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城市的风貌代表着它的性格,历史记忆和人文风情。
为进一步彰显文化自信、建设美丽武汉,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近年来,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结合武汉城市形象定位,积极谋划城市整体风貌提升,从城市色彩管理、天际线管控、微空间塑造、出入口景观规划等方面为“精致武汉”再赋能。
紧扣大江大河大湖城市特质,凝练城市风貌核心特色,从建筑、道路、绿化、公共空间等多个方面进行重点规划和管控,助力建设更美好的城市家园。
/
色彩是视觉最响亮的语言。建筑色彩蕴含着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文脉、精神风貌、地域特色等信息。
武汉市历来重视城市色彩管控,早在2003年就开展了建筑色彩规划与管理、城市特色塑造和品质提升等系列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展建筑色彩管控的城市之一。
到2015年,围绕“精致武汉”建设目标,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完成了《武汉市主城区建筑色彩和材质规划》,出台《武汉市主城区建筑色彩和材质管理规定》(试行)。
2020年,进一步对武汉市城市色彩现状与管理进行了全要素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发布《武汉市新城区(开发区)建筑色彩规划指引》。至此,武汉市建筑色彩规划管控覆盖全市域。
01
武汉市中心城区建筑色彩规划(2015年)

(一)建筑色彩谱系选择
城市色彩属于感性审美的范畴,形成和谐有序的城市形象是理性管理的要求。规划引入国际通行的蒙赛尔色彩体系,对色相、明度和艳度等色彩三个属性进行量化表达,为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武汉城市建筑色彩规划和管控体系奠定技术基础。

2015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委托著名环境色彩规划专家吉田慎悟领衔的西蔓·CLIMAT环境色彩设计中心开展主城区建筑色彩和材质规划与管理研究。市局在此基础上发布了《武汉市主城区建筑色彩和材质应用技术指南》和武汉市主城区建筑色彩专用色谱。
规划确定了“明快清爽、大气灵秀”的城市色彩形象定位以及“暖白灰橙”为主体的城市主色调,通过映衬青山绿水的暖白,点亮城市未来的亮灰和凸显历史文化的灰、砖橙,为市民和游客呈现出武汉独有的“高级感”。


映衬青山绿水的暖白

点亮城市未来的亮灰

凸显历史文化的灰、砖橙
(二)建筑色彩分区管控
为彰显武汉的大江大湖生态风貌和历史文化名城特色,规划划定了6段重要界面、11个重要功能区,将其列为建筑色彩重点控制区。
针对每个分区制定了控制导则,提出建筑色彩管控要求。总体上来说,武汉市建设色彩管控采取分区分级、推荐色与禁用色相结合的双向管控模式。

武汉市主城区建筑色彩分区管控图
重点控制区内的建筑色彩和材质须遵守色彩规划所制定的色彩控制范围,优先在各区推荐色彩和推荐材质中进行选择。一般控制区内的建筑则禁止使用色彩规划所提出的禁用色彩与材质。


主城区建筑推荐色

主城区建筑禁用色范围
(三)建筑色彩规划管理
根据《武汉市主城区建筑色彩和材质管理规定》(试行稿),报建项目进行分级管理,根据项目级别提出不同审查要求。
一般建筑报审需提供《建筑色彩和材质设计附表》、《建筑色彩和材质设计附图》等审查要件;对于一些市级重大标志性项目,位于滨水临山、历史街区、重点功能区核心区等敏感地区的重要项目建筑色彩则以灵活引导为主,须提交详细的《建筑色彩和材质设计说明书》、材质小样等材料,予以严格审查。
02
武汉市全域全要素城市色彩现状与管理评估(2020年)

(一)城市色彩综合评估
2020年,市局委托中国美院宋建明教授领衔的杭州北斗星色彩团队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全市域范围内全要素色彩现状和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本次工作引入聚焦建筑、基础设施、城市家具、广告店招四大类人工色彩领域,通过现场色卡比色、“航拍-环拍-点拍”相结合的现场调研、问卷调查、会议座谈、样本分析等多种形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宏观城市色彩形象、中观重点地区色彩特色、微观色彩要素品质及规划管理成效等方面进行分析。

