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网络。
在实践中,为优化城市的结构、彰显城市的特色、提高城市的竞争力等,我国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开展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并不鲜见,往往还受到城市领导和规划部门的高度重视。然而,多年以来,探讨我国中小城市发展的研究却并不多见。如今,为引导我国城市群的科学发展,特大和大城市之外的中小城市应该得到专家、理论界的更多关注。面对新型城镇化的形势,量大面广的我国中小城市亟需得到深入研究。
《城市规划》杂志2015年第12期刊登论文“基于田园城市理论的中小城市发展模式探析——以台湾宜兰县规划与实践经验为例”,文章对台北市一小时生活圈内的宜兰县的发展实践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梳理。文章回顾总结30年来宜兰县城市发展的思路,发现宜兰县与大陆中小城市在发展思路上存在明显差别。从田园城市规划理论的角度,论文归纳了宜兰县田园城市模式的诸多实践,包括规模控制、格局划定、结构布局和生长模式等四个方面的整体城市组团簇群的构建方法,介绍了培育式发展模式、组团特色营造、适宜容积率控制三个方面组团内部的引导控制策略,系统归纳了宜兰县几十年以来的发展经验和成功秘诀。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省正处于高速城镇化时期,宜兰县作为农业县并没有选择常规的工业化路径,而是坚持“环境质量优先”的发展思路,经过多年的细心经营,按照总体规划的布局战略,宜兰县稳步成长为居民满意度非常高和台湾最具竞争力的县市之一。尽管大陆和台湾的土地制度等政策环境存在差异,但宜兰县的经验还是非常值得大陆中小城市借鉴。论文思路清晰,概括扼要准确,将复杂的城市发展问题总结得系统明了,同时材料详实具体,图文并茂,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广大规划业界人士不妨一读。
——————————————
了解更多《城市规划》杂志信息,搜索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