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义乌城市更新为何令园企焦虑

义乌城市更新为何令园企焦虑

前不久新华社报道,今年6月,浙江义乌荷叶塘工业功能区被列为城市有机更新区块,紧接着社区干部登门动员征迁,引起园区内800多家中小企业主焦虑不安。按照规划,义乌将利用3年时间,完成2万亩以上低效工业用地清理整治,占全市工业用地总面积的一半。

这是义乌市高调推进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最新举措,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2014年,义乌率先推出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评价机制,将企业分为A、B、C、D四类,推动土地等资源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的A、B类企业集聚。2018年5月,义乌又推行工业企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对新增工业用地亩均税收未达到约定标准50%的、连续两年被评为D类或连续三年被评为C类企业的,均有权解除土地出让合同。今年开始,义乌干脆要连锅一起端,将低效用地的工业园区清理掉。

作为国有土地所有者代表,政府追求工业用地效益最大化是职责所在。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脉络,为这种追求增添了注脚。改革开放初期,各地为吸引全球产业、投资转移,竞相制造洼地效应,零地价、负地价盛行,出现大量闲置土地。随着节约集约用地推行,尤其是土地市场日益规范,工业用地的资产属性和价值得以显现和提高。当前,中央提出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工业用地稀缺性的回升提供了新的机遇。

由于我国多年实施匹配需求的供地策略,东部发达地区工业用地总量和占比普遍较高,问题和成绩一样突出。以义乌为例,在推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过程中存在一种倾向,强调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政府介入过深,会对产权空间形成挤压,导致行政成本、企业成本和社会成本过高。义乌商界人士质疑说:“企业经营有好有坏,行业利润有高有低,而每年按10%至15%增加亩均税收依据何在?”实际上,今年义乌的亩均税标准已由去年的1万元/亩提高到3万元/亩,远高于过去每年10%至15%的增长速度。大规模清理工业用地,企业将负担异地建厂,重新买地租房,审查报批,客户、订单、员工流失等诸多成本,势必招致更多的反弹和批评。

按照义乌官方的说法,选择在荷叶塘工业功能区搞有机更新,一是园区企业规模小,亩产效益低;二是厂房出租率高,工业用地不姓“工”现象突出。企业规模小不应成为清理园区的理由,中小企业是义乌发展的根本,成千上万家中小企业以贸促工、工贸联动,支撑起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是义乌独特的产业优势。

至于厂房出租率高,据当地初步调查,目前该园区152家宗地企业中,土地自用的26家、部分用于出租的78家、完全用于出租的48家。另一组数据是,2019年,该园区宗地企业A类3家、B1类16家、B2类61家,C类和D类各35家和19家。结合起来看,大多数企业有出租用地的行为,或与评价标准较高有关,也说明企业十分重视用地的产出和效益。

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树立宝贵的节地意识,义乌不妨从一味收回用地中更换思路,大力放活工业用地二级市场。在坚持和完善用地综合评价体系的同时,允许企业将土地、厂房转让转租给达标企业,使用地者更加从容地应对市场变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长期以来的一种观点认为,放开二级市场会助长炒作。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等政策法规可以有效化解风险。而且,只有完善市场机制,才能解决垄断、囤积、倒卖、隐形市场、价格混乱等问题。比如长期困扰我们的土地使用权续期问题,如果明确了到期收回、续期价格等条件,临期土地价值递减,炒作也就失去了空间。

义乌方面也表示,目前荷叶塘园区有机更新还没有启动,调研中会更多听取群众意见。工业用地如何再配置,不仅仅是牵动着一地园区企业的心,还影响着各地推进旧城改造、城市更新的规划布局,甚至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合法入市、改革开放再出发等宏大叙事,也期待着从深化工业用地市场改革中增强信心。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义乌城市更新为何令园企焦虑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记者:刘剑
编辑:郑慧
审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义乌城市更新为何令园企焦虑

义乌城市更新为何令园企焦虑

义乌城市更新为何令园企焦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义乌城市更新为何令园企焦虑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