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5日,西城区召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2020年会,此次年会主题为“历史文化名城价值再审视”。谢辰生、傅熹年、王东、柯焕章、邱跃、单霁翔、边兰春、马炳坚、汤羽扬、高连芳、樊智强、高业京、吕斌、陶滔、张广汉、王辉、黄鹤等专家应邀参加会议,区四套班子领导,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副主任周楠森,市住建委副主任张国伟,市规划院院长石晓冬出席会议。区委副书记、区长孙硕主持会议。

“西城区近年来的保护实践,无论是共生院还是申请式退租,都是过去想不到的路径!现在一步步实施,改变速度很快。”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先生谈起这些年西城区发生的变化,“有目共睹,确实非常精彩,也非常令人感动。”
两院院士傅熹年先生谈到中轴线申遗项目中对于先农坛的保护,并带来了他30多年前在美国得到的一张1943年陈纳德飞虎队拍摄的北京城老照片展示先农坛的历史轮廓。傅先生同时特别提醒大家关注先农坛历史轮廓保护同时,重视南侧体育馆在解放后的历史价值——1949年的七一大会在那里召开,这是解放以后第一次在北京开的重要纪念会,应当予以重视。
这正是2020年12月5日,在北京奇石馆举办的北京市西城区名城委年会上,名城委专家们共聚一堂、热烈发言的场景。谢辰生、傅熹年、王东、柯焕章、邱跃、单霁翔、边兰春、马炳坚、汤羽扬、高连芳、樊智强、高业京等近二十位名城保护知名专家作为西城区名城委专家顾问委员会和艺术审查委员会委员,纷纷发言,为西城名城保护进言。

专家交流现场
每年西城区名城委都会举办年会,邀请国际国内名城保护领域专家共聚一堂,交流名城保护工作经验。年会已连续举办十年,今年主题为“历史文化名城价值再审视”。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规划谋划之年。首都核心区控规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老城核心价值,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指明方向。在承前启后的特殊节点,名城委年会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价值再审视开展交流,对于西城区总结多年来在推动老城保护中的经验,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好古都的历史文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名城保护西城经验——政府公众同参与,守护北京这座城
北京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一张金名片。自1982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北京的名城保护已历经数十年实践。西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肩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担当和推动全国文化发展的重任。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间,西城区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历史文化传承并重、历史文化名城文脉延续与名城文化建设并重的要求,推动老城保护和复兴;尤其在文物腾退与开放利用,改善民生与功能疏解,街区更新和健全“四名”工作体系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西城区不断探索名城保护工作方法,创设了申请式改善、共生院、责任规划师等既适合自身实际、又具有创新价值的措施。同时,西城区推进实施今年发布的《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从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等多方面,投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价值的挖掘、深化和发展。在价值认知基础上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化整合,在社会参与、公众宣传方面不断传播和展示遗产价值,让全民参与到名城的保护中来,让西城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2020年,在新冠疫情之下,西城名城保护同仁同心协力,努力为北京这座有着三千余年历史发展的名城带来新的活力与创新。为探索市场化运行的文物利用新模式,西城区今年年初发布包括歙县会馆、西单饭店旧址等在内的首批7处文物活化利用计划,最终33家机构提交53份利用方案;研究编制《西城区文物建筑社会化利用项目申报与评审流程》《西城区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专家库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制度,引入第三方服务平台,保障文物合理利用更加规范、有序。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非遗传承和老字号复兴,西城整合优质资源,募集社会资金,加强老字号企业原址原貌保护,鼓励支持老字号筹建传统文化、非遗技艺、企业文化展示体验馆;疫情期间帮扶老字号企业减免房租,组织“提振兴商行动”。
社会力量参与名城保护方面,2020年西城区在长期推行的“四名汇智”项目基础上,探索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形式,扎根片区、挖掘文化、深入民众,结合“西师联盟”、德胜城市探索中心等多渠道,不断拓展内容丰富文化活动。“四名汇智”计划是西城区区名城办、名城保护促进中心于2017年发起,区名城委青年工作者委员会牵头实施的,旨在培育社会力量、推动共识建立、助力名城保护的公众活动。2020年,四名汇智计划公开招募入围项目61项,吸纳了更多有志之士参与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队伍中来。
今年,在西城区名城委支持下,德胜城市探索中心作为全国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参与式城市探索馆正式开幕。德胜城市探索中心由众志营城LINKNGO与年轻的城市创意团队帝都绘共同发起,打破了常规看展模式,以真实的城市场景与问题为主题,集学、玩、游乐、研究、共创等多元创新体验式互动于一体,让观众重新思考人与城市的关系,发挥“人人参与城市”的创造性与能动性。


