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晔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版权说明:感谢作者授权发布,如有转载等事宜,请联系原作者。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在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相关建议。对于乡村如何振兴,有许多国家的经验可以参考。例如德国,曾通过村庄更新(Dorferneuerung)促进了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
村庄更新的历史
在德国,村庄更新是一项由国家资助的旨在改善村庄或者具有乡村结构的城区的建设、交通技术和文化关系的计划。这项计划在两德统一前在原德国联邦共和国(即前西德)已经实施了近40年,由于二战后东西两德农村发展状况完全不同,两德统一后原东德地区的村庄表现出更多的更新需求。因此,村庄更新的权利转移到了“新”联邦州(即原东德的各个州)。在1975年生效的联邦(西德)空间秩序规划规定要为所有的地区提供适当且均等的生活条件。于是,不仅仅是作为刺激农村地区经济活动的一项倡议,乡村发展/村庄更新结合土地整治规划和未来投资计划等项目启动。
1984年乡村发展/村庄更新被纳入了由联邦(西德)农业部负责、由联邦(西德)政府和州政府共同承担的农业结构和海岸保护改善(GAK)任务。加之欧盟层面也制定了相应的农业农村政策以改善农村地区现状,防止乡村衰败。于是州级村庄更新计划就可以从GAK、欧盟以及州政府获取经济支持。村庄更新是除城镇改造之外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工具。两德统一后,村庄更新成为了德国“新”联邦州农村发展的一项关键政策。

图片来源:Pexels
2
村庄规划的背景和需求
在各新联邦州,尽管许多地区具有拥有一定的地域景观特色、甚至纪念意义的老旧建筑,但许多农村还是面临建筑破败、景观不协调、基础设施标准低、交通负荷日益繁重、村庄自然潜力严重受损等问题,由此导致工作岗位丧失或受到威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缺乏等困境。此外,年轻人的持续迁出对乡村构成威胁,这一点在许多市政房屋的空置、俱乐部生活和青年俱乐部的活动中表现明显。为了适应这些变化以及作出应对,各地开始实施村庄发展计划。
村庄更新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并将村庄作为独立的生活、工作、社会和文化空间进行保护和发展。村庄更新主要关注如何保护并加强村庄在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功能多样性,尤其重要的任务重点在于提出有助于稳定和加强地区核心的结构改善措施。以萨克森安哈尔特为例,其制定村庄更新计划,提出通过必要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关系的重构,保持乡村地区原始的特征。
尽管村庄发展以改善建筑的状态为出发点,但是在“新联邦州”除了对私人和公共建筑的整治之外,还涉及对基础设施的改善。现今对村庄更新的内容包括:建筑改造包括纪念建筑的保护、交通关系和水域关系的改善、技术性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改善、环境条件改善、经济结构的改善、通过阻止人口外迁对社会结构的改善、促进地方认同和社区意识。
3
村庄更新的资金、实施
1990年32个新联邦州的村成为了村庄更新的示范村。村庄更新项目对制定村庄发展方案和改善城市建设状况有专项支持。此外在州层面,与村庄更新相关的一系列项目都能获得支持。GAK框架规划规定了促进村庄更新的原则,项目期限差异很大。狭义理解的乡村发展权就是“融资权”。作为州层面的责任,各州通过其农业部门发布指导方针来实施GAK框架计划,其制定的原则在各职能部门以不同的方式被具体化和补充完善。
正式的实施条件在各州不同。如萨克森安哈尔特和图灵根村庄对发展措施的支持被地区认定为“计划村”和“支持重点”,萨克森和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则优先支持选中的地区。遴选标准各州也不同,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如萨克森的村庄更新资金在未来将只支持落后的乡村地区,而图灵根和萨克森安哈尔特则打算在适当的时间内要支持尽可能多的地区。申请者提出了许多具体的目标,如有文化历史价值的居住结构的保护、土地整理、创造就业岗位以保障就业等,每个支持项目的选择标准其实难以度量。
自从项目实施后私人措施的支持比例也有增加。支持范围与资金可用性,每个州每年平均为1.1亿马克,大部分来源于GAK资金,剩余的主要来自于欧盟的EAGFL资金(欧洲农业指导和保障资金)。而各州的投入有巨大差异,如萨克森州由于其较高的农业人口(居民在2000人以下的乡的人口数)数量而有较高的投入值。

