引出了北京天主堂和乾隆修建圆明园西洋楼“水法殿”的关系。


本书包括478页,192张单色插图,17页彩页。


https://www.winter-verlag.de/en/detail/978-3-8253-6937-8/Wang_Jesuitenerbe_in_Peking/


图书资讯丨北京天主堂:1600-1800年间教堂建筑和跨文化空间(德文)


图书资讯丨北京天主堂:1600-1800年间教堂建筑和跨文化空间(德文)




Jesuitenerbe in Peking: 

Sakralbauten und transkulturelle Räume 1600-1800


Lianming Wang


Universitätsverlag Winter 2020

ISBN 9783825369378 € 68.00


相关链接:

北京耶稣会北堂和中国植物图像:十八世纪中西园艺学交流的一则轶事


美术遗产

美术 | 考古 | 建筑 | 遗产  

图书资讯丨北京天主堂:1600-1800年间教堂建筑和跨文化空间(德文)
图书资讯丨北京天主堂:1600-1800年间教堂建筑和跨文化空间(德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美术遗产):图书资讯丨北京天主堂:1600-1800年间教堂建筑和跨文化空间(德文)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