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遗产撷英】宝塔凌苍苍,标出海云长——大理佛图寺塔建造背景与南诏时期佛塔特征


【遗产撷英】宝塔凌苍苍,标出海云长——大理佛图寺塔建造背景与南诏时期佛塔特征

作者:刁  峥


塔,起源于印度,原名“Stupa”,中文常译为“窣堵波”,最初的窣堵波即为佛祖释迦牟尼的坟冢,此后演变为埋藏佛舍利、佛骨所用,逐步成为了佛陀的重要象征。窣堵波在东汉时期随着佛教来到中国时仍保持着上立刹杆、相轮的半圆冢形象,中国古代的匠人们又从建筑上对佛塔进行翻译:将窣堵波缩小为精致的塔刹,置于塔顶,塔刹下面则设计为汉地传统的阁楼式建筑。北魏中期,砖石结构佛塔开始出现,叠涩砌砖、砖刻浮雕等等技术的使用弥补了此前木塔的平淡与呆板,使得砖塔的造型别致而又各具特色。

【遗产撷英】宝塔凌苍苍,标出海云长——大理佛图寺塔建造背景与南诏时期佛塔特征
【遗产撷英】宝塔凌苍苍,标出海云长——大理佛图寺塔建造背景与南诏时期佛塔特征

图/左为建于印度孔雀王朝时期的翠堵波代表:桑奇大塔,来源:网络;

右为国内现存唯一纯木构阁楼式塔:应县木塔,摄影:王一臻。


隋唐以后,佛塔的建设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塔的数量大增,并逐渐由木结构向砖石结构进行转化。密檐式塔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起来,至盛唐时已取代阁楼式塔成为了绝对的主流。诞生于唐朝中晚期的南诏国以及大理国的佛塔们也就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密檐式。这“自然而然”中也是有一番背景的,且听笔者道来。

【遗产撷英】宝塔凌苍苍,标出海云长——大理佛图寺塔建造背景与南诏时期佛塔特征

图/现存最早的密檐式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来源:网络


【遗产撷英】宝塔凌苍苍,标出海云长——大理佛图寺塔建造背景与南诏时期佛塔特征

佛图寺塔建造背景与历史沿革


隋末唐初,洱海地区诸多部落通过长期的征战与互相兼并,逐渐形成了六个较为强大的乌蛮部落,称为“六诏”。其中蒙舍诏因地处六诏最南,而又被称为“南诏”。唐玄宗时为了遏制藏地的吐蕃贵族势力,选择了南诏作为其中央势力的延伸,南诏也因此得到了唐朝中央政权的扶持,于公元738年成功兼并其余五诏,统一了滇西洱海地区。之后南诏迁都太和城,并以此为基地,陆续征服并控制了当今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区,建成了西南边疆强大的地方割据政权。

【遗产撷英】宝塔凌苍苍,标出海云长——大理佛图寺塔建造背景与南诏时期佛塔特征

图/六诏形势,来源:网络


就在南诏对外扩张的同时,佛教分别由印度、中原、蜀地等方向,以阿吒力密教及汉传佛教两种形式传入了南诏。但南诏国初期仍以道教为绝对的主流,佛教信仰的传播也仅仅停留在民间的偶然为之。到南诏中期第四代南诏王寻阁劝起,佛教历经多代南诏王的推崇得以发展。此后南诏出现了佛教僧侣为国师的制度,佛教也正式成为了南诏的国教。


寻阁劝时期,南诏佛教以阿吒力派为主,这一时期建设的大量佛教寺院自然选择了阿吒力派的寺院建置。而阿吒力派西来,只带来了密教、佛经与寺庙,并未带来佛塔,再加之南诏国此前并无建造塔类建筑的先例,因此南诏国初期的佛教寺院均没有建造佛塔。


之后随着第七代南诏王劝丰佑的推崇,汉传佛教逐渐取代阿吒力成为了佛教的主流。汉式佛塔是汉传佛教的独特产物,同时也是寺院的主要建置之一,这就产生了为此前的寺院建设佛塔的需求。但南诏国此前未曾建设过任何高层建筑,极度缺乏建造汉式佛塔的技术,以致其建设难以推进。


