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2003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余姚市梁弄镇考察调研,提出了要把梁弄建设成为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的殷切期望。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梁弄镇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勉励他们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近年来,梁弄镇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构建了集中连片、产业融合、生态宜居、集约高效的国土空间新格局,打造了集农田、湖泊、河流、湿地、森林等多种自然生态要素于一体的美丽小镇,赋予诗意田园生态价值,让小康梦想照进现实生活。2019年,梁弄镇接待游客突破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亿元,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典范。

一个规划
优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空间布局
一个理念
加强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
一个平台
聚合各类要素保障生态产业发展
“欢迎光临,来尝尝最地道的农家菜。”在镇上一家名为百丈农家乐的店内,老板娘黄玲玲正热情地跟顾客推荐着菜品。正值晚饭点,店内座位基本已坐了大半,服务员也在忙前忙后地上菜,生意十分红火。
黄玲玲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曾常年在外务工。几年前,镇政府支持村民开办农家乐,并给予一次性补贴3000元,让她下定决心回乡创业。
现如今,农家乐的生意越来越好,2018年、2019年的年营业额均突破了200万元。黄玲玲打心眼儿里感谢政府:“感谢对村民创业的政策支持,如今镇上的环境不断改善,我和家人过上了好日子。”
梁弄镇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土地资源紧张,长期以来面临着产业薄弱、发展落后的问题,村民也大部分外出务工,收入不高。为解决这一难题,梁弄镇依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一个平台”为抓手,聚合各类要素保障生态产业发展。“余姚市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和党政主导、村居主体、社会参与、一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在梁弄镇搭建起‘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要素统合平台,聚合资金、政策和土地等各类发展要素,积极引导村民和市场主体参与生态产业和美丽乡村建设。”余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介绍,梁弄镇有着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因此,通过发挥低效用地再开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优势,积极盘活土地资源,腾退的空间就可以用于发展红色旅游、绿色康养等生态型产业。
为此,梁弄镇围绕“生态+产业”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红色教育培训、生态旅游、会展、民宿、农家乐等“绿色+红色”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带动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就业增收,持续提升了全镇经济水平,实现了绿水青山的综合效益。
黄玲玲正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还有很多和黄玲玲一样的村民,也通过政府扶持发展绿色产业,过上了小康生活。据悉,梁弄镇借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果发展现代农业,建成了40余个水果采摘基地,总面积达3500亩,水果采摘季节的日均客流量达3000人次。2019年共吸引采摘游客50万人次,帮助村民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同时,凭借好山好水好生态,梁弄镇还积极发展矿泉水产业,吸引了浙江百岁山食品饮料公司的投资,2019年实现了产值2.5亿元,上缴税收5600多万元,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
“生态+产业”的发展模式,让梁弄镇基本实现了村民就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2019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0.5亿元,同比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万元,同比增长14.8%;村集体经济增收2500多万元。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了梁弄镇全面小康样板镇建设,更使梁弄成为“投资进山、游客上山”的最佳目的地。2019年,梁弄镇商务培训人数突破15万人次;引进了“蝶来紫溪原舍”等康养民宿新业态,年均收入500万元以上;实现了中国机器人峰会永久落户。
目前,梁弄新街商业广场项目开始业态招商,中国电影(音乐)版权服务基地顺利签约,希望的田野·横坎头田园综合体项目有序推进,四明山时光小镇旅游度假区一期工程持续推进……通过生态产品的价值转换,梁弄镇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之路。
更多阅读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i自然全媒体
记者:孙安然
编辑:王中建 郑雅楠
审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诗意田园 醉美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