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模式,重拾乡村的乡土价值 | 学术季

导读

9月18日,2020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重要活动之一的“乡村振兴实践”专场活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宁波服务站、宁波市城市规划学会主办,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


本文字数:2223字

阅读时间:7分钟

 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模式,重拾乡村的乡土价值 | 学术季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乡村振兴战略一经提出,立刻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密切关注和热烈讨论。


讲好乡村振兴的中国故事,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乡村振兴实践”主题专场将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模式,结合项目实施,阐述如何重拾乡村的乡土价值,如何保护古镇、古村,如何让乡村规划真正落地。让规划能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学术报告


乡土价值的重拾与复兴

 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模式,重拾乡村的乡土价值 | 学术季

张秀鹏

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空间规划一所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三年多时间,围绕乡村振兴的新一轮农村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一方面乡村地区已成为今后国民社会发展中的一大短板,另一方面,乡村本身蕴藏着原生态资源和价值。因此,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核是强调城乡等值的价值导向。乡村不再是城市的附属,廉价资源的代名词。今后的乡村要重新审视乡土价值,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与城市互动、互补、互助。


慈城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宁波城市近郊特色组团,文化定位和地理区位都十分突出。镇域范围内山水田园要素丰富,孕育了多元的乡村特色。我们围绕北部云湖片区以及南部姚江农业公园片区,开展规划、建筑、景观及市政一体化设计并最终实施落地,推动两个片区的环境风貌改善以及乡土价值提升。


强调乡野自然的乡土生态价值。基于片区优质的山水生态本底;优化区域生态格局;营造自然生态景致;利用乡土闲置资源。通过面上、线上、点上的营造,进一步培育乡土生态环境,提升云湖品质,造福一方水土、一方人。


强调乡间故土的乡土人文价值。做优做强片区农业产业;复兴江南水乡文化特色;打造乡土人文空间亮点;以半浦村和三勤村为重点,开展一系列空间更新,传递历史文脉与质朴乡风,营造有温度的乡土公共空间。


从“情怀”到“落地”——记乡村设计的实践之路

 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模式,重拾乡村的乡土价值 | 学术季

严婧婧

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设计所


乡村振兴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报告以乡村振兴实践为题围绕缘起、探索、感悟三部分展开阐释从“情怀到落地的乡村实践之行”。



缘起


我院于2018年成立了乡村振兴象山工作室,工作室的成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共享的平台、展示的中心及实践的基地,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乡村实践类项目。这类项目区别于一般规划类型,它是要完成从规划—设计—实施全过程的项目类型。



探索


主要围绕具体项目展开,阐述了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等重重挑战下,完成了从宏观层面规划—中观层面策划—微观层面设计—驻地指导施工—实施完善这样全过程的项目,并分享了许多项目中的小故事(如一棵歪脖子树的故事、设计师坚持的墙等),生动有趣的展示了如何将情怀落地。



感悟


“积累”,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再回馈于设计及规划中,真正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美好愿景。


“情怀”,规划师需要情怀,乡村规划师更需要,只有热爱乡村,才能更好的服务乡村,虽然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挑战重重,但我们迎难而上,仍然相信诗与远方。


“实力”,乡村项目虽小,但要懂规划的理念、建筑的空间、景观的意境、材料的选择、植物的配置、施工的工艺等等,需要强大的技术和团队才能全程把控。


“匠心”,需要工匠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坚持的理念、敬业的态度,只有专注用心,把控细节,才能真正保证项目品质。


将“情怀”落地,让“匠心”生根,乡村实践之行我们一直在路上······



那些年,我在石浦做保护

 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模式,重拾乡村的乡土价值 | 学术季

吕金程

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更新所


石浦古镇是国内屈指可数的渔文化兼具海防文化的古镇,2005年被公布为国家级名镇。本报告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保护层级:从历史镇区到镇域保护


一是通过实地调研,梳理出100多项重要遗产点、20多项重要的非遗项目;二是通过历史底图+历史文献再结合实物遗存,依托GIS平台,进行历史信息转译。将上述两者的结论相叠加,规划形成“两城一街一渔村”的整体保护框架;同时对历史镇区外的3个保护区进行了规划覆盖。



保护策略:从名录保护到整体保护


原有的保护规划重心是梳理出以文物建筑为核心的保护名录,这种保护思路,在三名保护中留下了血的教训。本次提出“整体保护”的规划策略。


(1)保护“半山半城、两峰交夹、溪贯城中源通东海”“丁字轴街、高低曲折一城圆”的城镇历史形态格局。


(2)扩充保护对象类别和名单,做到全域、全要素的保护。


(3)遗产点-核心区-ABC类建控区再到最外围的风貌协调区,构建“圈层式的梯级管控”机制。


(4)结合历史街巷+传统院落尺度+地形因素,化大地块为小地块,提出肌理保护的管控要求。


(5)石浦所城的山海双轴线结合横断面分析提出视廊保护策略——山上俯瞰全城、城墙眺望水道、庙里遥望城门、城门可视海面。



精准管控:保护图则的编制


探索了“文物图则+历史建筑图则+地块图则”三位一体的保护图则编制方法,来对后续的规划实施进行精准管控。首先,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均是在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化细化,为其保护与再利用提出相应要求。其次是地块控制图则,一是做到地块管控一张图,涵盖所有的保护与管控要素及相应指标;二是明确院落界面、商铺界面、绿化界面三类沿街界面控制;三是提出“微”改造策略,明确以小地块为单元,成熟一块推出一块、开发一块,循序渐进地推向市场。


供稿单位: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学术季 | 聚焦文化传承•健康发展,第二届水网地区城乡发展与规划国际会议(2020)在线成功举办

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模式,重拾乡村的乡土价值 | 学术季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模式,重拾乡村的乡土价值 | 学术季

学术季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伴随•成长”专场会议要点集锦

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模式,重拾乡村的乡土价值 | 学术季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模式,重拾乡村的乡土价值 | 学术季

学术季丨“心系洪灾中的城乡遗产——我为灾后遗产修葺出点子”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模式,重拾乡村的乡土价值 | 学术季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模式,重拾乡村的乡土价值 | 学术季
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模式,重拾乡村的乡土价值 | 学术季
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模式,重拾乡村的乡土价值 | 学术季

点击进入学术季专题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城市规划):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模式,重拾乡村的乡土价值 | 学术季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