德胜城市探索中心
强化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意识,需要向公众广泛宣传遗产价值。西城支持社会组织在区内组织各类名城保护展览、培训、探索活动,通过向公众提供开放、共创的场域,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议题,致力于支持不同的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城市共生与可持续发展。2020年结合疫情防控需要,西城还大力推动网络文化活动,与线下活动结合,协力打造西城文化品牌;拓展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网络阵地,引导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宣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在抖音以及百家号两个主流视频平台中发布了“见宝北京”小视频栏目,包括《马炳坚说四合院》、《门当户对的由来》等老百姓茶余饭后喜闻乐见的内容,截止目前总阅览量已过百万。
名城保护凝聚力量——国际国内同关注,讲述北京这座城
2011年成立的西城区名城委是继北京市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之后,北京市首个区级名城保护委员会。西城名城委自创立起,就专门成立了由老城保护、城市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德高望重的前辈专家组成的顾问组,目前西城名城委的专家有谢辰生、傅熹年、王世仁、王东、柯焕章、许伟、许立仁、邱跃、单霁翔、边兰春、张兵、马炳坚、刘大可、汤羽扬、高连芳、汤崇平、樊智强、高业京等十八位知名学者,可谓阵容强大。各位专家担任西城区顾问多年,为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贡献了宝贵才智。2017年又成立了艺术审查委员会,邀请活跃在相关领域实践一线的专家,为提升城市品质发挥智库作用。
2020年西城名城委年会不仅有特邀专家主旨发言及西城经验分享;还有西城区名城保护品牌项目——“四名”汇智计划的专场,聚焦名城保护公众参与,以文创展示和论坛对话等形式,分享“四名”汇智团队2020年实践成果,交流名城保护心得与经验。
西城区区委书记孙军民在会上致辞中指出,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今后工作中西城区将更加坚持系统观念、切实在加强统筹上下功夫,更加注重规划与项目的统筹,更加注重保护与更新、与社会治理的统筹,推动共建、共治、共享,促进老城保护工作可持续。切实在推出重点、出精品上下功夫,围绕“两轴、一环、一城”重点区域纵深精细推进街区保护中心,深入实施保护整治,精心做好长安街纵深品质提升,营造二环路环线文化景观、恢复重要景观视廊,打造老城风貌保护的典范,在加强历史文化挖掘和利用上下功夫,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保,积极推进文物腾退、修缮和活化利用,促进文物向社会开放,精心规划建设好文化探访路线体系,让文物更好地传承下去,展现大国首都形象和中华文化魅力。

区委书记孙军民致辞
今年西城名城委年会有幸邀请到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事务助理总干事、威尼斯建筑大学城市规划和保护专业教授弗朗切斯科•班德林(Francesco Bandarin)为年会发来视频致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苏州市文物局研究员、苏州市文物保护鉴定委员会主任尹占群就“历史文化名城价值再审视”这一主题分别做主旨发言。
弗朗切斯科•班德林教授(Francesco Bandarin)还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是历史城市保护方面全球著名专家,非常关注北京的名城保护。他在致辞中提到:北京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历史城市之一。认识到城市是历史、自然、社会、文化多种维度层次的叠加,对于保护并维持城市的历史价值而言十分重要。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保护城市所留存的不同时期的历史价值,还有助于为城市保护提供信息及指引。
吕舟教授基于新近完成的住建部重点课题《城乡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研究》成果,以及今年住建部会同国家文物局开展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调研评估工作向大家介绍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体系构建的核心方法,与大家探讨如何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体系,讲好“西城故事”。

尹占群研究员演讲主题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的几个问题》,从苏州的遗产城市保护实践出发,讨论名城保护与发展和人的关系,保护模式,古城新建筑,保护发展协商机制等问题。
年会上,西城区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大栅栏琉璃厂建设指挥部、天桥演艺区建设指挥部的代表分别就2020年各自开展的主要工作向与会专家、同仁汇报交流。从辽金时期的杨梅竹斜街,到元代的鼓楼西大街,再到清末民国初年繁华热闹的天桥,充分展示了西城历史街区的“老”与“新”。老的是历史文化积淀,新的是保护更新探索实践,可以说各有特点,也是西城持续推进名城保护工作的财富。

对公众充分开放,并首次采用市集直播的“四名汇智”下午场让更多关心名城的人能有深度接触的机会,强化西城名城保护成就的宣传。在文创展示“市集”和学术分享论坛上,“四名”汇智团队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让来到现场的名城爱好者们玩得不亦乐乎也获得很多收获。伴随着一声声地道的传统吆喝声,平均年龄已过七旬的大栅栏单弦队演员们,北京武协的年轻人,表演话剧的人仁舍予的小朋友们欢聚一堂,老、中、青、小四代人其乐融融,共同以点滴之力为名城保护助力!




今天,一个充满古都风韵、时代风貌、宜居舒适的西城正在逐步恢复中,越来越多人在西城感受到北京这座城市的气韵、温度和美意。
内容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本内容及照片均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西城分局提供
20201207
推荐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
留住城市记忆!听老建筑里的新故事(附东城区108处历史建筑名录)
北京博物馆不完全指南
走,去圆明园看马首!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2020年西城名城委年会召开——专家齐聚一堂,共话“历史文化名城价值再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