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老城市·新活力|上海“网红打卡地”空间营造的经验借鉴


“网红经济”是一种诞生于互联网时代下的特殊的经济现象,意为网络红人在社交媒体上聚集流量与热度,对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营销,将粉丝对他们的关注度转化为购买力,从而将流量变现的一种商业模式。“网红打卡地”是网红经济在城市空间中的重要表征


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中国的网红经济在发展中迎来了爆发点,其背后所能带来的收益,庞大得超乎想象。“中国是全球网红经济的发动机,也是世界第一网红经济国。德国自由大学网络经济学者特洛伊卡·布劳尔这样认为。在网红经济迅猛发展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强大活力和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目前,全国各地纷纷主动对接“网红经济”,提出打造自己的“网红打卡地”,希望以此聚集人气,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本进驻,促进城市加速发展。如今“网红打卡地”的营造已成为了很多城市发展的重要策划手段。


一、网红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1.“网红经济”能激发城市活力,促进文化的创作、挖掘与传播

网红经济在城市中的现实折射,最主要表现在人口汇聚,这就使城市涌现出更多活力,同样也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体现。现如今网红经济已经成为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需要对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加工,这也就促进了文化的创作、挖掘与传播。


2.“网红经济”能提升城市形象,带动文化、旅游、科技等产业发展

网红经济凭借着自身高互动、强社交属性,充分调动了人们记录和发现城市魅力的积极性,城市形象也因此得以广泛传播,其带来的最直接的效应就是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其次,网红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人口汇聚,人口汇聚了刺激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引发服务转型,服务转型又必然释放更大的人才需求空间,人才进驻更有利于支撑城市产业发展。而当今城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终依托的还是产业发展的硬核实力。


二、上海“网红打卡地”营造实践 


根据《2019抖音大数据报告》显示,国庆期间,上海位列全国热门打卡城市第一名,同时上海也是获点赞次数最多的城市之一(北京、成都、上海),网络创作者最多的省份之一(北京、辽宁、上海)。在网红经济的推动下,上海的城市活力持续增强,城市空间品质也进入到了活力与景观相互融合,生活与旅游相互促进的新时期。

目前,上海市高流量、高质量的“网红打卡地”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以“独特视觉体验”为吸引力的“打卡地”

此类“网红打卡地”的空间往往(部分)具有“三感”,即夸张感、异质感、历史感,独特的空间形象满足人们拍摄极具特色的高浏览量的照片或影像的需求。进而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以吸引更多客流,顺势延伸产业链,带动相关消费。

如位于杨浦滨江的“绿之丘”以多层退台、悬挑阳台等多变的空间吸引人们来此打卡消费;坐落在苏州河畔大悦城商业中心,将高98米的摩天轮置于屋顶,无论白天和黑夜都是周边地区的视觉焦点;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则是利用原废弃油罐历时6年改造成为的一个综合性的艺术中心,集合各式各样的展览空间、广场、花园、绿地、书店、教育中心和餐厅;黄浦江畔的复星艺术中心,建筑外观为三层金色可转动幕帘,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既如中国新娘头饰——流苏,又似西方竖琴。上海市此类高流量“打卡地”还有巨鹿158坊、顾村公园、武康大楼、外白渡桥等。

老城市·新活力|上海“网红打卡地”空间营造的经验借鉴

绿之丘(杨浦区)

老城市·新活力|上海“网红打卡地”空间营造的经验借鉴

大悦城商业中心(静安区)

老城市·新活力|上海“网红打卡地”空间营造的经验借鉴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徐汇区)

老城市·新活力|上海“网红打卡地”空间营造的经验借鉴

复星艺术中心(黄浦区)


2.以“新奇活动体验”为吸引力的“打卡地”

此类“网红打卡地”因具有其他地方难以体验到的新奇活动而吸引人。

如2019年底刚开业的“安义夜巷”为一条周末限时开放的马路市场,由静安嘉里中心策划团队策划运营,通过举办咖啡文化、秋日丰收、绘画艺术、户外运动等主题宣传活动,集聚人气效应显著。虽然夜巷仅开放了四期,但其周边商场客流较去年同期上涨20%,沿街商户客流则上涨近50%。

