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话题:城市治理




话题:城市治理


近期国匠城发起了话题征集活动:2020年规划圈最关心的八大话题征集,还有国匠城学社“全家桶”等你拿~,并进行了直播抽奖,抽奖结果见此文:话题:国庆中秋双节快乐,祝中国规划越来越好


今天发布大家关注的第六个话题,城市治理~,留言节选:


金小桃:面向多元化的城市治理与更新发展。新的“循环”经济背景下,城市更新的方式、参与者、受众均是多元化的。如何能够让城市“健康”、“有机”更新,应从土地供给、存量空间、更新利用、文化提升、社区参与、乡村治理等方面,通过政策、法规、管理、智慧平台、公众参与等多种手段形成完善的体系,并在未来规划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


zzq:2020年,最让人难忘和关注的就是疫情了,说起疫情,有一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就是社区,抗疫以社区为单位,基层社区作为抗疫的基本单元,在本次抗疫中承担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社区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之一,是最基础的。然而此次疫情也暴露出了社区的许多问题,既有管理层面的问题,也有建设层面的问题,还有其他很多问题有待探讨,因此城乡社区治理应该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话题。本次疫情期间,社区没有实际权利,管理困难,社区工作人员缺乏,工作量大,许多工作开展困难,社区基础设施差,缺少社区医院,社区卫生室环境差,基础条件不好等问题,以及社区居民间的社会关系问题等都在此次疫情期间被放大了。


你认为还有哪些话题和观点,值得我们重点关注,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相关阅读:


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生活环境、社会秩序等方面都体现着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来自:新华社)


什么是“城市治理”?


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使得城市管理内容呈现出“地方政府成为制定发展战略的焦点”“多中心治理”两大特征。20世纪90年代西方的城市治理理论兴起,对城市治理的理解常见的有三类:(1)城市治理=好政府;(2)城市治理是向市民和社会赋予权力的过程;(3)城市治理是政府与市民社会的关系。这些理解都表明“城市治理≠城市管理”(来自:《城市治理:中国的理解与实践》,孙荣、徐红、邹珊珊)。西方学者Pierre J 认为,城市管治注重的是过程,即地方当局协同私人的利益集团力求实现集体目标的过程,并由政治、 经济和社会价值体系共同塑造(来自:《Models of urban governance:the institutional dimension of urban politics》,Pierre J)


在我国的城市治理研究方面,顾朝林先生在《发展中国家城市管治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发》一文中提出,“城市管治是涉及城市地区不同机构层———地方政府、市民社会和私营部门———关系的性质、质量和目标的总和”。陈振光、胡燕认为,城市管治是政府与市民社会、 公共部门与私营机构的互动过程, 地方政府是城市管治的主角之一,理解地方政府的组织能力是理解城市管治的关键(《西方城市管治:概念与模式》,陈振光、胡燕)。现代城市治理就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架构中, 城市政府和市民社会在城市发展和管理中共同决策的过程。(《城市经营中的市场、政府与现代城市治理:经验回顾和理论反思》,周诚君、洪银兴)


总的来说,城市治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城市治理是一种城市地域空间治理的概念,为了谋求城市中经济 、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把城市中的资本、土地 、劳动力 、技术、信息、知识等生产要素都包括在内的整体地域治理概念。狭义的城市治理是指城市范围内政府、私营部门、非营利组织作为三种主要的组织形态组成相互依赖的多主体治理网络,在平等的基础上按照参与、沟通 、协商 、合作的治理机制,在解决城市公共问题、提供城市公共服务、增进城市公共利益的过程中相互合作的利益整合过程。(来自:《城市治理模式:类型与变迁分析》,王佃利、任宇波)


因此,城市治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城市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既包括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 部门、第三部门(或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

(2)城市治理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多个领域;

(3)城市治理的过程是多元互动的,在多元互动中实现着利益和价值的输入、转化和输出;

(4)城市治理的方法是多样的,既包括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 又包括经济方法、行为方法和技术方法;

(5)城市治理的目标是为了城市公共利益,需要协调好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城市治理创新理论》,罗月领)


