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继承与创新】胜绝宜学:一种择胜地巧营文教空间的规划理念

1

 何谓“胜绝宜学”

中国城市规划历来强调人文与风景的关联融汇,善于择山川秀美、地脉钟灵之地谋划人文建设,借自然之美触发人之性灵,形成可开人胸襟、陶冶性情的人文化育之所,提振城市格局境界。“胜绝宜学”便是此般营城传统的一种重要理念。就内涵而论,“胜绝”即风景绝胜;“宜学”即宜于研学;“胜绝宜学”应用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重在表达一种择胜地巧营人文教化空间的规划理念。在历史文献中亦有如“利学”“择胜地而为学”等记载,其义相近。

【继承与创新】胜绝宜学:一种择胜地巧营文教空间的规划理念▲  城郭图 [引自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饶州府志》]

从历史实践来看,“胜绝宜学”蕴含多层次实践要义。其首在从山、水、城交融互动的风景秩序中发掘“胜绝”之地,以布局学宫、书院等人文教化空间,借环境之美增益治学之境。在此基础上,古人尤重文教空间的内部环境营造,善于利用场地形貌组织院落空间、点缀景观小品、布置水景绿植,营造“阒静无尘”“奥旷两兼”“凝秀山川”的宜学环境,追求“远尘嚣、宽眼界、长心智、扩胸襟”的场所意境。纵观各地“胜绝宜学”的营城实践,其选址与形式多样:或立于山水环抱之地,或居于溪泉交合之处,或雄踞高阜而“可瞻眺天际”,或面湖如镜而“可游行于海”,凡此等等,皆为一地人文建设与风景秩序有机交融的杰作,成为城市的山水人文胜地、城市整体人居格局的升华之笔。


2

 “胜绝宜学”的传统实践

结合历史文献、城市图以及实地调研可知,“胜绝宜学”的传统实践历史悠久,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如安徽萧县,古人结合“学居文明之方,盖以利学者进取”之理念,择城东南爽垲之地巧营学宫,创成当地文教胜地;河北交河,古人择“东濒漕河,洪流襟带,西据高垄,林木郁蓊”的“静治”之地巧建董子书院,形成邑内重要的治学之所;河北南皮,古人择东郊“高敞幽遐,超然云表”之胜地营建书院,以明人伦、谨风教;四川会理,古人结合城西“地势爽垲,群山拱翠”“开拓万古心胸”之地营建金江书院,以催文运、兴文教;江西鄱阳,古人于城外“撷山川灵秀”之地巧营儒学,创成“陶冶性情”之文教场所;上海青浦,古人寻临水风景佳地修建青溪书院,形成“尊师表、明人伦、贤圣可”之教化胜地。本文从诸多案例中遴选湖南武冈、江西瑞昌、浙江平阳、江西上饶,对“胜绝宜学”的传统实践做以进一步阐释。

【继承与创新】胜绝宜学:一种择胜地巧营文教空间的规划理念▲  城池全图 [引自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南皮县志》]

【继承与创新】胜绝宜学:一种择胜地巧营文教空间的规划理念▲  青溪书院图 [引自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青浦县志》]

湖南武冈,地处湘西南,自古为“黔巫要地”。古人依循山川地势经营学宫,创成特色文教空间。论其概要,营城者结合城郊“右带鳌山,左临雪霁,后枕百雉,前环渠水”之整体环境格局,择“毓秀”之区巧营学宫,追求“山川淑气”“人文昌炽”的城市意境。同时,营城者巧借地势布局楼宇、塑造景观,营造“恢弘庄严”之圣殿、“深闭清净”之崇圣祠、“整齐端肃”之贤庑等诸多人文空间,形成“远近疏密维宜”“毓群贤之秀”的特色建筑群。古人赞其为“涵育圣贤”的人文胜地。
【继承与创新】胜绝宜学:一种择胜地巧营文教空间的规划理念▲  州城图 [引自清光绪元年(1875年)《武冈州志》]

