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湖北省恩施市红土溪集镇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湖北省恩施市红土溪集镇

  红土乡川盐古道区位示意


1

  概况

红土溪集镇位于恩施市以东110km,是红土乡政府的所在地。红土乡地处海拔1800m的高山台地上,是恩施市“四县市五乡镇”的“高山片区”之一,全乡总户数1.26万户,总人口4.48万人,少数民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和蒙古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65%。马尾沟、东家河汇入清江,3条水系从红土溪集镇环绕而过,水系的通达让其在高山之地成为川盐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湖北省恩施市红土溪集镇  红土老街鸟瞰

红土溪是川盐古道中3条线路的交汇节点,商业贸易往来繁盛。一是北线,经建始县、红岩寺镇、花坪镇至红土溪;二是中线,自鸦鹊沟、沙地乡、新渡坝至红土溪;三是南线,“改土归流”后连接施南府和鹤峰州的“施鹤大道”,经三岔口村、新塘乡至红土溪。其中,红土溪、新塘和石灰窑是沿途重要的驿站。古代盐道、官(驿)道、人行大道在此交汇,是恩施、建始、鹤峰、宣恩4县的商贸集散地。

2

  街巷布局与重要建筑

红土溪街巷结构分为上街、中街、下街和后街。上中下街建造时间早,街巷空间顺应原有红土溪的水势,呈东南向西北顺势而建,保留至今。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湖北省恩施市红土溪集镇  上街1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湖北省恩施市红土溪集镇  上街2

街巷空间以天井回廊式建筑为主,沿街建筑多栋保存完好:上街有韩书文故居、刘家大院;中街有百年老街牌坊、老文化站旧址;下街有老文化站旧址、老油榨坊。上街与下街由武圣庙相衔接,庙上方建有戏楼,称为“过街明楼”,来往居民在此祈福。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湖北省恩施市红土溪集镇  红土中街武圣宫的过街明楼1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湖北省恩施市红土溪集镇  红土中街武圣宫的过街明楼2
(1)刘家大院。当地保存较完整的三进式院落,占地约700m2。屋内牌位写有“墨庄遗业”,堂号显示,刘氏家族移民自江西。刘家大院屋内设有3个天井,庭前是一座花园,大院屋内有“大刀梁”的挑檐,天井两侧各有一座石门,墙面均有彩绘。每逢集会时,人们聚集于有天井的大屋内,商议族內事务。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湖北省恩施市红土溪集镇  刘家大院室内天井1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湖北省恩施市红土溪集镇  刘家大院鸟瞰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湖北省恩施市红土溪集镇  刘家大院室内天井2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湖北省恩施市红土溪集镇  刘家大院入口花园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湖北省恩施市红土溪集镇  刘家大院内“墨庄遗业”屋内牌位

(2)韩书文故居。曾是四合天井式的走马转角楼,两层半高。被誉为“明法学士”的韩书文从日本学成回国后,任北洋政府司法官兼幕僚。韩过世后,其建始凉水埠籍夫人吴氏带着女儿回红土古镇定居。如今天井两侧的厢房改造成为理发店和商铺。

(3)刘德庵故居。穿斗式结构,为三进式院落。屋内的明楼设在神龛上,人不能从祖先身为上走过,故用一座桥连接两侧房屋,避开神位上方,称为明楼,有两侧镂空明亮之意。刘德庵本人在恩施东乡颇有威望,著有《德庵文集》,现存《建筑乡公所序》一篇得以保留。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湖北省恩施市红土溪集镇  刘德庵故居1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湖北省恩施市红土溪集镇  刘德庵故居2
(4)汉阳商号旧址。红土溪作为恩施市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贸易市集,在晚清至民国期间,江浙帮、湖南帮、江西帮、本地帮商行在此经营药材、盐业、布匹和洋货。此外,本地人在川盐古道上将当地的桐油、木梓油等土特产到云阳换取井盐,再把食盐贩卖到湖南等换回布匹和日常用品。汉阳商号旧址是红土溪历经繁华商贸的历史见证。
(5)乡公所旧址。旧址所在地原称阮家坪。民国期间建筑乡公所,有落成纪念碑,1949年后曾为革委会、区公所和乡政府驻地。如今建筑外立面贴上新砖,功能不断转化后,成为商铺。


3

  民俗特色

(1)红土溪女儿会。红土乡是恩施土家族女儿会的发源地,在民国元年黄氏的《日用杂志》中记载《十个棚(红土乡石窑)女儿会》,对此有详细记载。红土溪集镇属于红土乡,女儿会也是其重要的民俗特色。红土乡石窑原叫“十个棚”,十姓氏人家从湘黔贵迁入石窑,定居此地形成社会后,10户人家选举首领管理事物,有一乡士姓薛,在农历七月十一归家后,唤9个女儿次日上街赶场游玩,以“增添友谊,见多识广”。此后,每逢农历七月十二,石窑女子效仿薛乡士的女儿们,梳妆打扮,上街赶场游玩,寻找心仪的对象,该民俗活动保存至今。

(2)恩施红土傩戏。恩施傩文化具体分为还坛神、傩愿戏和傩面具。红土乡是傩戏的主要兴盛地之一。红土傩戏据说由澧阳人曹仁山从湘西经鹤峰传入红土乡,主要包括“正八出”和“外八出”:“正八出”是祭祀还愿的法事,有发功曹、请神、迎神、报卦、立标、勾愿、邀罡、送神等八出;“外八出”则是有情节的折子戏,称“三本半戏”,即《鲍家庄》《孟姜女》《青家庄》和《打金银》半本。红土傩戏与其他傩戏的区别在于更侧重于剧目表演,不参与丧事等祭祀仪式。


4

  保护建议

红土溪是原川盐古道中尚未被记载的遗珠。建议加强对文化线路遗产的研究与保护,与红土溪集镇周边村镇乃至重庆、湖南相关村镇联合进行保护与开发。同时推进地方交通发展,使其利于文化线路的开发,根据川盐古道及村寨的分布,优化当地乡村旅游公路,为村镇开发和保护奠定基础。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湖北省恩施市红土溪集镇  红土老街青瓦长廊鸟瞰


主持:阮仪三
图文:
赵苒婷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博士研究生
赵    逵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黄    燊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硕士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把咱们“城市规划”置顶就可以啦
只需要5秒钟哟~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湖北省恩施市红土溪集镇

——————————————
了解更多《城市规划》杂志信息,搜索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湖北省恩施市红土溪集镇

关注我们,精彩无限~! 点下“在看”哟~【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湖北省恩施市红土溪集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湖北省恩施市红土溪集镇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