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全省共实施各类非油气地勘项目1971项次,累计投入资金63.11亿元,每年均在10亿元以上,基本保持了一定规模的稳定投入。工作布局上,柴达木盆地及其周缘以矿产勘查为主,西宁—贵德—共和盆地以地热资源调查为主,东部人口密集区以生态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灾害地质等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为主。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十三五”各项目标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圆满完成了青海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三阶段及总体目标任务。
据了解,2020年青海省共实施各类非油气地勘项目290项次,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与成果。新发现各类综合异常376处、各类矿(化)点及矿化线索46处、圈定找矿靶区30处;新提交普查基地10处、矿产地4处、可供开发矿产地4处;新增资源量包括铜镍5万吨,铅锌30万吨,金7吨,银640吨,氧化铍3000吨,钾盐0.65亿吨,晶质石墨1090万吨;计划外新增资源量包括滑石矿石量2500万吨,萤石矿石量87万吨,脉石英矿石量1.1亿吨,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同时,晶质石墨、滑石、锂铍矿资源量大幅提升,萤石、脉石英等新材料矿产取得新发现,金、银、钾盐等优势重要矿产资源量规模显著扩大,地下热水等清洁能源矿产勘查有了新进展,矿泉水、水源地等水气矿产勘查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全省地勘工作持续向优质、高效和绿色方向迈进。
会议提出,为做好“十四五”地质工作,一要认清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地勘行业面临的挑战,以矿产资源需求为导向,抓住新机遇,推进地勘工作取得新成效。二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规划引领,精心谋划“十四五”地质工作布局,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三要坚持需求导向,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加强新材料等矿产资源勘查。四要强化过程管理,精准发力,精细管理,持续推动地勘工作高质量发展。五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刻汲取木里事件教训,举一反三,切实做好地质工作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勘查,守住自然生态安全底线,为美丽青海与青海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作出贡献。

i自然全媒体
审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 | 青海共实施1971项次非油气地质勘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