【继承与创新】胜绝宜学:一种择胜地巧营文教空间的规划理念▲  武冈历史文化空间在现代地形中的分布示意

江西瑞昌,其地“东北汇两湖之水,西南耸万峰之山”,形胜可嘉。古人择“不嚣”“不隘”“不尘”之地迁建儒学,营造了“静、广、洁”的人文化育空间。具体而言,县儒学乃初建于城西门外百步,与市相邻而“扰于利”。营城者因忧治学之所“嚣隘而尘”,故遍察内外环境,精选城内风景胜地迁建之;同时巧谋场地设计、建筑布局、配景布置,塑造出“光景朗霁”“条理周辨”的宜学之境。邑人对迁建后的儒学环境赞言:“去嚣而静,去隘而广,去尘而洁”。

【继承与创新】胜绝宜学:一种择胜地巧营文教空间的规划理念▲  县城图 [引自清同治十年(1871年)《瑞昌县志》]

浙江平阳,地处“两浙咽喉,八闽唇齿”,形胜颇佳。古人择城东南胜地营建儒学,形成境内重要的文教之所。论及其要,营城者巧妙结合“新罗、九凰、夹屿诸峰拥翊后先,七弦之水萦绕左右”的山水形势,择“岩为凤嘴”的山麓佳地布局儒学,使“左右山坡为凤翼”以“象飞腾”。同时,营城者因循地势“定子午线,建堂正中”,并“环池绕垣”,塑造“向背幽显”的场所意境;亦凿双井“以象凤目,泄文明”,疏浚七弦溪、三星池以“象琴轸鼓动、凤凰来仪”。由此形成“揽秀据胜,含英毓灵”的文教胜地。

【继承与创新】胜绝宜学:一种择胜地巧营文教空间的规划理念▲  平阳县城图 [引自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温州府志》]

江西上饶,其地“北枕灵阜,南带冰溪,东挹琅峰,西瞻层岩”,形势极佳。古人遍察城市“临溪环山”格局,择其“山川奥灵之区”营建信江书院,创成邑内宜学佳地。具体而言,书院选址“当南屏之麓”,享“山川之秀,林中之美”,追求“涵育德慧而不见异物”的环境氛围。与此同时,营城者因地制宜、巧施布局,于院内广建乐育堂、近思堂、蒙泉亭、一杯亭等人文设施;并巧循场地“山石雄踞”之势,于山巅点缀亦乐堂,“周以亚橘,缭以石兰”,使“灵山诸峰贡于几席之间”,塑造怡神静虑、拓胸豁眼的文思意境。遂成为当地经世不衰的“厚人伦、美风俗”之人文化育佳境。

【继承与创新】胜绝宜学:一种择胜地巧营文教空间的规划理念▲  上饶县城图 [引自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上饶县志》]

【继承与创新】胜绝宜学:一种择胜地巧营文教空间的规划理念▲  信江书院图 [引自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广信府志》]

【继承与创新】胜绝宜学:一种择胜地巧营文教空间的规划理念▲  信江书院 [引自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广信府志》]

总之,“胜绝宜学”作为一种择胜地巧营文教空间的规划理念,体现了古人开展人文建设活动时的整体环境观照意识,和善于将人文建设的化育性与自然山水的景观性有机协同的营城思维。秉承此般规划传统,积极发掘、保护和传承历史上积淀形成的“胜绝宜学”规划遗产,并结合城市发展不断择胜营景、诗意创造宜学之地,必将极大提振城市的整体人文内涵与人居品质。

主持:王树声
图文  
王  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讲师 博士研究生 
王树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本文通信作者
李小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讲师 博士
赵子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博士研究生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9YFD1100902)资助。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把咱们“城市规划”置顶就可以啦

只需要5秒钟哟~

【继承与创新】胜绝宜学:一种择胜地巧营文教空间的规划理念

——————————————

了解更多《城市规划》杂志信息,搜索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

【继承与创新】胜绝宜学:一种择胜地巧营文教空间的规划理念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继承与创新】胜绝宜学:一种择胜地巧营文教空间的规划理念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继承与创新】胜绝宜学:一种择胜地巧营文教空间的规划理念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