直至唐大和三年(829年),劝丰祐当政时期,唐朝地方官员终止了寄读成都的南诏贵族子弟们的供给,中断了南诏学习中原文化的途径,这激怒了南诏的统治者。年末,南诏出兵进攻四川,并迅速攻至成都城外。南诏军队在与唐军议和、谈判的期间,于成都城西停留了十天,并入城掳走数万技艺成熟的汉族工匠、技工后离去。在拥有了汉式佛塔的建造技术之后,南诏国内迅速建起了诸多佛塔,位于南诏都城太和城南、古代下关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佛图寺塔也正是诞生于这一时期。

【遗产撷英】宝塔凌苍苍,标出海云长——大理佛图寺塔建造背景与南诏时期佛塔特征

图/佛图寺塔,摄影:倪浩然


佛图寺塔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苍山斜阳峰山麓,下关镇荷花村委会阳平自然村北。该塔原为佛图寺内的主塔,是由劝丰祐时期的清平官(官职类同内地宰相)张罗疋主持修建的,具体建造年代不详。

【遗产撷英】宝塔凌苍苍,标出海云长——大理佛图寺塔建造背景与南诏时期佛塔特征

图/佛图寺塔区位图   


此后佛图寺多次被毁后重建又再次被毁,至明万历年间仅剩佛图寺塔,后塔得以重修,并立《重修佛图塔记》碑,现嵌于塔身底层的西侧。


1981年由国家文物局出资对佛图寺塔实施了抢救性修缮,本次修缮工程基本消除了结构隐患;并于塔身内清理出唐、宋、元时期文物百余件,主要为佛像、金刚杵、经卷等等,现藏于大理州博物馆。


佛图寺塔保留至今,现存的佛图寺则为1998年复建。


佛图寺塔高30.07米,为十三级密檐式方形空心砖塔,塔基为二层方形毛石砌筑基座。塔身内壁中空呈筒状,通至十二级。外壁整体呈抛物线状,第一级边宽4.50米,直砌,东壁设方洞形塔门,西壁正中镶嵌有明万历三年(1575年)的《重修佛图塔记》碑。上有塔檐13级,檐间距约50—70厘米,每级出檐7—9层砖。塔檐之间,东西两面设佛龛,南北两面设券洞,券洞与塔内贯通。塔刹由葫芦宝伞及铜铃组成。


佛图寺塔以及南诏国时期的诸多佛塔究竟有何特征呢?它们与汉地的佛塔有什么不同吗?


【遗产撷英】宝塔凌苍苍,标出海云长——大理佛图寺塔建造背景与南诏时期佛塔特征

南诏佛塔的特征


劝丰祐时期以前,南诏国并没有任何建设佛塔或其他高层建筑的经历,极度缺乏相关的建造技术,这就导致南诏及大理国早期的佛塔建设几乎完全仰赖此前掳来的汉地工匠以及他们所带来的佛塔建造技艺。因此南诏及大理国时期的诸多密檐佛塔无论外观还是内部结构都极为相似,仅仅是高度、檐层数或部分细节上有所不同。甚至说,劝丰祐时期所建设的多座佛塔极大可能是出自同一批工匠之手。

【遗产撷英】宝塔凌苍苍,标出海云长——大理佛图寺塔建造背景与南诏时期佛塔特征

图/南诏国及大理国时期的密檐塔,来源:网络


也正因南诏佛塔物质遗存极高的相似度同时价值上有着整体的统一性,在本次佛图寺塔保护规划的研究工作中,并未将佛图寺塔作为单一的研究对象,而是选择以南诏佛塔作为一个整体,与同一或相近历史时期内的汉地密檐塔进行了比较研究。


研究对象的选取上,则主要遵循着汉传佛教在国内的传播走向,选取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等省份内始建于南北朝、唐朝的密檐塔,以及四川省的国保单位——宋代密檐塔进行比较研究。其中现存最早的密檐塔——登封嵩岳寺塔、南诏佛塔最有可能借鉴的目标——西安小雁塔,被作为重点比较研究目标。