老城市·新活力|上海“网红打卡地”空间营造的经验借鉴

安义夜巷(静安区)


又如上海“最美的12条街道”之一的大学路。不同于传统上海那种老租界的美丽街道,大学路是年轻、充满惊喜,十足有趣的现代“潮”街,以垂直混合的业态以及连续的外摆商业空间为特色。漫步其间,宛如行走于巴黎左岸,是上海街道中独具魅力的另类代表。上海市此类高流量“打卡地”还有嘉善老市、魔都矩阵、星巴克烘焙工厂、SMP滑板公园、西岸营地等。

老城市·新活力|上海“网红打卡地”空间营造的经验借鉴

大学路(杨浦区)

老城市·新活力|上海“网红打卡地”空间营造的经验借鉴

SMP滑板公园(杨浦区)  

老城市·新活力|上海“网红打卡地”空间营造的经验借鉴

魔都矩阵(虹口区)


3.以“特殊文化价值”为吸引力的“打卡地”

此类“网红打卡地”依托自身具有的历史性、文化性或话题性,通过包装宣传,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以达到吸引人群的目的。

如,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甜爱路”因其路名含义象征爱情,所以一直以来是上海的爱情圣地,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常德公寓”因为张爱玲故居的原因,吸引了众多民国粉、文艺粉前来打卡。“隆昌公寓”则是因为类似电影《功夫》里的猪笼城寨,吸引了众多周星驰电影粉丝前来打卡。

老城市·新活力|上海“网红打卡地”空间营造的经验借鉴

中共”一大”会址(黄浦区)

老城市·新活力|上海“网红打卡地”空间营造的经验借鉴

甜爱路(虹口区)

老城市·新活力|上海“网红打卡地”空间营造的经验借鉴

常德公寓(静安区)

老城市·新活力|上海“网红打卡地”空间营造的经验借鉴

隆昌公寓(杨浦区)


三、经验与启示



1、政府的有效推动引导是建设“网红打卡地”的关键动力


上海打造一大会址、顾村公园、绿之丘等地的经验证明:充分发挥政府的能动性,重点围绕“历史文化”、“生态”等主题,运用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形成引人瞩目的特色空间,能够迅速的吸引民众关注。同时,政府可以积极与传播平台合作(西安、上海均有所作为),主动推出一批城市中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间,能够有效的主导“网红打卡地”的风向。


2、政府合理的“空间管制包容”是激发共同创作的沃土


上海经验表明,许多“网红打卡地”的形成,是政府、市场、设计师、市民共同创作的结果,这些区域与其说是“建设”而成,不如说是“生长”而成。

很多“网红打卡地”的空间管制(如大悦城、绿之丘、大学路)部分突破了既有的管制规则。所以,政府在城市空间管制中要有“包容”意识,给不同的社会主体创作空间。

建议从“用地管理、建筑管理、市容管理”等方面探索创新管理机制,允许一些非常规的城市空间、城市设施和活动行为的存在,“空间管制包容”在“网红打卡地”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培育作用。


3、商业机构的策划运营能力是“网红打卡地”持续涌现的源泉


商业机构的策划运营能力在打造网红打卡地的过程中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如上述大学路(瑞安集团)、安义夜巷(嘉里城集团)等案例,在这些具有长期活力,能够持续运营的“网红打卡地”中,良好的商业经营主体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

因此,结合上海经验,可以在“商业模式、资源引入、空间挖掘”等方面增强商业机构的运营力,让“网红打卡地”在市场经济运行中长久保持活力。





老城市·新活力|上海“网红打卡地”空间营造的经验借鉴

图文提供|矫鸿博、潘珂、桑劲(GZPI上海分院)

编辑版式|GZPI办公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老城市·新活力|上海“网红打卡地”空间营造的经验借鉴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