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31日,位于新街口的邮储银行南京分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点开通,正式面向企业、群众提供抵押权登记“不见面服务”。至此,全市开通“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实现抵押权登记全程网办的银行已达15家。
为加强不动产登记和金融服务的无缝衔接和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信息互联和资源共享,从2017年6月建成南京市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银行版)起,南京市局就致力于推动“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往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迈进,持续便民惠企,三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广泛赞誉。
平台建设:从“有”到“好”
作为国家首批“互联网+政务服务”专项试点城市,南京市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不见面审批”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将不动产登记作为该项试点工作的“先手棋”进行重点突破和示范带动,逐步推动不动产登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各类事项“不见面服务”。
早在2016年不动产登记制度落地起,南京市局就提出了以“互联网+”思维推动不动产登记服务模式变革的理念,投入了一支专业信息化队伍,高标准完成基础数据整理、网络升级、平台建设等工作,并于2017年6月建成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银行版),面向联网银行提供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抵押登记预申请、在押资产变化推送、贷后管理等服务功能。
在此基础上,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的要求,逐步把更多线下的窗口服务延伸到线上的共享服务平台。2018年6月推出电子证明功能,由登记部门登簿后,通过共享服务平台推送,省去制、发证和领证环节;8月推出抵押权注销登记“不见面服务”,试点“网上申请、联网办理、网上反馈”的办理模式;12月将抵押权注销登记“不见面服务”拓展至全业务,纯土地、在建工程和房地一体的抵押注销登记均可实现全程网办;2019年6月,抵押权登记“不见面服务”正式上线,实现了抵押登记业务端到端的全流程优化再造。
为进一步提升用户服务体验,增强系统可用性、安全性,2019年7月,南京市局还联合招行、建行、工行、江苏银行和民生银行5家银行开展共享服务平台2.0版建设,建立了一套规范、便捷、安全、可靠的政银直联模式,实现了政银信息互访、微信公众号互嵌、审批业务互办,新增了微信人脸识别、公众号授权查询登记簿信息、一二套房信息以及统计分析等功能,方便银行及时查询、掌握抵押情况,有效防范抵押贷款风险,系统界面也同步做了优化,用户体验更加友好。


共享服务平台2.0版界面
截至目前,共享服务平台已面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提供抵押登记全程网办15万件、核发抵押权电子证明 37万份、推送在押资产权属变化信息326万条、抵押权注销登记网办14万件。3年来,共享服务平台已逐渐成为我市金融机构规范、高效、安全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服务社会公众,强化日常监管和防范金融风险最基础、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推广应用:变“盆景”为“风景”
为积极推进共享服务平台应用,让更多银行、企业、群众享受到不动产登记服务改革成果,进一步便民惠企,南京市局与金融机构凝聚改革共识,强化工作协同,多次通过“请进来”召开工作座谈会、业务答疑会与“走出去”上门政策宣讲、专题推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联网银行宣传“放管服”改革、“3550”改革、“不见面审批”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对银行贷款审批等工作的要求,提升积极参与改革的主动性和紧迫性,共同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地。
面向全市商业银行召开“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工作推进会
2018年4月,南京市局与招商银行南京分行签订了首个不动产登记与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此后陆续与江苏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24家银行分批签订了不动产抵押权登记“不见面服务”合作协议。2019年7月,举办抵押权登记“不见面服务”开通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招商银行服务点揭牌仪式。至此,南京市在全国首家构建了“不动产登记+金融”不见面服务体系,涵盖银行抵押贷款的贷前、贷中、贷后全生命周期。
南京市首家“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点落地招商银行
随后,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至当年12月底,37家联网银行全面实现抵押权注销登记“不见面服务”及抵押权电子证明应用,新增江苏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南京银行和苏宁银行6家开通“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改革成效由“盆景”变“风景”。
与银行签订不动产抵押权登记“不见面服务”合作协议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不动产登记+金融”不见面服务体系优势更加凸显,在已设立“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点的银行,抵押权登记实现全程网办,银行工作人员和抵押人无需出门、进厅,减少跑腿及人员聚集,有效降低了感染风险,为企业融资贷款、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持,受到了银行工作人员和客户的一致欢迎,建行等多家银行表示本次疫情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不见面服务”的优势,也给今后的推广应用注入了信心和动能。今年以来,宁波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8家银行陆续开通了此项服务,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等9家银行也在同步推进。

建行南京分行送锦旗
截至目前,已有24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15家银行开通“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其中民生银行南京分行还设立了首家“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设立条件舒适的服务室5个,以集中作业模式为客户提供贷款面签和抵押权登记网上申请服务。为进一步增强“不动产登记+金融”不见面服务品牌辐射力,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南京市局还将“互联网+不动产抵押权登记”服务拓展至全市范围,面向5家试点银行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全市通办服务,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民生银行服务中心
各区登记部门工作人员观摩学习线上受理工作
服务监管:由“量”到“质”
在共享服务平台顺畅运行、不断优化升级,“不动产登记+金融”不见面服务深入推进、覆盖更多银行的基础上,南京市局也从对银行应用“量”的积累上,到更加重视“质”的提升,用规范有效的管理推动“不动产登记+金融”不见面服务的高质量。
为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强化工作协同,双方通过确定联络人、搭建微信圈、组建工作组等方式,密切沟通交流,强化面向金融机构的技术指导、数据服务、业务支撑和工作对接,共同推进改革举措落地。同时,建立了“互联网+不动产登记”银行服务点建设标准,明确了抵押登记费集中对账、统一缴纳,登记资料按月移交的工作要求,加强业务衔接,实现相关环节顺畅运转,真正达到既方便银行,又惠民利企的效果。
在推动“不动产登记+金融”不见面服务品牌效应由主城六区向全市范围辐射的过程中,南京市局还积极总结主城六区工作经验,建立了“金融服务专员”制度,各登记区域登记部门均落实专人与金融机构进行“一对一”对接,实现服务需求的快速反馈、及时响应,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同时,还推动金融机构建立健全覆盖系统操作、业务办理、资料保管、移交及缴费等事项的业务运行监管机制,严格规范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体验。
今年8月,根据自然资源部等文件要求,还协同邮政公司和相关银行,按照“专人、专车、专送”服务模式,以“加密周转箱”为载体,通过政务专递服务辅助开展“互联网+不动产抵押权登记”按月移交资料工作,打通“最后一公里”,在极大节约人力资源的同时,有效保障不动产登记资料移交工作的安全性和高效能,显著提升不动产抵押权登记的服务体验。


(来源:南京不动产微信公众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南京政银携手,打造高质量“不动产登记+金融”不见面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