(下图请手机横屏查看)

【遗产撷英】宝塔凌苍苍,标出海云长——大理佛图寺塔建造背景与南诏时期佛塔特征图/比较研究   

 

南诏密檐塔整体造型虽基本借鉴了同时期汉地密檐塔的造型,但又融合有南诏国自身的审美趣味:南诏密檐塔并不像汉式那样从第二层就开始收分,而是从塔身中部才开始收分。塔身最宽处位于塔的中部,整体呈抛物线状的流线型,使得造型更加飘逸而优美。此外,南诏佛塔塔檐的檐角普遍翘起,纵切面皆呈现出两端起翘的弧线形,这与内地檐角向下的直硬结构也不近相同。这些外观设计的改进使得南诏佛塔并没有因为他们高大的形体而产生沉重的压抑感,反而给人以一种向上飞升的灵跃感。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以天数为阳是为奇,以地数为阴是为偶,塔作为古代唯一顶天立地的建筑类型,设计深受这种思想所影响:塔基与地相接故边数为阴即偶数,塔身上接于天故层数为阳即奇数。而南诏佛塔并未受到这种思想的限制,有着例如千寻塔、弘圣寺塔这些塔层数为偶的情况。当然,由于南诏佛塔均由掳自汉地的工匠所建设,也不排除是这些工匠蓄意的“报复”行为。


南诏佛塔地基均为砖砌或石砌,砖上刻或摹印梵文、古藏文的经咒,以咒文镇塔,增强其镇水功用的效力。此外,南诏的佛塔均未设置地宫,塔内保存的佛家珍宝均贮于塔顶或塔身基座内,这一点与内地佛塔的构造截然不同。


平面布局方面,南诏佛塔的位置与当时汉地寺院的布局一致——佛塔位于寺院建筑群的前方,且大理地区的佛塔同时遵循了洱海周边的建设风俗,以面朝洱海方向为正向,将佛塔建设于寺院最东,同时将塔门面向东侧设立。


【遗产撷英】宝塔凌苍苍,标出海云长——大理佛图寺塔建造背景与南诏时期佛塔特征

结语


佛图寺塔作为古代大理地区“妙香佛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建筑技术与造型艺术上都充分借鉴了当时内地的建筑文化,同时也加入了本地区的民族特色。其建造历程与形制特色正是古代南诏国向内地学习佛教、建筑、艺术等文化,同时互相交流与融合的重要见证。


佛图寺塔作为南诏国重要的历史遗存,也是当地民众对南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来源。同时其作为洱海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何重新回归“南诏文化”、“大理文化”大家庭的怀抱,同周边的南诏德化碑、太和城遗址-金刚城、崇圣寺、大理古城等文化资源一起,形成完整的文化旅游展示体系,则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项目名称:佛图寺塔保护规划

起止时间:2019年11月起

项目委托方:大理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项目承担方: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限公司综合一所


相关链接:

苍龙晓色笼烟峦,雪月风花隐梵禅——云南省大理市弘圣寺塔保护规划工作小结| 遗产撷英

金戈铁马英雄地,六诏归一雪月乡——大理太和城遗址保护工作小记

石钟山石窟——南天有瑰宝,滇密留渊源|遗产撷英

一路向西,去大理| 爱遗产·爱生活


【遗产撷英】宝塔凌苍苍,标出海云长——大理佛图寺塔建造背景与南诏时期佛塔特征


作者:刁峥

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限公司 一所 规划师

北方工业大学景观建筑设计 本科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正在“蜕皮”的科隆大教堂| 爱遗产·爱生活


*本期编辑胡玥,排版廷廷。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清源或邮件bjchcc@126.com。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清源文化遗产
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
*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或疑问,直接微信回复公众号。

【遗产撷英】宝塔凌苍苍,标出海云长——大理佛图寺塔建造背景与南诏时期佛塔特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源文化遗产):【遗产撷英】宝塔凌苍苍,标出海云长——大理佛图寺塔建造背景与南诏时期佛塔特征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