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从“建议”到“草案”,让“十四五”规划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从“建议”到“草案”,让“十四五”规划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编制和实施中长期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每5年都要编制一份中长期规划,在形成规划纲要之前党中央提出《建议》,确定大政方针,作为编制规划的主要依据,这已经形成了传统和制度。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次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内容来源: 中国政府网、人民网


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

——解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中共中央于10月30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介绍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有关情况。


首先,规划《建议》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下制定的。


编制和实施中长期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每5年都要编制一份中长期规划,在形成规划纲要之前党中央提出《建议》,确定大政方针,作为编制规划的主要依据,这已经形成了传统和制度。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成立了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同志担任副组长。7个月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三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两次起草组会议,研究审议规划《建议》稿的总体框架、基本思路、指导原则和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很多重要的批示指示,为规划《建议》稿的起草把握大方向、确定大思路、提出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多次到地方和基层深入调研,亲自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多次亲自修改审定文件稿,进行战略谋划,倾注了大量心血,确保了规划《建议》稿的起草得以高质量完成。


第二,规划《建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


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就要求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组织开展前期研究,中央财办和国家发改委委托国家高端智库等60多家研究机构和有关部门就37个重大课题开展了研究,形成了130多份研究报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组织开展专题研究讨论,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党中央于今年3月和8月两次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起草组认真研究吸收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今年8月初,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地吸收进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在网上征求意见,这在中央全会文件起草历史上是第一次。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网上留言有100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了1000多条意见建议。7月至9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可以说,这次征求意见范围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形式之多样,是前所未有的。规划《建议》的制定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体现。


第三,规划《建议》的主要考虑和基本框架。


规划《建议》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根据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着眼于我们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规划《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

领导小组会议

——让“十四五”规划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10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强调高水平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0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就规划纲要编制作了汇报。与会同志进行了讨论。李克强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很多新挑战。编制“十四五”规划,就是要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的部署,变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蓝图。


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规划既有战略性和前瞻性、又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进一步集思广益,广泛征求意见,凝聚社会共识,让规划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总理说。


1. 使规划既鼓舞人心又符合实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就规划纲要编制作了汇报。与会同志进行了讨论。李克强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很多新挑战。他要求,编制规划一定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着力办好自己的事。


“从1953年开始的‘一五’到即将开局的‘十四五’,一以贯之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我国的现代化。”李克强说。


总理强调,当前我国“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这是一个了不得的历史成就。要在此基础上统筹谋划和进一步推动“十四五”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不懈努力和奋斗。”李克强说,“要深入研判未来发展趋势特别是各种不确定因素,围绕提升发展质量、增进民生福祉等,科学构建指标体系、提出具体目标,使规划既鼓舞人心又符合实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2. 编制规划是政府的职责,但规划的实施,还要依靠人民群众,尊重经济规律,发挥市场力量


“编制规划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李克强会上强调,“编制规划是政府的职责,但规划的实施,还要依靠人民群众,尊重经济规律,发挥市场力量。”


李克强要求,规划要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善用改革开放的办法破难题促发展。


“要突出敢啃硬骨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拿出更多更有力度的开放举措,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总理说。



编辑/排版|王淑芸

封面图/图片|中国政府网

从“建议”到“草案”,让“十四五”规划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从“建议”到“草案”,让“十四五”规划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