图片来源:Pexels
4
村庄更新的措施、内容
保障村庄更新而制定的村庄发展规划通常是获得以村庄的问题为导向的支持措施的前提条件。因此乡或地方组织需要制定规划,但此规划并非法定规划,不具有法律效力,可以根据需求或新情况而继续推进或修改。《资助指引》及《补充条文》规管规划的执行情况及其过程,各州可做调整。
村庄更新或村庄发展规划包含了层级严谨的专项规划,并为其他规划提供了基础。为了确保均等标准,对其制定程序和内容都有所规定。规划的第一阶段要审查村庄更新的必要性和实施的可能性。规划方案一方面包括结构秩序和城市建设的框架,另一方面包括具体的设计措施建议,此外还应包括资金和时序安排。村庄更新是根据需求而规划,既不是对所有理论上可能的都规划,也不是局限于对短期内可实现项目的规划。规划成果一般会以让村民更直观感受的方式呈现。
传统的村庄更新特点是人行道铺装、喷泉、公共汽车站和历史悠久的街道照明,而现实是新联邦州同样在做宽阔的柏油路和人行道、混凝土路面等。然而,只有在规划中考虑和发展地方个体特性,才能真正改善未来的村庄状况,对于生态、绿地景观等方面也如此。
关于过境交通的扩建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利益协调工作,既要满足交通部门的要求,也要满足当地村民对与村庄相适应的设计的渴望。另一个难以控制的问题在于经济、社会结构的规划。改善农业结构只能服务于小部分劳动力的就业保障,创造非农就业岗位的策略是村庄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第二和第三产业可以间接地受到村庄更新的影响,特别是通过采取建设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在农村地区获得收入,并为住房和休闲创造一个有吸引力的环境。

图片来源:Pexels
5
村民参与
村庄更新进程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公民参与。民众期望村庄更新带来基础设施和建筑物的物质性改善以及一些设计措施,规划师需要解释他们所期望的现代化项目的所有长期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村庄重建的初期避免设计上和生态上重蹈覆辙。理想情况下,村民参与对重建共同身份认同和地方自我决策有重大贡献,但在实践中,却并不总是能达到预期。原因可能不仅在于当地人缺乏参与意愿,还在于负责规划过程的人准备不足。
此外,私人的建造措施只能被间接控制,由此产生了两难境界:使用廉价的量产部件与村庄发展规划的设计和社会经济目标相违背。村庄更新项目的资金鼓励与地方形象一致性的建筑设计,但通常不能覆盖其额外费用。所以村庄发展规划应该从短期、中期和长期来表达,短期的部分主要向村民展示“确实有什么在发生”。通过好的案例,期望形成积极的模仿效应,使村庄更新成为“逐步自我更新过程”的一种刺激。此外,考虑到任务的巨大规模和高昂成本,村庄更新的时限也应进一步延长。
6
小结
两德统一后,德国新联邦州的村庄更新花费了近3亿马克的税收,由此撬动了更大范围内的私有资产投入。毫无疑问,资金的使用有助于改善生活条件,并在较小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复苏,但总体效率仍有待提高。村庄更新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影响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初审:李郇
审核:刘晔
终审:邓孺孺
◆ ◆ ◆ ◆
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文责自负,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
◆ ◆ ◆ ◆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
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
回复“0”可获得文章列表
点击下列标题即可查看相关文章
【研究】居民归属感、邻里交往和社区参与的机制分析——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化研究):【乡村振兴】德国村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