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水立方曾为它让路,这座六百岁古建二期修缮完工

水立方曾为它让路,这座六百岁古建二期修缮完工

北京在行动

毗邻水立方和鸟巢,一座红墙灰瓦的建筑,便是著名的北顶娘娘庙。最近,北顶娘娘庙的三、四进院配殿及山门值房修复工程完工,快来看看如今的样子~


水立方曾为它让路,这座六百岁古建二期修缮完工


出地铁8号线奥体中心站B1口,向北穿越北四环路的熙攘车流,再穿过西边百余米的树木草丛,红墙灰瓦的北顶娘娘庙才终于展现在眼前。在奥运主场馆区的现代化建筑之中,它显得格外古朴静谧。

水立方曾为它让路,这座六百岁古建二期修缮完工


外观翘角飞檐,钩心斗角;殿内画栋雕梁,生动精彩。已开放的一二进院落里有不少参观的游人,而刚修缮好的三四进院落的四座配殿,也是古色古香,环境清幽。


此次完工的是北顶娘娘庙修缮二期工程,主要针对的是此前一直作为遗址保护的三、四进院。项目于去年5月启动,包括东岳殿(三进院)东西配殿、玉皇殿(四进院)东西配殿及山门东西值房六栋建筑,总建筑面积为517.18平方米。修缮前,文保部门进行了严格的史料考证,其配饰、格局、工程材料均修旧如旧。

水立方曾为它让路,这座六百岁古建二期修缮完工


“我们在进行原有建筑恢复修缮的同时,还更换了三、四院落内水泥砖地面,恢复古建方砖、城砖地面,做好院落排水,强化其公共服务功能。”北京民俗博物馆副馆长霍楠说。


北顶娘娘庙是明代皇家敕建的庙宇,是京城“五顶八庙”中的五顶之一,供奉的是碧霞元君。全庙占地近一万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的主体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娘娘殿、东岳殿、玉皇殿,共有四进院落。该庙宇在清末至民国年间逐渐衰败,古建损毁严重,只遗存山门殿、天王殿和钟楼。

水立方曾为它让路,这座六百岁古建二期修缮完工


2003年,北顶娘娘庙被批准成为本市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人文奥运”文物修缮计划之中。为保护这座明代皇家庙宇,当时即将动工的水立方还曾向北移了约100米。2006年,朝阳区文旅局启动了修缮工程,部分复建了北顶娘娘庙主体建筑的一、二进院。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北顶娘娘庙肩负起了展示北京民俗文化的使命。


为迎接2022北京冬奥会,北顶娘娘庙还将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争取在冬奥会前开放。霍楠说,冬奥会期间,北顶娘娘庙不仅将作为向外国运动员、国际友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还将举办以中国文化、中西方古代体育对比为主题的大型展览。

水立方曾为它让路,这座六百岁古建二期修缮完工


下一步,朝阳区还将启动主殿玉皇殿的建设,原东岳殿基座不再复建,继续进行遗址保护,未来可作为展示舞台使用


内容来源: 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

让文物“活”起来,去《千里江山图》里撒个欢吧!

大栅栏:不变的地道京味儿

王府宅邸:什刹海畔的璀璨明珠


您与京城,一之隔!

水立方曾为它让路,这座六百岁古建二期修缮完工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水立方曾为它让路,这座六百岁古建二期修缮完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水立方曾为它让路,这座六百岁古建二期修缮完工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