基于以往文献研究的成果,我们发现,城市治理的研究范畴主要是社区、城镇与跨区域。一是城市治理研究由社区研究启程,加上近年来受到放权和分散化政治过程的影响,城市治理“社区化”再度受到重视。二是学者们认为城市政府是在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最接近群众的层级”,城镇是城市治理理论关照的重点。同时,城市边界不断扩大,跨区域问题成为城市治理研究的重要范畴。(《城市治理理论的“双重流变”与融合趋向》,吴晓林、侯雨佳)


在政府的数据治理实践与创新方面,北京市提出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旨在通过下沉资源、赋权增能改革,提升属地管理能力。清华大学教授张小劲博士及其团队对“吹哨报到”中的12345热线电话数据进行了深度分析,并指出,北京市的“吹哨报到”改革是从理念驱动、危机应对到问题引导,从城市感知、问题认知到精准施策的数据治理创新。会议速递| 推进首都基层治理改革与创新;微信公众号“《中国国情国力》杂志”


话题:城市治理

图:北京市基础民生类问题的的主要细类分布


而上海市徐汇区则聚焦城市精细化治理,并于2018年出版了《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治理的徐汇实践》一书,展示了徐汇区在精细化城市治理方面的新实践和新探索,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大都市地区城市治理的对策和建议,主要涵盖城市更新保护、生态环保、服务优化、平安构筑、社区共治、居民自治等内容。


话题:城市治理

徐汇区道路精细化整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带动引领整体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要加快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协调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办法。要抓紧研究制定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服务业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政策,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带动引领整体高质量发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目前,我们的城市已经从资金原始积累、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城市化1.0”阶段,走到了重视现金流、精细化运营的“城市化2.0”阶段(赵燕菁)。吴良镛院士认为,对于高质量发展,其内涵与方向如下:在全球层次,关注一带一路等战略;在区域层次,关注大城市地区协调发展、生态和农业地区保护、城乡统筹等议题;在城市层次,重视城市健康发展、城市更新和保护、城市设计等问题;在社区层次,重视完整社区建设、公共服务均等问题;在建筑层次,重视绿色建筑、特色传承等问题。在每一个空间层次中,既要考虑自然、社会、人、居住、支撑网络五大系统各自的质量和发展水平,更要关注各相关系统间的联系与结合,以高质量的人居环境为整体目标。吴良镛,人居高质量发展与城乡治理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首先是政府在理念上的转变,即从“管理”转向“治理”:“治理”注重部门间的平行关系,体现了我国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的精神,关注利益相关方在多元利益诉求上的平衡和过程中的平等协商。以空间管控为手段,实现规模扩张和功能完善。以社会治理为手段,关注美好的生活和品质提升(袁昕)


新发展背景下,政府的角色将会发生重大转变何艳玲:更自主、更健康——复杂社会中的城市治理


  • 政府将作为社会的投资者,为不同的人群提供匹配、有效、良好的公共服务;

  • 政府将作为秩序的投资者,为不同的行动主体提供规则,并且约束它来遵守;

  • 政府将作为价值的投资者,为不同城市的居住者促成城市认同。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空间与设施等“硬件”支撑,更需要统筹“硬件”和“软件”的城市治理体系的高效运行。精细化治理是未来城市管理的重要任务。


精细化治理如何实现?新技术给了我们发展的契机。


“治理”框架下的城市是一个由相对稳定、渐进更新的“空间”(土地、建筑、基础设施)与动态变化、难以预测的“流”(人流、车流、能量流、信息流)所共同构成的复杂巨系统。一个与实体城市孪生镜像的“虚拟城市”已然成为我们理解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和治理城市的重要依据和工具。这一变化势必将影响城市规划的学科边界与知识体系,纳入更多对城市治理问题的深度关切伍江:城市精细化治理与城市规划学科发展


更多内容,期待大家的共同探索,期待大家的观点与讨论。


庆祝节日,展望未来,谋定后动,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话题一:中国规划的未来,祝中国规划越来越好

话题二:社区生活圈

话题三:新发展与规划理念

话题四:大数据与新技术

话题五:乡村规划


话题:城市治理



欢迎收藏,欢迎点击在看,欢迎添加星标

确保重要信息不会错过


欢迎加入国匠城学社知识星球

每日学习,共同进步


点击这里查看:国匠城-城市规划学社是什么?

城市规划学社 城市数据学社 国土空间学社


话题:城市治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话题:城市治理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