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时节|寒露


2017年10月8日

农历八月十九

寒露

秋深飒爽

叶始泛黄

草木凋荣

芰荷为衣

秋水渐老

菊有黄华

秋榴盈滿

朝饮花露

夜卧风凉




  寒露悄然至  秋意日渐浓  

文:杨柳风


农历八月十九,寒露。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寒露时节的运河正应了范仲淹的这首《苏幕遮》。风起,叶落。落下的是黄叶,但树上的叶子并不是全体变黄,而是绿色的主体中,有斑斑点点出现的黄色。乌桕叶则有黄,有绿,还有红。丰富的色彩不断变幻着,一树之上,一叶之中,流动着无尽的风情。再过些日子,就是一年中叶子最美的时候了,那是秋摄的最佳时间。前几年跟着摄友在塔川秋摄,满山树叶色彩斑斓,粉墙黛瓦掩映其中,美不胜收。



芦花似乎比往年白得要早,那动人的颜色不由令我陷入无限的遐想之中。芦花如雪,现实里比雪还白的芦花是月下的芦花。三年前的一个午后,正值深秋时节,我和朋友去正在修建的高铁站,想提前一睹高铁的风采。因为不熟悉,走了很多冤枉路,回来时天色已晚,幸好有明月朗照。我们路过一块芦苇地,月光下的芦花白得耀眼,耳畔寒蛩鸣叫着,声音沉静、清脆而悠扬,正所谓“沐浴月光下,耳闻虫鸣声”。现在高铁通车两年多了,北上南下、奔东走西都是分分秒秒的事。只是我常常会想起那天的月下芦花,眼前有美景,身边有朋友,心里还有诗和远方,那个秋夜实在太梦幻。



谚语说“寒露百花凋”。绵绵秋雨中,几年前种下的木槿熄灭了最后一盏紫色灯,沉沉入睡。犹记第一朵花开是5月30日,此后成百的花朵明明灭灭,历时四个多月之久。木槿花虽然朝生暮落,却一直是前仆后继。很多时候,在时节的交替和季节的轮回中,生命并未凋谢,而只是变换着存在方式而已。你看,紫薇花落了,结出了青色的果实。石榴花落了,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罍,继儿在树上哈哈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



其实盛开的花还是有的,且为数不少。“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菊花一直被视为傲寒的标识,“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路旁的白菊也开了,还有林泽兰,攀倒甄、白头婆、白苞蒿、蓼花也都在开。对于眼睛习惯向上看的人来说,他是永远也发现不了这些小花的,而对于不是发自内心喜爱草木的人来说,即便他低眉顺眼,甚至与这些花儿撞个满怀,也是浑然不觉的。可是如果你敬畏生命,你会发现原来它们是那么美丽的存在着,它们开成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它们是秋天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一个摄友说,每次外地的同学来玩,他就会带同学上运河。长久置身于钢筋混凝土城市森林中的人要看整片蓝天,听镇日自由来去的鸟鸣早已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我们跨出家门走上几步路就可以把都市人的梦想变成现实,何其有幸!常常觉得能生活在皖南的这个小县城里真是一种幸福。不论寒暑还是晨昏,走在运河上,就是走在图画里,走在诗歌里。面对眼前的景致,一种不可言喻的感激会油然而生。



这条运河就是青弋江总干渠。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动工兴建,1976年底建成通水。总干渠从溪口枢纽至纪村总长40多公里,总干渠直灌面积十多万亩。在距溪口枢纽不远处的黄村,总干渠与徽水平交,建有黄村泄洪闸。而纪村水电站就建在总干渠末端,利用渠道与青弋江落差发电。因为供水量得到保证,粮食和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自然与人文和谐一致,山林与河水交相辉映。



张晓风说:“人不到山里去,不到水里去,那真是活得冤枉。”她常常一身轻装踏入山林,在云雾缭绕中痴痴地看。每次从山林回来,心情都格外欢快,自然的美摄人心魂,从未让她失望。“江山本无主,闲者是主人”,多好!A级旅游景区固然值得游玩,看看山乡野村也是不错的选择。艳冠群芳的花值得热爱,欣赏卑微庸常的花也是雅趣。若能同时做到这两种,才算是真正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的哲人吧?


我以为寒露时节的秋便是这样一位哲人。她有春的温和、夏的热情、冬的清冽,她懂得接纳并且包容。包容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在懂得包容的人面前,你会感到自然、轻松,不必担心过热或者过冷,时刻小心谨慎战战兢兢,不必担心对方吹毛求疵,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



冬是孤独,

夏是离别,

春是两者之间的桥梁,

惟独秋,渗透所有的季节。


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在《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里这样写到。


秋天是一支动听的歌,秋天是一首壮烈的诗,秋天是一杯醉人的酒,秋天是一场绚丽的梦。


寒露悄然至,秋意日渐浓。道一声寒深露重,赠一句愿君安好。


杨柳风 本名王爱娣,安徽泾县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爱草木,爱摄影,偶尔写字,文字散见凤凰读书等网络平台以及《清明》、《中国经济导报 》、《皖南晨刊》等报刊杂志。

文字已获作者授权,题图来自吖吥嘻嘀,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均归作者所有,致谢!
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能欣赏到「二十四节气」更多美文哦!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