综合考虑荆楚、科教文化等历史人文因素,评估结论对15版色彩规划的实施效果予以肯定,“暖白灰橙”主色调、分区分级的管控模式等普遍认可度较高。中心城区色彩形象有较大提升,特别是以军运会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为契机,基本实现“优美和谐、丰富有序”的建筑色彩管控目标,总体形成与江水、湖泊相互辉映的城市建筑色彩形象。
新城区(开发区)尚未实施色彩管控,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成片住区使用大量高艳度色彩、色彩搭配无序等问题,亟需加强色彩规划引导并规范色彩管控机制。
(二)武汉城市色彩精细化提升建议
对于中心城区,应进一步推进建筑色彩精细化管理升级。通规范审查材料、优化管理环节、衔接立面整治改造等工作,进一步提升色彩管理效能。对于新城区,应进一步加强城市色彩规划引导与监管。应加强规划引导,明确管控要求。
03
《武汉市新城区(开发区)建筑色彩规划指引》(2020年)

2020年,市局结合新城区(开发区)城市色彩规划管理需求,综合评估结论,在中心城区建筑色彩管控的基础上,将色彩管控推广到全市域,发布了《武汉市新城区(开发区)建筑色彩规划指引》,进一步明确城市主色调、控制色域、禁用色域等武汉市建筑色彩规划与管理要求,并从单体建筑、群体建筑、建筑界面等方面提出色彩设计通则指引。
(一)建筑色彩配色方法
采取三类建筑配色方法。其中,色相调和法是指运用同一色相营造明度、艳度变化的方法,适合用在单体建筑上;类似色相调和法是采用类似色相,通过明度与艳度的适度变化来进行色彩搭配调和的方法,多适用于单栋建筑或社区、街区的建筑群中;色调调和法是运用复数色相统一色调的配色类型,一般用在新建的商业类设施、旅游特色或者娱乐性设施上,周边自然环境景观匮乏时通过建筑的色彩多样性来形成个性化景观。
(二)单体建筑与色彩搭配
明确不同体量的、以自然环境为背景的单体建筑色彩搭配。例如:提出高层建筑不宜选用高艳度色和低明度色;建筑的外立面基调色应随着建筑物规模的增大而明度增高、艳度降低;以青山为背景的建筑基调色宜选低明度色彩;以天空为背景的建筑基调色宜选中高明度色彩等。
(三)建筑群体色彩搭配
提出高层群体、低层群体的建筑色彩搭配通则。例如:建筑群体应避免所有建筑外立面统一使用单一色彩,高层群体建议结合建筑设计,在建筑底层部位使用低明度色彩,建筑高层使用明亮的低艳度色;低层群体的建筑基调色和屋顶色推荐使用暖色系等。
(四)建筑界面色彩搭配
建筑界面应着重营造街道景观品质,遵循远景-中景-近景的视距规则,对于道路两侧、道路沿线建筑与街区内部建筑、临水建筑界面、沿街的住宅、办公、商业、产业、公共建筑均提出相应的搭配通则。
(五)建筑色彩和材质搭配
对于玻璃、金属、一般外墙材料和新兴外墙材质等不同材质的色彩搭配提出搭配指引,并提出材质选择的顺序,在多种建材混合使用时,需要优先选择色彩自由度较低的自然建材,然后其他人工材质要注意与自然材质本身所带有的色相协调,最后再通过涂装来协调整体。
链接
看看这些世界名城的颜色
奶酪色与深灰色是巴黎的标志色彩
橙黄与橙红色系为
罗马老城保存了珍贵的历史
清雅的色彩风格
成就了日本京都的经典魅力
我国许多城市已开始重视自身的色彩规划
比如西安市将城市建筑主色调定为
以灰色、土黄色、赭石色为主的色彩体系
苏州建筑的基调
主要是黑、白、灰的江南水墨色彩
……

佛罗伦萨——古典黄

圣托里尼岛——神秘蓝

罗马——复古橙

巴黎——奶酪色与深灰色
链接来源: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地铁传媒研究院
/ 阅读更多 /
文字 / 陈渝
校审 / 王敏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众规武汉):加强城市色彩引导,推进精致武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